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篇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
  丙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注释】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少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赏析】
  “谏”是古代下对上的一种进言形式,意为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纳谏”即指受谏者采纳忠言。古代中国,盛世数出,但观盛世之形成,可以认为它与统治者的思想开明、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等很有关系。
  传说夏禹为治,就颇为开明,为广征不同意见,门悬鼓、钟、磬、铎、鞀等五种器具,让那些提意见的人“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为义者击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鞀”。夏禹能留名青史,看来就与其广开言路、勇于纳谏密切相关。
  历史告诉我们:统治者虚怀纳谏是盛世的序曲,骄横拒谏是亡国的前奏。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差一点受蒙蔽并由此讽谏齐威王一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因为齐威王的纳谏,最终,齐国“战胜于朝廷”。
  老父劝谏孙叔敖是直接的,直接对位高的孙叔敖提出了治国“三策”,“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孙叔敖纳谏后,楚国即治矣。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已经说了要杀死劝谏自己的人。他的门客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做比喻,含蓄委婉地劝谏了他,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而反观中国古代的许多昏暴之君,之所以败国亡家,也往往与朝纲独断、拒谏饰非有一定关系。《国语·周语》称:西周厉王暴虐奢侈,以杀“弭谤”,对批评其过失者,格杀勿论,终使“国人莫敢言”。辅臣召公切谏,厉王也置若罔闻,最后导致国人叛乱、自己流亡的不幸局面。强秦之所以二世而亡,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独断专横,骄恣拒谏,任用佞人,阻断言路,最终导致宦官赵高欺上瞒下,指鹿为马,把秦政权拖向死亡之路。这正如《盐铁论·论诽》所评论:“塞士之途,壅人之口,道谀日进,而上不闻其过,此秦所以失天下而殆社稷也。”隋炀帝不仅昏淫残暴,而且刚愎自用,“疾谏如仇”,公然宣称“我性不喜人谏”(《资治通鉴》卷182),于是撤废谏官谏议大夫,从制度上堵塞了大臣进言之路。对于那些敢于拿生命作赌注直言劝谏的人,隋炀帝动辄降职罢官;而对那些阿谀之人,他又视为心腹,屡加擢升,从而使官风迅速败坏,一发而不可收拾。但他也很快就自食其果,亲手断送了大隋江山,自己也做了亡国之君。
  其实,生长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对于别人的劝诫,一定要虚心接受。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或善意或恶意的批评。善意的,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恶意的,若能虚怀若谷,也未尝不能一笑置之。然而要一个人反躬自省,来点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却不易做到。这是因为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是自以为是,自以为高明,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也蒙蔽了自己的心灵,这样就会犯下错误。这种错误,轻则害己,重则害人误国。因此,我们不妨将“人贵自省”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思考练习】
  1.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孙叔敖为楚令尹
  (6)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4.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4)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5.请比较甲乙两篇短文。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____________。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____________。
  6.比较甲丙两文,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1.B
  2.(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3)偏爱(4)实在、确实(5)任(6)离开
  3.D
  4.(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3)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4)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5.(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6.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其他文献
她是一个环保艺术家,花十年的时间,用手绘成长日志的方式,讲述了记忆中最深刻的100多个环保故事。不久前,她的新书出版,胡歌亲自为她写序,称她“心中有大爱,唯独没有她自己”。  她就是韩李李,雕塑艺术家、大学老师、原创漫画形象“阿拉兔”的作者。  韓李李与胡歌的缘分,起始于2013年。两人都是环保公益机构“绿色江河”的志愿者。“绿色江河”致力于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
爱自拍,会PS,戴蕾丝手套拖着行李箱上学去……西湖边92岁的荷花奶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新一代“网红”。  荷花奶奶在人群中总是很醒目,因为服饰穿搭很精致——大花朵的蓝色长裙,白色蕾丝的披肩,裤脚边和手套边也呼应了白色蕾丝。每次去老年大学上课,荷花奶奶总是随身背一根自拍杆,拖一只行李箱。自拍杆是她的宝贝,公交车窗外的复瓣桃花、吃饭时墙壁上的花影,都被她抓拍下来。当然,她最爱的还是高洁的荷花,每年都要认
宋仁宗时,洛阳有位年轻人很喜欢玉雕。他找了几位师傅学雕刻,练习的石头用了一堆,作品仍不够精巧。一天,他听说来了位雕刻大师,连忙上门拜访,希望大师能为他解惑。  聽完年轻人的诉说,雕刻大师问:“平时你练习雕刻,都用石头?”“当然。只是练习,何必浪费。正式雕刻时,才会用玉。”“从今以后,你用玉练。”年轻人不解:“练习时,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用玉岂不可惜。”大师摇头道:“你已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不出
每天晨曦,从小被窝里钻出来,对着镜中的自己微笑,说:“嗨!”然后,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曾有过这样的恍惚,有人问中午吃了什么,我便开始想,清蒸鱼吧,不对,那是昨天的;那今天吃了什么呢?好像也是清蒸鱼。然后突然像触电般战栗起来,我竟然分不清今天、昨天和前天,它们是如此地相似,甚至于一致。  不是么?每天早上拖拉着起床,吃早饭上学,然后早读,上课,吃饭,上课,吃饭,上课,回家。为什么我的一天天过得
老家的窗子,是用镂空的木头雕成了各式的花纹,透过窗格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世事,颇有半掩眉目的娇羞。于是,我总会想起那张“窗棂花”的照片:黑白的底色,稚拙的我,斜倚在老屋木质格子花窗旁。  彼时,我只会眼巴巴地盯着“镂空的格子花窗”,看呀,看呀。想着自己若是能缩小到蚕豆大就好了,就可以斜躺在木质的花苞里,有古色古香的木作枕,暖暖和和的阳光做被。徜徉在镂花的世界里,真是神仙似的人儿了!亦可以将自己无限地
我只能这样——我可以仰望北斗巨大的斗柄,卻不能知道它真实的疑问。我在自我禁锢的放风时走动,却不可能去风的那边。我直视你秋水般的波动,但不能打开你的披巾。  我无法进入熊熊的火焰,哪能揭开火的阴暗?我不可能出入刀剑林立的土地,焉能翻出地下的秘密?我不会游泳,所以只能在海边,勾勒大海外在的模样。  我永远在外边,不可能在里边。我只能这样,超越现实——除了形式,我不可能告诉你:什么是它们真正的内容。  
修道院式的童年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四岁的时候,傅雷的父亲遭受冤狱病故,导致其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  在母亲严苛的管教之下,傅雷过着修道院式的童年。傅雷的母亲是一个能干而有主见的女子,她奉行“棒头下面出人才”的教育理念,使得儿子的整个童年严重缺失欢乐和笑声:因为傅雷不好好读书,她有一
时光之于人,就是刮了一夜的大风之后,第二天早上落进门缝里的一层雪。只一绺,极纤细,极轻薄,却又存在得极短暂,还未等煦暖的阳光完全挤进来,便烟消云散了。  就是这么短暂的一个瞬间,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件事情。一颗露珠,在草叶上只驻留一个清晨,却在晨曦里留下了晶莹剔透的一抹光彩;一朵小花,有时候开不过午后,却把一段清香播散给周围的土地。有时候,所做之事,没必要惊天动地。一件小事,只要你全身心地去投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这句话曾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出现,每一个人的解读各不相同,或是成长,或是命运,或是迷失,或是缘分。  而我认为,这是对独立的一种诠释。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不同的记忆、不同的想法,也就构成了一片片独立而各具特色的森林。每一片森林,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而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一条孤独
你伫立在舞台的一侧,黯然的光映着你白皙的面庞。  这样的你。  我无数次见过你独自一人在舞蹈室。你总是在最高潮时重重摔下,但愣神后又立刻起身继续练习。只有那咬紧的牙关与微红的眼眶,诉说着你的苦痛。  今天的你站在这舞台上。人群嘈杂的声音混杂在稀落的掌声里,你依旧平和安静,着一身洁白的衣裙。  你踮起的脚尖被舞鞋的布料覆盖着,随着柔和的音乐缓缓迈开舞步,步步走在我的心尖,激起心房的阵阵涟漪。你的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