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政策与收入不平等

来源 :经济经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世代交替模型,得到宏观审慎政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机制,接着基于2000-2018年59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住房贷款价值比(LTV)上限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实行降低LTV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扩大作用,且扩大作用在新兴市场国家更为显著.(2)当LTV上限值较低时,降低LTV上限进一步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相反,当LTV值较高时,降低LTV上限却减小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宏观审慎工具的政策效果呈现异质性特征.(3)将降低LTV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替换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后,实证结论基本不变.实证结果在不同收入不平等变量、不同虚拟变量和不同面板模型下均表现出高度稳健性.对于我国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时,应考虑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在确保政策有效性的同时,兼顾政策公平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日趋成熟,深居西部地区的广西在工业振兴的道路上,转变思维模式,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文章以“33消费节”开展云惠八桂工业促产促销活动为例,分析数字化营销商业模式的贡献及作用,发现广西工业市场开拓中数字化营销模式存在企业发展电商意愿不强、工业企业电商人才匮乏等瓶颈,以此提出应树立数字化全局思维观、简历健康数字生态体系等对策建议.
基于2009-2019年全国31个省份数据,对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综合特征、时空格局、空间相关性、空间聚类和热点区域演化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各省域治理能力均出现大幅提升,但财政治理水平的相对差异里不断扩大趋势.各省域财政治理能力在空间上聚类不显著,无大范围的高值或低值集聚区,但仍然出现了小范围的高聚类区,空间近邻效应逐渐显现.从空间格局上看,热点区、次热点区分布格局变化较大.热点区域、次热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华中地区,其中热点区域呈现由南向北演化的趋势.在地方政府债务
广西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进程呈现出新趋势新变化.文章从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判定现阶段广西工业化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分析了广西工业化进程存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等问题,重点提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现代工业集中区等对策建议.
基于股票价格的“同涨同跌”现象,利用200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动态视角考察分析师盈余预测活动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正向盈余预测修正会显著降低公司股价同步性,并且这种影响在明星分析师、非承销商分析师和女性分析师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探究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影响公司股价同步性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分析师正向盈余预测修正可以通过减少其盈余预测偏差和预测分歧度来降低股价同步性.研究表明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行为属于“自我更新”,能够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宣传方式也逐渐呈多元化发展,而政工宣传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内容,及时更新宣传方式十分重要.政工宣传不仅能提升职工的思想觉悟,还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此类事业单位进行政工宣传的重要性、当前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上存在重视度不足、宣传方式传统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事业单位进行政工宣传应当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新媒体特点、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内容等建议.
基于薪酬改革的制度背景,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薪酬管制对企业盈余持续性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薪酬管制对企业盈余持续性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皆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产权性质不同时,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也存在差异,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相较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且对中央国企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也相较地方国企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权力会显著增强薪酬管制与盈余及其组成部分持续性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薪酬管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而
采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并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结果 显示: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在不同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内,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促进;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进而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章介绍了《意见》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意见》出台后,相关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广西地方国企产业情况,从推动存量产业优化升级、强化数字赋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高标准谋划耗能较高项目,加强碳资产管理,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等几个方面为广西国企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工业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是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举措和落实重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钦州市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广西工业强市目标,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有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等挑战,提出要按照“引项目、聚产业、强保障、优环境”的工作路径,加强产能合作,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上下联动,促进融合发展;加强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机制等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外都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窗口期.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政策、产业发展赋予的机遇,剖析广西在数字经济赛道上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研究,广西需要以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关键点,以数字产业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以政府保障措施为支撑点,协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