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并联超空泡射弹外弹道数值分析

来源 :弹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获取水下并联发射超空泡射弹的弹道特性,基于重叠网格技术、RANS方程、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超空泡射弹的水下同步发射与异步发射工况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弹丸间距与发射时间间隔,对比分析了并联超空泡射弹水下运动的流场特性与弹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下同步发射,弹丸内侧空泡发展受到抑制,弹丸在不对称的水动力作用下向外侧偏转,当弹丸间距增加至4D以上时,两弹丸之间几乎无干扰;对于异步发射的先发弹丸,随着发射时间间隔的增加,其弹道偏移量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异步发射的后发弹丸,随着发射时间间隔的增加,侧空泡扩张的抑制作用逐渐解除,并有过度膨胀的趋势,时间间隔越大,速度衰减越慢.
其他文献
为了降低突发灾害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我们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流程、最快的方式为灾害应对行动提供应急物资,保障灾区恢复工作的快速开展.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法,结合实际事例,对应急物流方案进行最优选择,保证灾区灾后救灾物资的及时供应,尽量降低突发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
为检验大震发生之前是否有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以2020年克罗地亚MS6.4地震及其序列为例,采用比较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之间最小空间旋转角的方法来研究应力变化关系.最终发现,主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生的不同地震之间的震源机制中心解有趋近主震震源机制中心解的趋势;主震之后,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并离散开来.此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应力集中和应变能释放”假说的印证,另一方面则间接说明了该地区的应力分布.由于此次大地震的发生而进行了局部调整,致使局部应力集中趋于平缓,该地区的区域构
拖担水库大坝左岸为一古滑坡,在水库扩建开挖过程中,诱发古滑坡体复活.在分析了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形成机制,通过反演计算,确定了底滑面的力学参数,提出了抗滑桩、开挖和挖锚结合三种处置方案,其中挖锚结合方案又分别对比了滑坡体上部开挖至2035.0m高程+下部锚固和滑坡体上部开挖至2015.0m高程+下部锚固两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古滑坡体为一基岩顺层滑坡,滑动模式为“滑移(弯曲)—剪断”型,左岸古滑坡体由于施工扰动,沿坡体内部软弱层面产生二次滑动;结合大坝工程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左岸滑坡体
危岩崩塌是危害山区公路安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以2018年汛期暴雨诱发的北京市房山区军红路塔柱状危岩崩塌为例,基于现场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孕灾地质背景、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降雨触发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崩塌成因,利用UDEC软件模拟了地下水渗流、岩体强度软化对斜坡变形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军红路崩塌为发生在反倾斜坡中的塔柱状危岩崩塌.边坡上部塔柱状危岩由玄武岩被深大裂缝切割形成孤立的塔柱状危岩,下伏含大量黏土矿物的凝灰岩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陡坡,构成灾害易发的靴状地貌.
深基坑的空间效应显著,如何对其变形控制是该类工程的关键问题.结合星火站站房基坑工程,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分析基坑在邻域局部超大附加荷载作用下变形的空间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在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方面,桩顶水平变形、锚索轴力以及坑外地表沉降之间呈正相关,邻域超大附加荷载会削弱角部效应.在变形控制方面,支护桩桩径对变形控制的效果不明显,但正确的开挖顺序以及合理布置马道方位能有效的约束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
本文基于局所合作项目“郯庐断裂带海城地震区地震活动性与精细结构探测研究”,通过在郯庐带北段(抚顺地区、沈阳地区)布设2期60套短周期密集台阵的相关工作,介绍了辽宁地区野外短周期流动台阵布设的工作方案、流程、布设过程等内容,并探讨了野外布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在东北地区或其他季节温差较大的区域,野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是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地震应急处置的重要支撑手段.北京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由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组成,经过多年的运转和使用,硬件设备问题和局限性凸显.云视频会议作为一种新兴视频会议技术,在调配灵活性、兼容性和资源利用率方面有明显优势.文章围绕云视频会议和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的融合应用展开研究,实现了远程培训、远程参会、地震应急现场通讯演练、会议监控等多功能应用场景.实践表明,该融合应用是提高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能力的有效手段.
地电阻率观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仅与测量设备本身性能有关,还与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性条件、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变化等有关,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地电阻率测值发生改变.如何快速、准确、科学地识别以上致变因素,从中提取地电阻率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及时科学处置异常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沈北新区地震台为例,探索性地进行了地震台观测地质环境评价,并以2020年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为例,初步分析了地电阻率异常影响因素,以期为深井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与探讨.
针对某尾翼稳定火箭弹姿态估计的问题,以姿态角、位置、速度参数作为状态变量,建立了火箭弹运动参数的捷联惯性解算模型,将GPS的位置和速度测量值作为输出变量,构成组合滤波模型,并分别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在滚转速率变化较快、模型非线性较强的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的滤波效果,而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组合滤波方法更为有效,相比扩展卡尔曼滤波,其俯仰、偏航角估计误差均方根降低了一半,滚转角估计误差均方根降低了三分之二,满足姿态估计的需求.
一些地震发生前后,时常会观测到有别于正常地震波的前驱波信号,这些前驱波信号对于地震的预报和观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钻孔应变观测是观测前驱波信号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可以给出传统测震仪观测无法给出的信息;文章概述了当前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原理和研究发展路径,并集中表述了其在实际预测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从研究实例上可以看出来,当前的钻孔应变观测结果和实际的地震发生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回溯研究表明现在的观测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