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测量特派记者:珠峰的星空离永恒最近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价值
  挑战极限,是勇敢者的游戏;登顶珠峰,则是极限运动的“王者荣耀”。高空缺氧、风疾雪骤、昼夜温差高达四五十摄氏度……这样恶劣的环境,吓不倒勇敢的中国登山测量队员。为了祖国的荣耀,为了职业的操守,为了心中的信仰,他们义无反顾。“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诚然,一个人的境界、活法,也是随着眼界的开阔而开阔的。站在地球的最高点,对于活着,对于人生,也会有更高远的思考与认知。
  (特约教师 段飞)
  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新身高8848.86米向世界公布。对于世界而言,这个数据是一个时代的伟大见证,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对于2020珠峰高程测量前方报道组的成员王少勇而言,则是一段铭心刻骨的时光。
  作为2020珠峰测量特派记者,王少勇以日记的形式讲述珠峰高程测量全历程,还原了少为人知的测绘登山队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之巅,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珠峰无疑就是第三极的极点,科学家们在这里开展研究是为了更加了解地球,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了解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从而使人类可以与地球更加和谐地相处。
  我国1975年第一次把测量的觇标竖在了珠峰的峰顶上,当时是利用传统的三角交会测量的方法,测得珠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13米。2005年,我国第二次对珠峰进行了大规模的测量,这次不只采用了传统的大地测量方式,还加入了全球卫星的导航定位这种手段,并且在峰顶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冰雪的厚度。所以在2005年公布的8844.43米的海拔高程是岩石面的高度,就是把冰雪的厚度给去掉了。
  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之后,科学家研究发现珠峰周边地形地貌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珠峰到底是变高了还是变矮了,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个科学问题。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尼泊尔,两国发布了中尼联合声明,其中就提到要共同宣布珠峰的高程,并且合作开展科学研究。2020年元旦刚过,测量登山队就开始了训练。
  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到了这里活动要非常缓慢,稍微走得快一点就会喘不过气来。珠峰大本营给王少勇最深的感受就是风大,营地中间有三面旗帜,一天到晚都在猎猎作响。“帐篷也是被风吹得不停地响,有时候晚上睡觉,感觉像是一百面旗帜在环绕着你,而你睡在中间一样。并且风吹着帐篷旁边的布,像一只手在不停地拍打你。一晚上能睡着三个来小时,就很不错了。”而且,帐篷里的温差特别大,晚上气温到-10℃,而中午气温能到三十几摄氏度,“一天之内的温差就有四五十摄氏度,我们在珠峰大本营可以一天经历四季,有的时候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突然间来了一阵冰雹,然后冰雹过去又天空晴朗、阳光明媚。”
  2020珠峰高程测量经历了三次冲顶才成功,这一次的攀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今年天气特别不好,前两次攀登都是因为天气而不得不下撤。第三次攀登,大家孤注一掷,因为当时5月的窗口期已经只剩最后一个,如果最后一次登不上去的话,今年的珠峰测量任务就很难完成,测量登山队选拔了经验最丰富的8名冲顶队员向珠峰进发,他们在7790米营地在大风口遇到了非常大的风,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要求队员们晚上睡觉不许脱连体服,就是防止帐篷万一被吹走,大家第一反应下还能自救。”
  在那樣困难的情况下,王少勇看到队员们还把测量仪器紧紧地抱在怀里:“队员次仁罗布负责把人类首次在峰顶测量重力的重力仪背上去,这个仪器是最重的一个,也是最娇气的一个,在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地不让它倾斜,他就抱了整整一夜。队员普布顿珠在峰顶为了更好地操作仪器,更好地读数,他把氧气面罩摘了下来。这次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停留了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峰顶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两个半小时,普布顿珠大部分时间是没戴氧气面罩的,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支撑,很难做到。队员们在峰顶竖立起觇标,要操作雪深雷达探测仪,要测重力,要接收卫星的信号,这一系列的操作我们在平地上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艰难。我们的数据真的是得来不易。”
  3月17日从北京出发到西藏,5月27日成功登顶珠峰,6月18日返回北京,王少勇用3个月的时间记录了自己随队报道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亲身经历和真情时刻,他说:“我有幸亲历。我和兄弟们一起面对过缺氧、狂风、严寒、落石,面对过紧张、悲伤、孤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都做出了回应。”王少勇忘不了珠峰的石头、冰塔和星星:“珠峰视角的星空是离永恒最近的时刻。在珠峰大本营工作会有来自身体和精神上的磨炼,但当看到星空的时候,就仿佛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光可能历经了几百万年的光才到了我们身上,我们的爱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反馈改变了宇宙的某个微小轨迹。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只要存在过的就都是永恒的。”
  (田龙华摘自《北京青年报》2020年12月24日)
其他文献
新闻回放 >>  2020年12月,“打拐妈妈找到第30个孩子是自己儿子”话题引起网友热议。32年来,为了找儿子,李静芝印过十几万份寻人启事,走了20多个省份,见过300多个孩子,她帮其中29个找到了家,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在这期间,李静芝成立了“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还长期担任“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2011年春节,在一档电视节目中,9个年纪相仿外形各异的年轻男子站成一排,为李静芝合唱了一
期刊
新闻回放 >>  “贺县长,我们相遇了,相遇在12月18日《中国旅游报》第四版人物专刊。”2020年12月18日,甘肃省兰州市兴隆山景区主任徐忠在自己的抖音账号“徐主任带你游兴隆”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喊话”,当天的《中国旅游报》,刊发了两人的报道。徐忠和贺娇龙都是在2020年四五月间,开始在抖音上直播,踏入了“主播江湖”。贺娇龙因12月中旬的一条雪地策马视频,
期刊
时事引读 >>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素材聚焦1 學拳明理、天人合一  太
期刊
作文君:看到一个笑话,忍不住要与素粉分享:一个身高182厘米的六年级学生,被误以为是适婚年龄的大小伙子,有姑娘在街上追着他要微信。他被逼急了,只能捋起袖子说:“我没有微信,只有小天才电话手表!”笑过之后,作文君陷入沉思。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区,相比传统社区,虚拟化的人际交往展现出更强的凝聚人心与熔铸团体的力量,却也存在着割裂的一道道鸿沟(在笑话里便是微信与小天才电话手表之间的代沟)。不知各位素粉平时
期刊
玥玥小编  初读《孟买:欲望丛林》时,正是“小镇做题家”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打开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大家仿佛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大学以前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通过努力获取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渴望寻求突破。无独有偶,在《孟买:欲望丛林》一书中,作者也重墨提及了类似的现象:在孟买,一边高楼,一边矮房的景象并不算是突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这里打拼,或去宝莱坞闯荡,或半路学起电脑编程
期刊
新闻回放 >>  “熊孩子”大声喊叫,“大声公”打电话聊天,手机公放音乐……不少旅客曾遇到的“声音的烦恼”,将会逐步得到消解。2020年12月24日,京沪高铁、成渝高铁部分车次的三号车厢(二等座)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并发布五条“静音”约定: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状态;接打电话或高声交谈时离开“静音车厢”;带儿童出行的旅客须看好孩子,避免喧哗。
期刊
致敬英雄父子!他们都牺牲在公安缉毒战线上  曾因缉毒民警身份无法露脸,如今露脸却只能是黑白照片……2020年12月15日,云南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张子权在专案侦办期间突发疾病因公牺牲,年仅36岁。1994年,张子权的父亲张从顺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时,保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张从顺有三个儿子,当时,年仅10岁的张子权哭泣着接受过采访“我一看见我爹爹的照片,眼泪就流下
期刊
时事引读 >>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號的首次飞行任务,液氢、液氧推进剂燃烧后“绿色无污染”;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中运载能力达到4.5吨;性价比高、安全性能优良等特性可有效满足未来商业发射市场的基本需求……长征八号的环保特性、运载能力和市场前
期刊
新闻回放 >>  2020年12月,黑龙江省五常市一位72岁的农村奶奶因在网上直播烧柴火给网友听而爆红网络。“东北72岁奶奶烧柴火给网友听”这个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达7097万,讨论高达4575条。奶奶说,现在城里人很少听到烧柴火声,想给大家缓解焦虑情绪治治失眠。在直播过程中,奶奶还顺手教网友做小鸡炖蘑菇。直播中,奶奶还告诉大家,烧的是枯木,大家注意不要乱砍滥伐。奶奶说,每个柴火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网
期刊
【适用话题】文明 生活方式 探究本质 视野  一个需要用上铡刀的面包是什么样的?习惯了面包店那些软软蓬蓬、带着甜香的小东西,我很难把它们与如此粗暴的工具联系在一起。直到我遇到了全麦面包。注意,这里所说的全麦面包,不是超市里那种除了里面带有一点颗粒之外与牛奶吐司毫无区别的那种。而是能磨刀、能碎石头的那种真·全麦面包。  我第一次吃到这玩意,是在某家老贵的西餐厅。穿着西装马甲的服务生小哥优雅地捧上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