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安康:庆阳正月的拉魂面、燎疳、游百病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甘肃陇东的庆阳地区,长期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民,新年伊始,最祈求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五谷丰登,衣食无忧;二是无病无灾,老少安康。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只要没有天灾人祸,老百姓多能吃饱肚子,难就难在缺医少药,疾病困扰。由于此,陇东百姓对健康平安的祈福与向往,就显得十分强烈和突出,而且反映在具有节庆活动仪式的传统民俗中来。其中,最典型的是正月里吃拉魂面、燎疳、游百病。
  吃拉魂面
  在庆阳地区农村,正月初七叫做“人七”,人们一般都不外出,要在家里把魂守牢。守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是家家户户都要吃“拉魂面”。
  拉魂面,就是当地农村逢年过节待客吃的“哨子面”。不过,正月初七吃的哨子面与往常相比,则有了不同意义。平常吃这样的面,其意仅在于吃,一饱口福而已。而正月初七吃哨子面,是意不在吃,而在于拉魂。何谓拉魂?顾名思义,就是把魂拉住,不使其游走飘逸于体外。同样的哨子面,因被赋予了“拉魂”的特殊寓意,因此也就有了“拉魂面”的称谓。
  庆阳人何以用吃哨子面来拉魂呢?这与庆阳哨子面的形状、品相、质量、外观等特色,是内在相关的。庆阳哨子面,是地方一大美食,形、色、香、味俱佳,闻名遐迩,极具声誉。面条讲究的是细、长、柔、韧、劲,可煮而不烂,食时不断,下到锅里团团转,捞在筷子上打秋千,放到碗里像丝线。吃时一半已吸入肚中,一半还连在碗里。足见其长其韧。在庆阳老百姓看来,用如此之长而韧之面去拉魂,犹如长缨在手,何愁缚不住灵魂?人自然就无魂飞魄散染疴丧亡之虞了。
  庆阳乡民,如果谁被认为丢了魂,家人就要为其“叫魂”,以求灵魂归体,人就能够安康无恙。为防患于未然,拉住魂不使失散飞升,就从源头上遏制了“掉魂”的危险,而正月乃一元初始,吃拉魂面恰逢其时,用面拉住每一个人的魂,可保全家一年平安。这无疑是一种明智之选了。
  游百病
  俗话说,人吃五谷生百病。不生病或生了病能够及时祛病除恙,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为此,庆阳乡间,就有了正月十六“游百病”一俗。
  正月十六这天,平日忙于农活与家事而无暇闲逛闲游的庆阳庄户人家,却一改往常紧张劳碌的生活习惯与起居节奏,不论男女老少,都要依老先人传下来的习俗,走出家门,游游逛逛一番,谓之“游百病”。据说,通过这天的“游百病”,即可以起到有病祛病,无病防病的作用,一家大小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够心广体胖,安然无恙,百病不生了。
  基于此,正月十六“游百病”,就成为庆阳农村一道颇具地域特色、尽显地方风情和百姓生活情态的传统民俗风景。是日,庆阳地区大大小小的黄土村落里,都会陡然平添一种往常难得一见的悠闲恬淡气象。早饭一毕,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犹如蜜蜂出巣,纷纷出来“游百病”。但见农家窑洞的崖畔上,村庄的黄土村路间,打碾庄稼的场院里,避风向阳的好去处,处处都能看到“游百病”的人。女人们三五成群说着家务事;男人们叼着旱烟锅子“谝闲传”(说闲话);老人家聚在一起说古论今,娃娃家则追逐打闹着玩。那种乡情野趣,那种祥和淳朴,那种悠闲自得,与黄土地、黄土窑的天然古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佳的黄土塬乡民早春春游图。人们就在这种悠闲恬淡的闲游闲谈中,实现着与黄土地的互动与交流,感受着春的气息,吮吸着黄土地的浓浓泥香,能不心旷神怡筋骨舒展活力焕发,从而游掉百病吗?
  “游百病”,作为春节期间庆阳民间一个群众性、普遍性的祈福活动,凝聚着庆阳老百姓对平安健康的殷切期许和祝愿,寄托着新的一年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具意蕴。
  燎疳
  庆阳谚语云: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这天,庆阳乡间另一个民俗活动,就是“燎疳”。
  “疳”疾,是庆阳民间所说的一种顽固且厉害的大病。患了此病,人就面黄肌瘦,浑身无力,不思饮食,久治不愈,害莫大焉。因此,老辈陇东人,说到“疳”,莫不谈虎色变。为了祛除和预防“疳”,庆阳民间就有了正月二十三“燎疳”的风俗。
  在庆阳不同地方,“燎疳”的规矩稍有差异,但共同点都是对“疳”进行火“燎”,目的都是要祛除和预防“疳”,期望人们安康无恙。“燎疳”,一般是在正月二十三晚上进行的。燎疳时,各家各户或者在自家院子或者大门外面,堆放一堆干谷草。谷草庆阳农村叫干草,是用来喂牲口的。之所以以谷草燎疳,是取其谐音,以“干”指“疳”。“燎疳”开始,先点燃谷草,待形成熊熊大火之际,人们就在火焰上进行“燎疳”了。女人拿出炊具,如笊篱、勺子、碗筷、擀面杖等,在火上燎一燎,以示烧死沾染于炊具上的“疳”,以防“疳”从口入。接着,男人小孩从火上轮番跨跃,以燎掉体内潜藏之“疳”。不能自己燎疳的婴幼儿,大人会抱起来在火上燎来燎去,直等火焰熄灭而止。然后人们要拿上事前准备好的小土块,在上面唾几口唾沫,沾上谷草烧后的火星子,用力甩出,要甩的越远越好,同时,还要放一些钻天猴之类的花炮,喻示把“疳”送到天涯地角,使之难以危害人们。可套用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一句以概其貌:借问疳君欲何往,干草大火照天烧。
  上述三俗,始于何时,无据可考。但能代代相沿,保留至今,说明其源远流长,根基深厚。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必然会打上历史的印记。但它所内含的文化意蕴、体现的社会心理、表达的百姓愿望、展现的民间梦想、结晶的民俗价值等,则不可予以忽视和否定。
其他文献
几度春风细雨,川北营山这片广衰的土地绿了一茬又一茬。在县武装部五楼会议室的窗前,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陈福放眼远眺,心觉阵阵绿涛叠涌,不断地在他眼前幻化,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
乡镇换届,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怎么办?宝兴县武装部的做法是 Township general, special forces cadres how to do? Armed Ministry Baoxing approach is
新年伊始,是最有新气象新风貌的,每个人都怀着对新一年的最美好的期许,攥紧拳头,给自己鼓劲儿:加油,2017年。是的,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值得去奋斗的梦想,这个梦想要用“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为切入点,以争创无执行积案法院为目标,秉承“少讲执行难,多想怎么办”的工作理念,为缓解执行难,不断加强和完善执行工作,对执
宁波市人武部门对照军事机关要求,制订了各级干部任职目标责任书,提出要创一流工作成绩的具体目标。这是宁波军分区近期在人武部开展强化军事机关特色专题教育后出现的新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轻松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语文教学也成为发展国力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
杂志创刊《中国审判》刊名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2001年9月21日,为服务审判,宣传法院工作,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最高人民法院以法[2001]139号函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
《人民司法·应用》2010年“鄞州杯”有奖征文评选,经过评委认真评议,结果现已揭晓。《人民司法·应用》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获奖文章及作者名单附后,以
会泽县城,这座滇东北高原历史文化名城,滇铜名都,曾以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300余名优秀儿女参军北上而令人敬仰。“人为地增色,地因人驰名”。会泽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设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