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或器官保留手术的单中心35例报告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或近完全缓解(near-CCR)患者实施等待观察疗法或器官保留手术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1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或疗效评价后,诊断为临床完全缓解(cCR)或近临床完全缓解(near-cCR),并实施等待观察疗法或器官保留手术(保留直肠反射弧的治疗策略)的3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新辅助治疗结束12周内未接受根治性手术。在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6 ~ 12周对患者参考Habr-Gama和MSKCC诊断标准进行cCR和near-cCR的评价;near-cCR患者如接受全层局部切除活检后病理为pT0Nx,则视为cCR。研究终点包括器官保留率(OPR)、括约肌保留率(SPR)、非肿瘤再生无病生存率、无造口生存时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及总生存率(OS)。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并估算患者在3年时的生存率数据。

结果

全组患者男24例(68.6%)、女11例(31.4%),中位年龄60(37 ~ 79)岁,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4(2 ~ 8)cm。采用50.6 Gy/22f加希罗达放化疗方案的患者33例(94.3%),50.0 Gy/25 f加希罗达放化疗方案的患者2例(5.7%)。治疗结束后,cCR和near-cCR患者比例分别为74.3%(26/35)和25.7%(9/35);有4例患者接受了局部切除,证实为pT0Nx并支持cCR诊断。全组患者的肿瘤局部再生率为14.3%(5/35),局部再生的发生时间平均为6.7(4.7 ~ 37.4)月,其中4例接受了补救性直肠癌根治术,1例接受了根治性局部切除;远隔转移率为5.7%(2/35),其中单发肝转移和多发骨转移各1例。本组患者中位随访43.7(6.1 ~ 71.4)月,随访至2017年1月。3年OPR为88.6%(31/35),3年SPR为97.1%(34/35)。确诊的5例肿瘤局部再生患者经补救性切除后,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或远隔转移。3年非肿瘤再生的无病生存率(non-regrowth DFS)为94.0%。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死亡,但未发生直肠癌相关死亡事件,3年CSS为100%,3年OS为92.7%,3年无造口率为90.0%。3例患者死亡原因分别为意外事故、其他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意外。

结论

新辅助治疗后评价为cCR或near-cCR的直肠癌患者接受等待观察疗法或器官保留手术,短期疗效和远期预后良好,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器官功能保留,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治疗选择。但对于near-cCR的患者建议实施局部切除活检,谨慎实施等待观察疗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针法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方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连续收治的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手术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针法横结肠造口组(35例)和传统横结肠造口组(35例)。三针法造口:首先自内侧切口皮肤上中1/3交汇处在距皮0.5 ~ 1.0 cm处7号丝线缝合一针,自切口外侧进针,内侧出针,连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15年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9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就诊的连续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病因构成、溃疡分级、内镜治疗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等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997—1998年和2012—2013年上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分别为10.0%(928/9 287)和4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33例合并肥胖的PCOS病例,接受LSG后PCOS缓解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 ~ 36月,全部病例术后未接受其他治疗均出现月经来潮,23例(69.7%,23/33)术后月经规律来潮,12例(85.7%,12/14)术前LH/FSH > 2者术后
代谢手术是治疗肥胖及相关合并症的一种胃肠外科手术类型,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手术患者术前即存在营养问题,该人群的营养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点。在围手术期,已有的研究充分应用ERAS理念,针对代谢手术人群的特点开展了相关探讨,初步证实了各项围手术期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包括: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与补充,术前减重效果的探究,以及术前空腹及口服碳水化合物等。在术后饮食策略中,现有文献对营养管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体质指数(BMI)< 4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BMI < 40 kg/m2的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40.8(35 ~ 48)岁。术前体质量(99.9 ± 15.0)kg,B
期刊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并通过自制结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入组病例进行资料收集,通过门诊复查、信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存调查。结果670例患者中,622例患者完成调查表格并获完整随访,随访1 ~ 110(平均51.0)月,1、3和5年总生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处理措施。方法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采用LapISR治疗了7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义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为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至随访终点(2016年6月30日)发生的并发症为术后并发症;总结分析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