医学院校硕士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能力现状的分析,从提高课程设置比例、实施专业英语视听说教学和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医学院校硕士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同时,又提出加速构建研究生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建议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硕士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作者简介:朱建芳(1980-),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立项课题“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优化与构建”(课题编号:JGKT11_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4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研究生应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研究生不仅要能够读懂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到国际上发表,还要能与来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合作,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以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一直是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中重点探索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分意识到了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比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口头学术表达能力。经过一年多师生的共同努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研究生感觉受益匪浅。
  一、硕士研究生英语听力现状
  1.听说水平参差不齐,在听说课上普遍存在焦虑、畏难、逃避的心理
  根据我们发给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五项英语技能中,研究生认为对他们来说最难的是说,其次分别是写、听、译和读。从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研究生的听说能力明显低于阅读能力,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研究生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会有很大的挫败感。由于发音不准确,加上缺乏相应的语言储备,很多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感到焦虑、畏难、缺乏自信。
  2.专业词汇量小,缺乏实践语言的机会
  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只开设医学英语阅读课程,忽视了对学生医学英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我校刚入学的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过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量小,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研究生阶段医学英语视听说材料的学习。入学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整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课外没有练习听说技能的意识,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听说,因此研究生除了在课堂上能少量地使用英语外,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3.缺乏正确的听力策略,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逐词听”的方法,因而学生所听到的只是单个的词,有时即便每个词都听懂了,但却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或作者的观点,更无法听明白文章表述的思路。在口语练习中,学生在语音、语调、重音等基础问题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口语表达时中式思维明显,很难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提高硕士生英语听说教学质量的改革探讨
  我校改革后的研究生视听说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医学英语为素材,将医学内容与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提供大量专业视听素材输入,并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头输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表达氛围,使学生克服焦虑心理,不断提高自信心和表达欲望,轻松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完善分级教学,并提高听说课的设置比例
  研究生生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点在听说能力上尤其明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将研究生分为A、B和C级,不同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侧重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符合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另外,听说技能的培养在改革后课程设置中不断凸显其重要性。“医学英语视听说”和“医学英语读写译”这两门主干课程在每周教学中各占4个学时。可见,课程设置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尤其是说和写这两种输出技能,以提升研究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实施专业英语教学,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生在医学英语方面的不足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比例,视听说的教学内容全部由原版医学视听材料组成。我校研究生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和《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I》,这两本书着重探讨健康通识和医学教育,侧重医学科普知识,是较为实用的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难度适中、贴近生活和生动有趣的原则精选了16个单元,以每单元的两个医学视频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另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水平,选取丰富的视听材料,材料力求规范、权威,其中最主要的是选自世界知名广播公司视听节目,例如,VOA Special English中讨论健康的话题可作为C级学生在刚开始阶段的听力材料;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中的Medical Minute语言简明扼要、难度适中,可选作课堂精听的材料。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课的最后一段时间,教师还适当让学生观看“格蕾医生”、“豪斯医生”等美剧,这类视频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不少医学信息,更具有一定娱乐性,寓教于乐。总之,课堂教学视听内容尽量做到丰富、实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与其他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医学英语知识体系。
  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术交际能力
  在实施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1)泛听与精听结合,以泛听为主,精听为辅。泛听重“量”,精听重“质”,两者同为听力训练中的重要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为合理地运用泛听和精听这两种训练听力的重要途径,以泛听为主,精听为辅。在每次课两个半小时的听力训练中,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15到20分钟的视频材料,这些材料信息量大,难度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克拉申于1982年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型中的语言输入假说。[2]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完成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归纳和复述等泛听任务,注重对材料整体的理解,仿佛“浸入”于大量的语言中。精听注重细节,力求将材料一字不漏地捕捉。在每次课的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1至2分钟的视频作为精听材料,进行跟读、模仿、听写等精听训练。正如宋国平所言,[3]精听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听材料进行语言、语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例如,辨别单词中的音素,重音类型,理解语调类型等,尽力模仿,仿照跟读。在听音和模仿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会话练习、角色表演、问答、复述、专题讨论等。我们发现,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在医学英语素材中提高了英语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对更高难度医学英语材料的理解。   (2)听力训练中适当结合医学英语词汇内容。医学英语词汇具有多源性,词汇量大、专业性强,可谓学生听力理解的拦路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呈现每单元的视听材料之前将列出的词汇给予适当解释,以扫除学生视听过程中的障碍。同时,适当拓展医学词汇知识,对相关的医学英语词根、词缀等构词给予讲解。这样,词汇学习就置于有意义、基于视听实际需要的语境中,成为对单独词汇学习的有效补充。[4]
  (3)以学生为主体,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增加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机会。视听说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主体,积极参与交际活动,而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5]我们在教学中,实行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各种交际活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堂讨论、口头汇告、角色扮演、采访、模拟会议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模仿真实语境、交换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应用语言的目的。
  三、学生反馈
  本年度的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极大地提高了医学英语素材的听力比例,多渠道选取生动实用的医学视频,满足了医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这一点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只能完成《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和《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I》大部分内容的学习,部分学生在课后交流中提到想要学习《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III》,认为这套教材选材于英美原版素材,在语言输入上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了视觉上的输入。但这套教材难以购买到,自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对这套教材的学习也就基本止于课堂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本年度研究生视听说教学采用分级教学的形式,B级和C级学生虽然在学习内容上基本一致,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等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补充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C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套教材时,由于听力功底薄弱,认为视频难度大,长度长,学得吃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在以后的C级学生视听说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听力基本功训练,努力实现短时间内提高基础英语水平,同时又达到医学英语的学习目标。
  四、问题和对策
  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实现牵涉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努力程度、评估手段等诸多方面,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配合的。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和本科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区别。本科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研究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实验室或临床上,不能保证英语学习时间,同时,思想上不够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再者,视听说课堂人数达到40人左右,不利于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特别是语言输出活动,每次课上能够参加各种口语活动的学生人数比例不高;另外,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也影响了语言的输入量,书本外一些有价值的听力材料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讲解,课堂语言输出活动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地完成视频的泛听、精听和各种口语活动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大力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多媒体技术也已经给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在我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平台已经发挥了根大的作用,达到非多媒体手段难以企及的某些效果。在研究生听说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搭建医学英语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习自觉性、促进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分层次性。同时,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可以适当减少语言输入和训练基础能力的时间,补充更高更专的教学内容,同时增大语言输出活动的比例,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五、结语
  英国教育家亚历山大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他认为,外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不听莫说,不说莫读,不读莫写”,可见听说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总结本年度听说课程改革经验和不足,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以切实提高研究生医学英语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喜珍.英语听力教学训练策略之精听与泛听[J].活力,2008,(8):
  61-62.
  [2]康敬群.输入假说对成人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
  (8):182-183.
  [3]宋国平.听力教学在国外[J].上海教育,2004,(3B):34-35.
  [4]蔡耿超.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
  (3):297.
  [5]刘润清.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有一种治疗手段可以让死亡率降低0.4到0.5个百分点,那我们就会将这种手段广泛推广。”哈佛大学从事健康政策研究的艾丽莎教授这样说。据估计,如果将男性医生都换成
北京车展期间,德赛集团及旗下德赛汽车电子事业部于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德赛集团成功收购西门子VDO(惠州)暨德赛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战略发布会”。来自国内外汽车厂商代表、全
Hepatitis B virus (HBV) biosynthesis is primarily restricted to hepatocytes due to the governing of liver-enriched nuclear receptors (NRs) on viral RNA synthesi
上次作文课,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书信格式掌握不牢固,于是星期天的作业,就是给他们的老师——我,写一封信。周一收齐后,仔细一看,真是意外收获。我教这些孩子快一年了,没看出平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酯型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测定了产物的力学性能,探讨了IPN中聚氨酯对环氧树脂的增韧过程.结果表明:当IPN中聚氨酯/环氧树脂=15/100(质量比)时,增韧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挥发性酚类的4 - 氨基安替比林(4 - AAP)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将含挥发性酚类的预蒸馏水样注入到载流中,与4 - AAP试剂流混合,在K2S2O8 流(pH11.0) 的催化下,反应形成红色吲哚酚安替比林
目的探究川穹嗪对甲醛所致炎性痛小鼠脊髓背角ERK表达变化的影响,以评价川穹嗪对炎性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体重约30g,不分雌雄,常规条件饲养。随机分为正常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政协委员……面对这些,傅惠民却说
在高等职业院校宠物临床教学中采用病案分析法,可以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病案分析法教学要求专业教师熟练掌握宠物临床诊疗技能,所选病案应具
采用改进的Part釜测定了在0.1013MPa下,辛烷-水二元部分互溶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经热力学一致性检验表明,所测的数据是可靠的。采用等温法制定了5~75℃范围内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辛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