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养成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兒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从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入手,重视幼儿的学习效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可见游戏对幼儿而言,就如食物、空气一样重要。教师可借助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幼儿在学习、探索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心态,这些美好的品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能让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和较高的积极性去探索,是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柱;积极主动而又认真专注的学习态度是幼儿自主学习、积极上进的表现,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关键;乐于想象和创造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优秀品质,也是新时期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幼儿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强烈,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究。但他们一旦认知或熟悉某一事物后就会失去兴趣,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重视游戏的特殊价值,寓教于乐,将幼儿的学习品质教育寓于游戏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重视区域特色
  在开展区域游戏时,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特色,根据特色进行区域设置,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和游戏兴趣。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安静的区域,并进行合理安排。如阅读区、绘画区、美工区需要安静的周边环境,教师就可以将这三个区域放在一起;表演区则要安排在较开阔而又不会影响他人的位置。不同性格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区域,教师只有将区域特色与幼儿的性格爱好相结合,才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合理设置空间
  区域游戏中最重要的是区域空间的合理设置,教师要尽量把区域安排在教室的四周,将桌椅都分别安置到各个区域中,既方便幼儿操作,又有利于整体的布局;中间则留一块空间,必要时作为各个区域的拓展空间,使得区域间相对独立又具有灵活性。如在用大块积木建构飞机场的游戏中,有限的空间限制了幼儿的发挥,有的幼儿甚至因此放弃原有的建构计划。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把建构区域搬到教室中间的大块空地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尽情发挥。幼儿在合理的空间里再次积极投身于建构游戏中。兴趣是内因,环境是外因,两者相辅相成。
  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师要重新设置各区域的墙面。例如在美工区,教师可以给区域的墙面贴上白色的纸张或布料,让幼儿在墙壁上涂鸦作画,让它成为幼儿记录创想的地方。这对幼儿来说既有新意又是一种鼓舞,可以极大提升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三)设置区域隔断
  幼儿受年龄限制,注意力和意志力较弱,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这不利于正常活动的开展。而教室内的空间相对狭小,有的区域比较热闹,而有的区域相对比较安静,因此教师要适当采取隔断措施,避免不同区域间相互干扰。教师在设置区域隔断时可设计成可收放的隔断装置,保持较大的弹性空间。如教师可以将较热闹的角色区域和表演区安排在一边,中间用帘子隔断,帘子上贴上亮丽的即时贴,装饰上漂亮的图案,打开或合拢都很方便。
  (四)设置区域联动
  区域联动就是让各个区域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职能分工、相互合作的游戏形式,这无疑给幼儿创造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幼儿在本区域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和其他区域交流,与不同的游戏伙伴一起协商、策划联动的活动内容,使双方的游戏经验出现碰撞、共享,这种新的游戏形式势必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区域联动活动中,美食店的店员们走出区域,到各个区域门口推销自己制作的精美小点心,可是大家都没有钱怎么办呢?于是幼儿就想到了开设一家银行,平时表现好,有小红花的幼儿可以凭奖励去银行兑换成钱,在区域游戏里买东西,没有小红花的幼儿也可以通过区域游戏挣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品质就是学习的基石,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要重视这一任务的落实,并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学习品质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做中学,游戏中学,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兴趣,不断优化区域游戏,并在游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更不能缺少纸。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只知道平时常见纸的名称和用途,但对纸的特性、由来等知识了解较少。本文阐述了大班幼儿开展的一系列关于纸的活动,让他们探究更多关于纸的秘密,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求,而且还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东莱幼儿园在构建园本课程之路、传承原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乡韵文化”中架构“乡约课程”,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价值,实现教师、儿童的共同发展。一、课程构架,从蓝本走向园本  “乡约”,即利用乡土资源来进行学习。“约”是一种邀请,是一份约定。从“十一五”的“农村生活用具
癫痫,俗称羊痫风、羊角风,是大脑内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反复性与阵发性的大脑紊乱性疾病。癫痫患者会出现意识、运动、自主神经以及精神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癫痫是目前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急症病,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患者家属要掌握一定的急救方式与常识,避免病情发生时救治慌乱,错过最好救治时机,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癫痫发作前会出现一些病症表现,如身体感觉异常不适、胸闷、流口水、上腹不适、
农村幼儿园数量快速增长,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农村幼儿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队伍没有获得高质量的补充和提升,导致目前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落后。刚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导致一些农村幼儿园教学中的“小学化”教育现象很普遍。因此,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质量,并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一、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强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父母作为孩子们最为亲近的人,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们的父母,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父母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还要重视孩子道德品质教育,以便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家庭教育存在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园所的办园质量,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教师视野出发,围绕“自主”核心理念,立足发展实际与需要条件,从唤醒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营造专业自主发展氛围、打造专业自主发展空间及提升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在践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中能进行理性梳理,形成有价值、可操作的支持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诸多源远流长的经典。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每一种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现如今,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精华能够在幼儿教育阶段发挥良好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经典,势必会通过让幼儿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但是,教师要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从中发现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得以使用的点。中华传统文化在幼
骨髓纤维化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骨髓瘤,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由其他疾病发展而来的属于继发性,否则为原发性。该疾病发展缓慢,一开始并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以及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身体内部正常血细胞的产生过程会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会逐渐显露出来,包括疲劳、呼吸急促、易出血或者形成瘀伤、左侧肋骨下疼痛(或压迫感)、盗汗、发热、骨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牙龈出血、流鼻血等。如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属于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女性群体。子宫肌瘤一般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但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子宫肌瘤复发患者要关注疾病复发的原因,了解相关治疗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疾病。子宫肌瘤复发的原因  (一)年龄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年龄是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子宫肌瘤复发与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时间的刺激有关,一般30~50岁的女性子宫肌瘤复发的概率相对较大。  
子宮肌瘤也被称为子宫纤维瘤,是常见高发良性肿瘤疾病之一。此病的原因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发生增生,产生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女性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生活质量。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子宫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存在联系,部分患者以纤维结缔组织呈现,也可以将子宫肌瘤叫做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高发于30~50岁女性群体,肥胖女性及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发病率更高。女性接近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