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我们的好工作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9624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在穿越“刘易斯拐点”


  好工作之所以越来越难找,是因为中国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滑过“刘易斯拐点”。
  1954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刘易斯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存在着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传统生产方式的“维持生计”的部门,一般以农业和农村为代表;另一个是现代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和城市为代表。



  一开始,农业人口很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个时候,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略高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会从农村进入城市,涌入工业部门。于是,工业部门开始扩张。只要还存在足够多的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就不需要给工人提高工资,因为劳动力供给很充足。
  但是,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被不断扩大的工业部门吸收完的时候,工厂的老板会猛然发现,要想招到足够的工人,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因为,这时候他需要和其他工厂争抢工人,而不是只给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就可以了。工资水平从停滞不动到陡然上升的转折点,被后来的经济学家称为“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剩余向短缺变化的转折点。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把工资涨到足够高的水平,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最近几年,我国沿海工厂集中的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工厂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就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
  可是,如果中國经济的“刘易斯拐点”正在来临,这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才对,为什么实际情况却是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或者只能从事薪水较低、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呢?

好工作被工厂带走了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要从两个层面来看待“刘易斯拐点”:一个是普通的制造业劳动力的层面,另一个是高学历劳动力的层面。
  我国的工业以服装、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为主,需要的工人主要是学历、技术不太高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供给的确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从剩余转变成缺乏的状态。
  那么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面对“刘易斯拐点”的挑战,它们会怎么应对呢?第一个方案是提高工资待遇,吸引工人来自己的工厂。第二个方案是把工厂的业务搬迁到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地区,那些地方的工人工资还比较低,工厂可以支付得起。
  事实是,面对“刘易斯拐点”的冲击,我国沿海地区的许多工厂已经逐渐采取了第二个方案,把业务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去做。
  那里的工资有多低呢?2014年我国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1800多元,而如果把工厂办在越南,每个月800元已经是当地很不错的工资水平了。
  除了工资之外,工厂还要负担许多成本,比如税、工人的社保、环境整治费用等杂费,在这些成本方面,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都比我国有更大的优势。在越南的胡志明市附近,一些著名的国际品牌已经扎根,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而在成本更加低廉的柬埔寨,日本和欧洲的许多企业都在那里开厂。业界把这种趋势戏称为“MADE IN CHINA+1”,意思是把工厂开到中国以外的国家,这样可能更赚钱。
  就连我国自己的企业也开始照搬这种方式,把一些工厂迁移到国外。
  这样做,对中国国内的就业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呢?很显然,最大的影响就是工作岗位,尤其是中高层职位无形之中减少了。
  由于连年扩招,高学历劳动力的供给十分充足,但由于工厂搬迁到国外,和工厂相关的一些中层乃至高层职位,自然有一部分会由国外的当地人来供职,所谓的好工作的机会也就减少了。而从“刘易斯拐点”的角度看,高学历劳动力还处于“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工资平稳期,他们与老板议价的空间并不大。为此,他们的就业前景自然变得更差。

互联网摧毁了好工作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放眼全球,欧美各国的年轻人日子也不好过。自从几年前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年轻人的失业率竟然达到了50%左右,一半的年轻人没工作,令人瞠目结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年轻人,失业率也都在20%左右。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很多人已经不奢求能够有一份好工作,能有份工作都已经是令同龄人羡慕的事情了。
  其实,即使没有经济危机的打击,全球就业市场依然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这就是互联网掀起的“创造性破坏”浪潮。
  “创造性破坏”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他发现,市场经济并不像过去的经济学家说的那样,总是趋于一种均衡的稳定状况,而是不断有企业家通过创造性的行为打破均衡,引发市场的重新洗牌,而这些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则获得了超额利润。
  要说最近几年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科技创新,莫过于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网购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悉和使用,一次“11·11”光棍节的网购交易额就可以达到上千亿;微博、微信、微视等交流工具占据了人们的手机屏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电子出版物免费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足了人们对文字、音频和视频内容的需求。



  互联网行业当然创造出了许多工作机会,然而,另一方面,它也摧毁了大量的传统工作岗位。网购的兴起让大量的路边商铺无人问津,甚至一些大商场的销售额、利润都大幅度下降,商铺的工作岗位因此减少;电子出版物的出现让纸质的报纸、杂志、书籍卖不动了,传统媒体的工作岗位也相应减少。这就是典型的“创造性破坏”的实例。

曙光还是有的


  尽管“刘易斯拐点”和“创造性破坏”联手,“窃取”了国内的好工作,但曙光还是有的。由于中国正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每年加入就业队伍的年轻人总量在经历近些年的巅峰后,必然会出现减少的趋势,高学历就业者的“刘易斯拐点”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到那个时候,薪金待遇会有明显的上升。
  而且,“创造性破坏”的一个规律是,一开始可能会摧毁大量传统工作岗位,但最终会孕育出一些伟大的企业,并带动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进而带动工作岗位特别是中高端工作岗位的增加。比如,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都是在当时石油危机后经济萧条的时期出现的,最终发展成引领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些高科技公司创造了大量的新型工作机会,先进的技术把大量的劳动力从笨重、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摇身一变成了白领阶层。
  所以,“前途是光明的”,只要高学历就业者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再根据“刘易斯拐点”和“创造性破坏”的规律来谋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好工作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
  (摘自乐读网)
其他文献
宋美龄非常善于控制情绪,她一直对丘吉尔不满,原因是当年英、美、苏、中是同盟国,但是“丘吉尔看不起中国,罗斯福把中国看成四强之一,丘吉尔的态度一直是不赞成的”。这让宋美龄非常恼火,一直拒绝访英。  甚至,丘吉尔到美国访问提出想见同在美国的宋美龄,她坚决拒绝。《顾维钧回忆录》描述,有人提醒宋美齡见丘吉尔会给对方脸上增光,她立刻表示:“放心,我不会帮他这个忙。”  1943年11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
期刊
祖父与人对饮,几杯过后,别人再怎么劝,他只是微笑着摆手,怎么都不碰一下。祖父好酒,却从未因喝酒而失态。小酌几杯后的祖父,微笑的脸上写着满足。与祖父一起喝酒的人,有呕吐的,有耍酒疯的,丑态百出——都在祖父清清爽爽地离开之后。  祖母好听戏,也喜欢唱戏,在附近的村子里還颇有名声。祖母却从来没因戏的介入,让家里出现不和谐的音符。祖母不会像有的妇人,痴迷到农忙时节也要赶着去唱戏或听戏,以致惹得家里鸡飞狗跳
期刊
美國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是个出名的健忘的人。据说,他一家人搬到马萨诸塞的新房子之时,他妻子坚持要对搬家的所有细节进行监督,因为她不能依靠维纳来记住重要的细节,比如他们家的新地址。  搬家那天,维纳拿着他妻子给他的一张字条去上班了,字条上写着他们家的新地址。他在上班期间用那张纸计算出了一个公式,然后就把它扔掉了。下班后,维纳回到了他那老地址的家,而此时那里已经是一座空房子了。  他站在门口,突然想起他
期刊
【内容简介】  “漫威之父”斯坦·李的一生几乎和他所创造的“超级英雄”的惊奇冒险一样精彩。从20世纪美国大萧条时期纽约市的穷小子到获得国家艺术奖章的艺术大师,他颠覆了自己所在的行业,使“超级英雄”的故事成为美国流行文化中的热门话题,并具有了全球影响力。斯坦·李奠定了漫威漫画公司在漫画行业的地位。《漫威之父斯坦·李》一书细述了他在60多年的岁月里,如何让他本人及漫威公司成为漫画业一面旗帜的英雄之旅。
期刊
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会演变成人生的重大經历!我从历时20年方告结束的一段生活经验中认识了这条真理。  这经验是我在21岁读大学时开始的。有一天上午,我在一本行销很广的孟买杂志某页上看到世界各地征求印度笔友的年轻人的姓名和通信地址。我见过我班上男女同学收到未曾见面的人寄来的厚厚的航空信。当时很流行与笔友通信,我何不也试一试?  我挑出一位住在洛杉矶的艾丽斯的地址作为我写信的对象,还买了一本很贵的信纸。
期刊
①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舅舅当时是北航的老师,他每年放寒暑假回家,都会给我带一份礼物。  有一年寒假,舅舅回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一只玩具小熊。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舅舅好像是在外贸商店买到的,在当时应该还是卖挺贵的价格。  我妈妈回忆,小熊来到我家时,我大概只有四岁,到现在真的也有三十年整了。  小时候,它就混在我其他的玩具里面,直到1992年10月的某一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它很可爱,而
期刊
一位金发女郎决定要为她的冬季业余爱好增加一些不同的新鲜玩意。为此,她去书店买来了有关冰上钓鱼的各种书籍。  几个星期以来,她一直在读书学习,希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最后,她觉得自己万事俱备,便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冰上钓鱼之旅。  她收拾好这次旅行所需的工具、设备,并细心包好。每一件装备在她的工具箱里都有各自的位置。  她来到了一块冰面,找到了一处安静的小地方,摆开软垫凳子,并细心取出了她的垂钓工具。正当
期刊
叮叮当!叮叮当!我要为你讲一讲铁匠了,一种走着到不幸去的路而自己却不明白这种命运、渐渐衰落下去的人。  叮叮当!叮叮当!当春天来了时,他们打着耕耘的家伙,随后又轧轧地走了;当夏天要去时,他们又轧轧地来了,打着铡、钩、镰刀、铁圈。谁不喜欢他们呢?他会告诉你谁家的女儿会绣很好的花,他又会告诉你谁家的孩子喜欢使枪弄棒,并且他还知道那些乡下的大人物的生活和历史。  叮叮当!叮叮当!他们敲击着。他们毫不吝惜
期刊
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海瑞是忠臣,是直臣,是清官,这些都毋庸置疑。可很少有人会说,海瑞是能臣。给人的感觉,海瑞似乎只会骂,不会干。  海瑞其实做过一件惠泽后世、影响深远的事,足以体现出他的政治手段。可惜他头上的“直臣”光环太过耀眼,把这件事给淹没了。  隆庆三年六月,海瑞擢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外放应天巡抚,统管十府。十府指的是太湖为核心的十府一州,包括苏州、松江、镇江、安庆等地,皆是江南膏腴之地,是大
期刊
我们都知道苏武牧羊,早在千年前,李白就在一首《苏武》里写道:“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有一湖,在汉代时曾有个名字叫作北海,如今被叫作贝加尔湖,被李健传唱进了《贝加尔湖畔》。  那年,一位名叫苏武的汉朝来客被单于迁移至此。在此之前,他拒绝了卫律的诱降,忍耐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