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绽放生命之花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tan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在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教学内容上实现重组,教学方法上实现综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找到生命文化的源头,思考生命文化的价值,实现生命文化的延续。
  一、用爱培育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那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育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氛围的培育,非得要求施教者要有关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缕缕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要知道,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沐浴阳光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艰辛。
  二、走进文本感悟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本身也理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如教学《杜甫诗三首》中,诵读品味感悟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感慨,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年代,个人生活又异常艰难,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熔铸了他高尚的品格,使他的诗在反映人民生命痛苦,表达百姓生存状态与思想情感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开放语文课堂延伸生命教育
  我们习惯于千百万个孩子在同一个时间,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篇课文,听同一样的分析,记同一样的结论,做同一道练习,考同一个试题,得出同一个答案。教师是照本宣科,学生是唯命是从。难怪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岂问如此这般将一个个自由的灵魂禁锢在一个“水泥隔离层”中,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只有思维的自由,才能撞出创造的火花。
  当然,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在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不断引起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从而创设一个开放性语文教学格局。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了。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语文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让语文教学绽放生命之花,芳香远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就像我们观察同一棵树一样,有的人看到了绿叶,有的人看到了果实,而还有的人看见了毛毛虫,而人就像一棵树一样,人的优点就像绿叶,人的闪光点像果实,人的缺点就像毛毛虫。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树不可能没有毛毛虫寄生。就看别人怎样去赏识了。  而我们作为一名师者,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爱注
期刊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起着如下作用。  一、示范作用  1.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杆,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
期刊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
期刊
我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而且还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班长A同学。有一次,在课堂上,他偷偷地给一个女生写求爱信,被我发现了,借检查学生练习,悄悄走到他跟前收了信,刚要发火,可是理智马上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他还是个成长中的孩子啊,应当尊重他的人格,不能伤了他的自尊心。  我回到办公室,深思熟虑这事,最后决定针对此事以开班会的形式让A 同学走出误区。下午第七节课,找到A 同学对他说:咱班同学对
期刊
一、“体育内向生”的特点  1.“守纪律”。他们听话,守纪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很少捣乱、偷懒,但也不向老师提出要求,也很少与人争论。  2.“谨慎”。他们做事胆小, 遇事时或是姑息忍让,或是避而远之,习惯自行处理问题,不与别人合作。  3.“和平”。他们缺少竞争意识 ,一般说来这些学生无特长。不愿意参加比赛,对比赛没有激情,“甘居淡薄”,不出风头,对达标测试也有舒舒服服过关的处世态度。  
期刊
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单调的“填鸭式”、“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走进新课标,演绎新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巩固和运用新知识。  一、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老师充满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学生答对了,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抵触时,应明确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存中便少了许多谴责、诉苦和勾心斗角。袁静老师首先把这种头脑要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界说为这是“让孩子假想自己是生存在这个情况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测事物可能生长的轨迹的一种学习要领”。  一、建立情境,引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存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作为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中的新理念。高中新课改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把这些新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每一堂课呢?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师
期刊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创造课堂环境, 激发问题意识  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  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老师要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也许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
期刊
高中一年级是学生由青少年向青年成长的转折点,也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是高一教师必须考虑做好的重要一环。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教与学两方面谈谈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几点措施。  (一)教的方面  教师要认真学习初高中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切实抓好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