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了3类不同蜘蛛的系统发生关系.用12个随机引物对各实验蜘蛛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8个引物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类蜘蛛间的遗
【机 构】
: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生殖工程研究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了3类不同蜘蛛的系统发生关系.用12个随机引物对各实验蜘蛛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8个引物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类蜘蛛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所有8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地穴型蜘蛛与结网型蜘蛛间的遗传距离及结网型与游猎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比地穴型与游猎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体现了蜘蛛由地穴→结网→游猎的系统演化进程.这一结论与根据古生物学、胚胎学、形态学及生态学等得出的结论一致,从而进一步从DNA分子水平上为蜘蛛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毛豹皮樟鲜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进行分离测定,二者均分离出3条酶带,并明确其谱型特征,为毛豹皮樟品种鉴定和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广东省致乏库蚊对有机磷抗性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求科学的预防和治理抗性策略。方法:蚊虫滤纸酯酶快速检测法。结果:各地区致乏库蚊滤纸酯酶EF50(OD值)与其对马拉硫磷LC50呈正相关(r=0.9813,df=5,P<0.01);对巴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同源棉铃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是重要杀虫资源.病毒感染导致宿主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变化,可通过一定方法观察到其表征,此为病毒感染的病理生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饲养于恒定水温和自然光照下的雌性虹鳟血浆中皮质醇和性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根据性腺结构指数和性激素分泌量判断,三龄时,雌性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激光解析基质辅助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MS)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海南通什地区发现的一种捕鸟蛛与广西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
对山东某猪场送检的50日龄的病死猪分离病原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
对油桐尺蠖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single-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BusuNPV)基因组中BamHI-H片段的序列进行分析,该片段全长2 422 bp,包括
应用生物化学同工酶电泳方法 ,对京、沪和昆明市三个重点地区的昆明种小鼠在八个位点上进行群体间调查 ,在被监测的三个群体中 ,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基本趋于一致 ,只有上
本实验通过2种无血清分离液,采用机械方法分离牛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7d,观察其体外培养效果.结果表明,M199Hepes组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发育率为63.4%,PBS组为30.3%,二者差
目的:评价加强蝇必净10%WP对家蝇的防治效果,探讨喷涂剂实验方法。方法:涂抹法、喷雾法和现场模拟实验。结果:涂抹法和喷雾法施药对家蝇均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喷雾法操作更方便;模拟现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