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资源量变化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资源量变化情况,通过利用1994—2019年165个时相的多平台中高分辨率(15~30 m)卫星遥感数据,城陵矶多年日观测水位数据和洞庭湖区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采用掩膜处理、K-Means聚类分析提取水面信息,结合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1994年以来洞庭湖水面面积与湖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年均水面面积由1 077.46 km~2减少到857.13 km~2,减幅达20.45%,但是2011年后当城陵矶水位大于26.34 m时水面有所增加;三峡
其他文献
原生高碘地下水在我国有广泛分布,为查明不同区域地下水碘赋存机理的异同,通过选取我国大同盆地以及华北平原为代表性区域,完成区域地下水样品系统性采集及水化学、碘形态测试工作,对区域地下水水环境及其演化特征完成详细刻画.结果表明:大同盆地地下水总碘含量为2.86~1 286μg/L,华北平原地下水总碘含量为2.40~1 106μg/L,分别约有50.0%及49.5%地下水碘含量超过(GB19380-20
唾液腺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最近,科学家通过较新的成像技术意外地发现:除了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唾液腺以外,人体头部竟然还有一组隐藏的唾液腺.这组唾液腺位
期刊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质找矿信息挖掘与集成已经成为数学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多级非线性变换的层级机器学习算法,在地质找矿大数据挖掘与集成中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例,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质找矿大数据挖掘与集成过程中两大挑战:训练样本不足和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构建困难,重点分析了基于复制和添加噪声的地质找矿数据增强技术并开展了多组对比实验,构建了适用于地质找
本文评估了CMIP5和CMIP6模式对中国在1979-2005年期间的极端温度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CMIP6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年最大日最高气温,年最小日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世界上最小的微型机器人可承载自身体重2.6倍的重量,这归功于由甲醇驱动的机器人“肌肉”(动力系统).普通小型机器人的“肌肉”往往由电池供电,这使机器人的整体尺寸变大,且
期刊
为了讨论末次冰期以来巽他陆架东北部植被情况及巽他陆架在冰期时的碳循环意义.对位于南海西南部陆坡的18252-3站位岩心柱沉积物中长链正构烷烃组分的平均链长(ACL_(27-33))、碳优势指数(CPI_(27-33))、烷烃含量(∑oddC_(27)-C_(33))、及烷烃比值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末次冰期以来CPI_(27-33)表现出与海平面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冰期时,CPI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