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主控室控保屏原位置改造方案探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田电网的一些110kV变电所由常规继电器保护向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往往由于主控制室保护屏只能分段停电、变电所主控制室空间有限,新控保屏不能异地重做基础改造,因此需要利用原位置、以至利用原屏位置槽钢来加高基础槽钢办法,本文对这几种类型变电所兴建的两列控保屏改造方案进行探讨,并对其中的改造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探索出此类保护屏整体改造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施工中的便捷技术措施。
  【关键词】屏位;电缆夹层;电缆槽盒;控保屏活动底座;小母线
  1、改造的原变电所主控室是地砖地面控制室楼下有电缆夹层
  设计院设计综自改造的变电所有些主控室是地砖带电缆夹层的,如杏南、杏北变电所,还有这两年最近的南二一次变、燃机电厂变电所。其中杏南、杏北变电所主控室比较大新建两列控保屏都是另换位置重建基础,新控保屏位于原地砖基础上加高近300mm的防静电地板水平高度上,静电地板与原地面之间敷设二次电缆槽盒。南二一次变、燃机电厂变电所采取以下方案:
  1.1南二一次变改造时控保屏改造施工方案:
  1.1.1采用先把未停电段的控保屏二次电缆在电缆夹层整理曲直出近3m左右富余量。
  1.1.2未停电段控保屏各根小母线都用电缆接至小母线初始来的位置,如610、630、650、KM、SYM等分别全接至PT来的二次端子,直流屏及中央信号屏等。
  1.1.3同理通过先停电段环接过来的电气二次量同样直接接到未停电段,
  1.1.4切断与停电段屏间小母线及二次电缆。
  1.1.5未停电段的控保屏单个或两两相邻的都向前平移3m。
  1.1.6在第一排控保屏位置新建加高240mm左右的槽钢基础,新安装控保屏及二次电缆敷设。
  1.1.7停电段送电后拆除所有未停电段控保屏及原公共的中央信号控保屏。
  1.2从南二一次变改造施工方案及施工现场可以总结:
  1.2.1所有未停电二次电缆全部经过扯动,所有屏顶小母线都经过二次电缆重接再全部切断。
  1.2.2所有未停电控保屏都地面平移近3m,其间的震动都不可避免。
  1.2.3因未停电的控保屏二次电缆都还从原基础槽钢下的二次电缆孔洞引上来,故新建的一排控保屏槽钢不能整体做好与原基础焊接,必须现场焊接以便未停电的控保屏二次电缆从其面对主控台的框架路径内通过。
  综上施工现场带电设备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有时需临时解开保护跳闸压板;施工技术难度很大,尤其是在运行二次电缆几十厘米处焊接槽钢基础,安全及强电流对二次设备的干扰不可避免。
  1.3针对以上现场实际及技术、施工问题在随后的燃机电厂变电所保护屏改造方案中设计采用以下方案:
  燃机电厂变电所主控室狭小,新改造后的至少2列控保屏没有新建位置,而且原各排控保屏间只有1200mm左右间距,并且原常规继电器控保屏需分段拆除几面再新安装新微机保护屏,无法统一做一排屏的基础,对这种现状设计设计采取设计控制保护屏采用活动底座技术取代现场做槽钢基础:提出加高控保屏240mm利用加高部分作为底座,因屏体结构设计和运输困能不能实现,最后与施工单位和保护屏厂家就此技术探讨:确定在利用原几排屏基础上,设计控保屏800X600mmX240(mm)统一规格的槽钢活动底座(四面可以适应各种方式布置的电缆槽盒),随正常规格新屏在原第一排保护屏前整体固定,二次电缆在新屏前留出2m富裕长度,再连接好的控保屏整体两侧用千斤顶水平在原光滑地砖表面移动至原槽钢基础,螺栓固定连接。
  这种新方法避免了原相邻的运行与停电屏间小母线,二次电缆的拆接,运行屏位及运行二次电缆的移位串动以及新槽钢基础的现场焊接制作,对主控室空间有限的常规变向微机变改造有一定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方面借鉴意义。
  2、改造的微机变主控室是防静电地板,地板下布置电缆槽盒
  2.12011年建新变电所增容改造,现场原微机变是控保屏在地面加高槽钢基础,与防静电地板齐平,第一、二排保护屏间防静电地板下布置电缆槽盒建,新变主控室狭小,屏间距离小,只能利旧原屏位,但现场存在以下问题:
  2.1.1建新变原6kV保护装置在主控室组屏,加上04年改造的4号主变和2条6kV出线、09年改造的4条6kV甲乙出线后, 4面6kV保护屏每面内都有一、二段保护装置,变电所改造不论先停一或二段,这4面6kV保护屏都不能拆除其中的任何一面。
  2.1.2结合其它电压等级保护屏内设备的布置,现场第一排保护屏在变电所先停二段改造能保证4面空余屏位,先停一段改造有3面空余屏位。
  2.2新建控保屏布置方式:
  2.2.1新建控保屏12面,第一排屏除04年利旧一面四条6kV线路保护屏外,余11备用位置,第二排屏需临时位置安装一面6kV母联保护屏。
  2.2.2第一排需临时安置屏为:11面待安装屏位刨除掉第一次停电后可拆除利用的4面屏位、第一次停电不需改造3面:其中2面主变和一面另一段6kV线路屏,共计4面。
  2.3临时屏活动底座的设计、安装和电缆敷设方式:
  临时屏的安放位置和二次电缆引线成了设计和施工技术难题:结合文中叙述的南二改造和自己设计的燃机变电所相关改造经验,考虑在原第一排屏前安装4面临时屏、第二排侧面安装1面临时屏,采用保护屏活动底座技术,但是本工程中的活动底座是临时底座,以前设计的活动底座是最终屏基础而且本工程中的活动底座封闭上框不能穿二次电缆,电缆需从运行屏,即临时屏的最终基础槽钢上框引下将来基础下放置新屏后二次电缆需从将来就位的原基础槽钢框引下。
  综合考虑设计如下:
  2.3.1活动底座尺寸长X宽:800mmX600mm高度高于原屏槽钢基础100mm,由L50槽钢焊接而成,上框前侧不设长边——为二次电缆不通过活动底座的任何封闭框曲弯穿入新保护屏,将来移除活动底座时二次电缆不受影响。
  2.3.2二次电缆从将来就位的原基础槽钢框引下办法:
  现场观察发现原来的微机保护屏最下方100mm处是横向可拆除挡板,内部没有二次设备和线缆,设计考虑二次电缆路径如下:开关厂/高压开关时二次接线端子箱-→主控室防静电地板下槽盒-→原第一排保护屏前-→将来就位的原基础槽钢框引上-→穿越原微机保护屏最下方横向可拆除挡板-→活动底座前下侧不封闭框曲弯穿入至新保护屏端子排。
  2.3.3最终保护屏就位施工方案:
  临时位置的控保屏送电运行后,拆除占据其将来就位的原保护屏前面下侧原横向基础框,控保屏可以顺利拆除,此时临时位置的控保屏和活动底座一起移至将来就位的原保护屏前,因高度高于原屏槽钢基础100mm,上框前侧不设长边,所以新保护屏及二次电缆能顺利转运至利旧基础槽钢框间隔。
  3、总结及展望
  本论文是在南二、燃机电厂和建新变电所保护屏改造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过程中逐步优化总结撰写的,文中提到的新设计方法、新技术措施能解决上述三个工程中的相关设计和施工技术难题,并为以后此类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2]《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 5103-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沥青路面是现代公路中最常见的路面结构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公路的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沥青公路;裂痕;预防与处理  一、前言  在公路建设中,沥青是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材料,是目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道路建筑材料之一。沥青路面是指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因
近年来,虽然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迅速,但耕地土壤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协调,资源过度利用严重造成浪费、能源供应严重枯竭、生态环境失衡等一
上市公司“河南银鸽投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份被深圳凯地公司收购并控股,原漯河银鸽纸厂更名为河南银鸽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生产经营议事委员会”,即将聘任首
期刊
<正> 福建省科技厅主持召开的福建省造纸研究所和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提高脱墨浆白度新技术研究”项目省级技术鉴定会,于2000年元月5日在福州召开。省造纸协
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严重波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性优惠政策,支撑民营企业渡过困难时期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公路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步加大,同时公路建设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公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
<正> 莫斯科大学核物理研究所的专家最近研究出了一种电晕放电净化污水的新工艺。 在盛放污水的器皿底部,安装着一个扁平的电极;在污水水面上方几毫米处放置了一个可产生1000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着重描述电力企业推行有效的薪酬管理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薪酬管理;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  薪酬管理实际上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职员的薪酬与既定的任务目标相挂钩的管理活动。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重点行业,其薪酬管理策略尤为关键,本文论述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凸显的问题,并对企业怎样实现有效的薪酬管理提出若干对策。  一、电力企
近日,“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同时揭牌,标志着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设阶段。这是郑州市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以
《公平与差别》、《国富与民富》两篇论文的作者黄冰先生是一位多年从事地方党务、政务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作者根据从政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