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上的景色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苇,灵性,择水而生。鲁北东营,因有母亲河——黄河流经并入海,因而,广袤的土地之上,河叉纵横交错,像母亲手臂上的血脉,芦苇,也因此而生。
  最早熟读的一首诗,就是与芦苇有关,那就是我们熟悉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时不懂其中的滋味,只感到读来琅琅上口,味道自然有了滋润的感觉。
  萋萋芦苇,白露凝霜,静静的秋水,给我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最初见到芦苇,是在一条长长的沟壑里,一个早春的时节,芦芽刚钻出地表,淡红色的芦芽,很嫩。用手掰不用花费力气,那细而尖的嫩芽就折断了,乳白色的液汁从断面渗出来。
  一条长长的沟壑,虽说是初春,但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而芦芽能从冻土中钻出来,简直让我惊讶,也让我为之感动。
  在春寒料峭的时节,沟壑沿上那些冻土简直就像石头,还可以使锋利的铁锹卷刃。每天清晨,寒霜覆盖着冻土,还完全看不出生命的显露。沟壑里只有去年秋天枯萎了的芦苇秆儿和败草,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好像是宣告着一个个弱小生命的衰败和死亡,这是寒冬带给它们的。
  阳光的照射依然是短暂的。阳光的照射只可以使它们融化一时,夜幕降临时,寒风乍起时,它们便悄然封冻,成为铁板一块。毕竟是早春,毕竟是在北国的大地。
  而嫩小的芦芽却倔强地从冻土下钻出来了。这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它们没有屈服。我无法想象芦芽钻出冻土的过程,这过程一定是痛苦而又漫长的,需要韧性,需要恒心,需要忍,需要日复一日的等待。
  寒风依然刺骨,太阳依然躲在浓云的背后。我感受不到春的气息,我感受到只是寒冷,我还甚至能听见从口中呵出的热气在空中凝结成霜的声音,这是冬天的声音。
  芦芽,以你们嫩弱的身躯,能在这样冷酷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吗?
  芦芽不会回答我,它们的沉默是一种自信而又宁静的微笑,它们的微笑在长长的沟壑上蔓延。
  不会很久,它们的微笑就会蔓延成一片青翠,一片在暮春的暖风中洋溢着生机的绿色海洋。芦芽在春天里,一眨眼,从一个婴儿转变成少年,柔软的肢体,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弯腰,时而倒伏。
  那时,我想到人,想到民族,想到人类,我对芦苇就有敬佩之情。
  当我双脚踏上东营这片热土时,芦苇的壮观景色,令我由衷钦佩。正当家乡鲁西南的小麦,在拔节、抽穗、扬花的时节,东营河叉沟沿的芦苇,正在努力拔节生长。
  黄河,平静的水面,像母亲的面容,似乎写满了她付出的艰辛与爱。河水静静地流淌,静静地入海,黄蓝交汇,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景象。而周边的芦苇,嫩绿的苇芽,轻柔而有韧性,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曳……
  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妩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夏天来了,芦苇,从沟壑的污泥里钻出苗条身躯。微风,你是芦苇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身边舞蹈。你把梦和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清澈的天空。
  春夏时节,野鸭和黑色的天鹅常来居住,白肚皮的燕子,在水波上掠过,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它们在整个夏天都摇摇摆摆地踱步在河边的石头之上,显示出一种特有的风度。
  在东营的日子里,在黄河入海口,我无不感受着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色;在神仙沟,我无不感受着色彩斑斓的美妙幻境;在渤海岸,我无不感受着烟波浩淼的蔚蓝盛景;在槐树林,我无不感受着晶莹剔透的浓郁花香;在孤岛采油厂,我无不感受着节奏欢快的旋律之美。在黄河岸边,我无不感受着川流不息的波浪滔天。
  这里所有的湖泊,我都拜访了一遍,我被水面上的曲曲折折的桥所设定,它一会儿撇出去,一会儿拐回来,一会儿迂回前行,一会儿又迷失在茂盛的芦苇丛,绕来绕去,不时同水里可愛的小鱼儿游戏着,身入迷途而不知返回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每一处低凹地,都形成一条河流,静静的河水,呈现出翡翠般的深绿色,想必是河中有藻类的缘故,这也一来,却也丝毫不输给绿色。由垂柳围城的绿,将河道和远处荆棘丛生的荒原隔离开来。在河流的每一个转弯处,我都能看见白鹭立在前方的水湾中,影子倒映在水面,宛如一尊尊白色的雕像,短颈野鸭惊慌地飞向天空。当鸟儿飞向空中时,它们通常会在前方的一小片云朵前聚集,或者重新折返到我的身后。当成群的白鹭落在远方的一棵棵绿色的垂柳时,它们看起来简直像是一团过早降落的暴雪。
  湖泊是大地上最美、最有表情的容姿,更像是大地上明眸善睐的眼睛,而四周的芦苇正是它的睫毛。
  在芦苇的景色之外,一只又一只磕头虫,在不停地打着瞌睡,它们头向东方渤海,不住地向渤海深处索要黑色液体,白色的盐碱滩,像婴儿的一片又一片的尿布,等待母亲收拾起来,循环使用,母亲的苍老、母亲的操劳、母亲的辛苦,在此我找到了确切答案。
  试想,深秋时节,黄河沿岸芦花开放,在河边沟沿,到处是它们银色的身影。秋风漫卷时,它们集体摇晃的姿态,是世上罕见的奇妙景象,起伏的银波,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没有一点妩媚,没有一点造作,我的视野里一片清朗。最美丽的场景是日出或日落时,它们随太阳或彩霞的色彩变幻,时而变成一片绚烂的绸缎,时而变成一片燃烧的火焰。有时候,突然从芦苇中飞起几只野鸭,它们欢叫着,翅膀扇动着芦花。这情景,色彩虽不算丰富,却使我想起了古人那些苍凉的诗句,想起那些格调悠远的中国画。这也难怪日本作家酷爱芦花,取名字为德富芦花,芦花的美丽,芦花的魅力,芦花的绚丽,在这位日本著名作家心里扎下深根。
  此时,我想到历史故事《鞭打芦花》,闵子骞催马随父外出,因寒颤执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之,衣破飞出芦花,再剥其弟之衣,内为上等棉絮,其父方知续弦妻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感动继母,倍加疼爱,全家和好!芦花为闵子骞御寒,芦花依然在空中舞蹈,《鞭打芦花》的故事演绎到今天已成为“孝”字的诠释。银白的芦花,依附在纤细的苇秆之上,微风荡漾时,摇曳的芦苇像沉醉在冥想中的诗人。   几千年的芦苇,依然像一种精神呐喊发出瑟瑟的“孝道”声响,和着飘飞的芦絮,传递着恒久不变的中华美德。
  在一场暴风雨中,我目睹了芦苇被摧毁的过程。一年夏天,单位组织一个短途旅行——微山湖,当我们游览近半时,狂风暴雨来了,我们迅速靠到微山岛上,此时,风完全成为另外一副模样,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疯狂和粗暴撕裂的绿叶在狂风中飞旋,折断的苇秆在水面上回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是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践踏。
  暴风雨过去后,湖面像以前一样平静。狂风又变成微风,荷叶、荷花,又变成一幅美丽的图景。微风,又踱着悠闲的慢步徐徐而来。然而被摧毁的芦苇再也无法以柔美的姿态迎接微风。微风啊,你是代表离去的暴风雨来检阅它的威力和戰果,还是出于愧疚和怜悯,来安抚受伤的生命?
  我们站在微山岛边沿,亲眼看着无语的芦苇,倒伏在水面上的苇秆,伸出水面的苇秆上,伸出尚存的绿叶。
  我在沉思,在冥想。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其代表作《思想录》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是啊!回想我们走过的人生之路。暴风雨也曾不时袭来,在刚刚经历的暴风雨中,芦苇就像生活中的人一样,有时在微风的吹拂下,姿态优美,柔曼妩媚;有时在暴风雨的洗礼下,肢体摇曳,颜容失态。微风吹拂下,绿叶变成无数手掌,无力地摇动着,是在表示抗议?还是为了拒绝?还是为了呼救?我们都无以分晓!
  可怜的芦苇!它们倒伏在水面上,在微风中蘸着淡淡的湖水舔舐着伤口,心里绝不会有报仇的念头。生而为芦苇,永不可能成为复仇者。人也是如此,民族也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只能勇敢顽强地活下去,用奇迹般的再生证明生命的坚忍、顽强和不屈。
  它们很难被风雨摧毁。秋风秋雨的时节,它们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昂扬。入冬后,如果芦花仍未被收割,沟壑边的景象便逐渐显得凄凉。经过几番秋雨的摧残,它们稀疏了,有些枝干被折断。寒风吹来,再形不成轰轰烈烈的气势。然而,辉煌的银白色依旧,那一股清气依旧。在冬日的残阳里,它们依然会成为殷红的火苗,燃气我心中的遐思。世界上,还有比它们更长久的花朵吗?
  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有人在赞美它的时候,也有人在诅咒它们。
  东营因芦苇而美丽,因河水而富有,芦苇因有思想而伟大,河水因有柔情而坚韧。
  而芦苇,依然是有生命的芦苇。人是会思想的脆弱芦苇,民族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
  家乡沟沿的芦苇是如此,微山湖的芦苇也是如此,鲁北大地之上,黄河之滨的芦苇更是如此。
  鲁北有热土,热土有血脉,血脉有景色,她无时无刻都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有时更是温暖着我,成为我思考的一个又一个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又一个满意的答案。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他是大地的一部分,梦想成为父辈那样的山岳鸟瞰万物。  他吸收万物的养分,一天一天的变高,终于有一天成为了称不上山的巨石。  一夜,一场突然到来的雷暴袭击了巨石,巨石顽强的抵抗但最终难逃被撕成碎片,闪电也把恐惧和挫败的烙印深深的刻在了石头上。  石头的恐惧与挫败让他不敢再长,无法成为山岳的事实也让他愧疚无比。有一天,石头沉睡了,碎石在侵蚀下也逐渐的化为了沙砾。  有一天,
很多平原出生的人是不喜水的,我是其中之一。水的流逝易动常让我想起已逝的光阴,感到生命的脆弱无常。同样的,对于黄河之水氤氲吞吐的无尽浩瀚,我也有着莫名其妙的忧心与感怀:这一笔勾勒出的天下苍生,一笔写就的中华文明,难道我们文化的源头脉系真的就在这经年不息的黄河之水里?  水,是绵延不绝的水。水,利万物而生,富于绵长悠久的智慧。我想到一位水边悟道的老人。他也像这水一样,有着流泻千里的能量,却用向内的智慧
一  “发丝,女人的长发丝!”云偶然在床上发现,随手拣起,对镜比试于自己的男式短发,不觉哑然失笑,自己那垂腰飘柔长发早已剪去,连同头饰发卡全留在发廊了。家里除了先生、儿子大小两个男人外,再没有别的女人了。怎么会有女人的长发丝呢?云从未想过丈夫会有别的女人。她急于想问清发丝从何而来。可是云出差归来,峰却刚出门,留言要两天方归。云从不约束峰的交往,她相信丈夫,相信自己的女性魅力,更相信情真意浓的“云峰
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和导向,树立正确的实践
霹雳女大闹广播站  田小年和仇莎这对旷世冤家,一夜之间名扬天下,皆因一则十万火急的寻物启事。  那天,学校课间操正要开始,全体学生列队齐整,准备跟着广播节拍挥拳抬腿。恰在此时,因为临时接到紧急任务,资深播音员田小年争分夺秒地奔进广播站,打开电源和话筒就直奔主题:“下面播送一则紧急寻物启事,我校初二(6)班仇(chou)莎同学,不慎丢失钱包一个,内有现金若干,饭卡一张……如有捡到的同学请将失物送至广
走在沂蒙大地上  走在沂蒙大地上  依稀辨得哪些是血与火的焦土  哪些是枪声和炮声留下的弹孔  哪些,是战士冲杀的脚步  哪些,是老百姓推车的辙印  抚摸深厚泥土  捧一把野地落叶,那清晰的纹理,在诉说岁月  战火仿佛穿越时空,又一次裹起  浓浓的硝烟,腾空冲杀一片喊声,枪声  激越的军号突然越过长空  枪声不断,大火在蔓延  如火如荼的战事在前线,在沂蒙  在沂蒙家家户户的心中,在老百姓日夜不停
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南方某大学,还没有到开学的日子,他就提前去学校报到了,而且拒绝了父母想要亲自送他到学校的提议,因为他从来没有一个人独自离家远行,所以父母不放心也在情理之中。  走的那天,我也赶去机场送他,一大帮同学朋友还有他的父母都围拢在他的身边,他年轻的脸上写满了憧憬、希望、迫不及待以及跃跃欲试,和每一个打起行装即将出门远行的孩子一样,不过我还是在他踌躇满志的眼神里找到一丝忐忑和不安,以及对前程
在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日子里,当记者们把镜头对着航天英雄和航天功臣的时候,却鲜有人知,“神七”飞天的背后有着一群武警官兵默默无闻的奉献。 In the days when th
鹰斜穿云杉  黄狐狸的山,灰蘑菇的山。  天上的马在龇牙  冰川剥露多面刀片。  只有发怒的云彩才敢接近它  用炭末,用天光,用长喙,用鹰爪。  形状不定的都是梦  一座山就这样睡得低沉。  致阴影  散在天上的胫骨、脊骨、髋骨  那巨人垮掉了的影子  也有两千多公里长。  横卧的天山  身上越疼,影子拖得越长。  我只看清陈列在天上的伤口  红的血浸着白的骨骸。  傍晚的石头和树枝发出最难过的肉
弄堂的那个卖花女,也已经老了吧。那年相遇,她的篮子里放着一束束桃花杏花,回眸一笑,酒窝一旋,曾无数次醉透你的梦!  1.  弄堂,随着老上海的老去,容颜不再,风韵凋零,只有弄堂里双飞的燕子,春来仍叽叽喳喳,叫声一片,谈论着弄堂人事往来,兴盛衰败。  当年,那个穿着旗袍高跟鞋的女郎,走向了何处。  当年,那个长衫飘飘的书生,去了哪里。  一切,都化为老上海的一抹回忆,化为天涯游子的回眸遥望中,悠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