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研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要通过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最终获得结论。只有这样的生物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探讨式 创新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2-02
  要研究初中生物课探讨式教学实验,就要把握三方面。
  一、探讨式教学措施
  探讨式教学措施具体有三个。
  1.设置情景,引导探讨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方法教学,不仅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而且会产生厌倦。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的順序逐一讲解,并要求学生做笔记,明确重点(列出叶绿素合成的條件),这样看来,仿佛师生都尽心竭力了,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如果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设置恰当的情景,效果就会比较理想。还以教学“光合作用”这一内容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植物的颜色引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合成叶绿素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激发兴趣,引导实验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求知欲,这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要通过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最终获得结论。例如,通过实验教学探讨“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是何物”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装置,并依照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即便是最后的收集气体、检验气体环节,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当然,教师须全程观察和及时引导。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实验,才能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及时鼓励,不断创新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鼓励学生,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渗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从而设计出可用于渗透实验的材料,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相关问题(哪些不符合实验条件,哪些符合实验条件),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能使他们灵活地掌握知识,从而对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探讨过程
  探讨过程具体有两步。
  1.鼓励学生提问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且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要先仔细了解学生的想法,再启发他们自己解答,如果学生仍然不知如何解答,教师也应要求学生仔细思考,并帮助学生一步步分析,以化解难题。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为学生解决疑难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遇到困难在所难免。究其原因,或由于粗心,或因为草率,这时,教师应耐心指导学生,既肯定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又理解他们的困难,还采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并诚心地给他们提出建议,这样,既能启发他们的思路,又能使他们的实验方案更完善,还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三、抓住切入点
  抓住切入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以方法为切入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切入点,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就是以教材为根本,配合适宜的教辅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就是,教师把课前预习作为教学的必要步骤。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即生物教师在每堂课临近尾声时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编预习提纲,从而较好地进行课前预习。在下一节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预习成果的舞台,这样,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还能便于教师在讲解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对学生已理解的知识少讲或不讲,对学生拿不准或不懂的知识深入讲解,并采用恰当方式着重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实践表明,“先学后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2)构建知识
  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汲取知识转化,就要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构建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生物知识,并努力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以使他们逐渐增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比较、区别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3)疏导心理
  由于初中生年龄、心理的特殊性以及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因此,他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属于正常现象,这时,作为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既使他们适应生物学习,又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并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由于初中生物教材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即使用功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于是,他们感到为难、恐惧和自卑等。对此,教师应早有准备,既要传授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又要在备课时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使学生克服困难,积极探索。
  2.以实验为切入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方法,因此,近年来,实验教学备受重视。毕竟,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通过学习与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觉探索的品质。当前,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探索性实验较少,因此,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和自觉探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须改进实验,将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并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不仅提高实验现象的科学性、直观性和清晰度,更促进师生共同探索,不断创新。
  (2)注重实验考核
  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是发现和检验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能激励学生较好地完成实验,又能提高实验的质量,因此,不仅要做到平时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规定考核内容与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更要制定严格、适宜的考核标准。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它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探讨式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问题1.(6分)左图是武汉市客运出租车统一发票,请你根据票据上所显示的信息,计算出该乘客乘坐的出租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期刊
传统的历史课注重背诵和书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对初中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地了解各类历史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生思想重视度不够  一些教师和学生将历史课看
根与系数关系以其广泛的应用成为中考的热点,除了其基本用法常被考测外,它与其它知识的嫁接、融合也在各地中考中屡见不鲜.下面,笔者用归类的形式谈一谈根与系数关系在中考综合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尤其是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创新解决问题,大胆建立生活与数学的模型动手做数学题已悄
水电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具有全过程性、全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分析了投资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投资控制应从投资决策阶段、初设和招标阶段、技施和工
为保证三里坪水电站各主要建筑物在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在各建筑物的相关部位需要埋设大量的监测仪器。重点介绍安全监测监理对监测仪器在埋设前、埋设过程中和埋
文章对养猪实践中妊娠母猪拒食现象进行了综合剖析,主要原因有返情、便秘、饲料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疫病与应激等,分别从建立档案、规范查情,解除便秘,加强饲养管理,防
[摘要]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本文立足本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经验,浅显的提出系列幼儿礼仪教育的理念与手段。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启蒙 品质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29-02  一、实施幼儿礼仪启蒙的必要性  礼仪是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物理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是获得结论及规律的重要方法,掌握这
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管理方法。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公共管理软件开发应用方面存在的开发项目与领域不足、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使用与推广效果不佳、缺乏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