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朗读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朗读,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一.教师范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二.比较、揣摩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 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学生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三.联系生活
  
  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既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四.发挥想象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
  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此外,通过角色扮演,入情入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总之,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应因文而异。
  (作者联通:445200河北省利川市团堡小学)
其他文献
我校地处万古镇,2003年前,学校环境较差,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备不齐,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声誉很差,老师们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有些重点校、私立校以自己的办学优势开展生源大战,使我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现实,如果我们选择放弃,学校就会走向消失。但我们却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决不  放弃,立足于遵循教育规律抓质量,提高素质促发展,终于走出了困境,迎来了生机,获得了发展。    一
期刊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不爱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性格偏执、不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影响集体学习和生活的学生。这一部分人虽为数不多却影响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如何才能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一.走出认识误区,更新教学观念    1.学生观的转变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宽容后进
期刊
如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这较之传统的数学观点是一个飞跃,反映了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已为大家所公认,并且有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这只能是关于发展智力因素的经验总结,而关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则基本处于探索阶段。  按照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这样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从阅读上看,这样的“推敲、锤炼语言”,和写作时 “借助语感”做到“文从字顺”,就是一种“语文意识”。 我通过连续五年新课程的教学,深切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建立良好班集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每一个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看不起后进生的思想,以看待优等生一样的眼光看待后进生,使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帮助后进生提高综合素质。    一.对后进生充满信心    对后进生充满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要转化后进生,首先应该坚信每个后进生通过教育指导在原有基础上都会有所进步,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
期刊
新教材的实施为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窗。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运用简易、自然,富有童趣的表演进行课堂教学,形成“一台戏”的课堂教学特色,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下面谈谈自己一些具体做法。    一.课前准备,师生共同表演    课前的歌曲准备已成为英语课的常规。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情绪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我除了设计一些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且自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呢。以下笔者仅就自己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选取其中几点做以介绍。    一.变无情为有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
期刊
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
期刊
决定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质量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
期刊
学习语文必须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遵循了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图文并茂,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图画,把学习观察、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为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充分利用插图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来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台教语文《秋天》中有“一片片”这个词,我指着图中不断从树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