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词教学误区的分析与应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52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深入研究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这一状况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针对部分教师忽略诵读问题,培养熟读成诵良好习惯;二是针对诗词教学忽视文本问题,立足文本开展深度发掘;三是针对淡化诗词意象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词灵魂;四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不一问题,落实分层目标促进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误区分析 改进措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地位,许多教师花费了较多时间,但是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紧扣要点,陷入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误区,最终影响实际教学成效。针对这样的状况,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一、针对部分教师忽略诵读问题,培养熟读成诵良好习惯
  诵读是自古以来最为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中能够充分感悟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境美及精神美,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璀璨文化。诵读是古诗词学习中的一次深度咀嚼,是用心触摸历史的脉搏。但是,在高考应试的巨大压力及快节奏的高中生活中,许多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诵读感悟,往往采取“翻译 背诵”的快速教学法,以掌握应试知识点为目标,或者进行“满堂灌”,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掌握效果。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要还原古诗词学习的本来面目,注意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通过情感朗读“复活”诗词,把握好语调、节奏,在身临其境的诵读中感悟作者的心境、表达的情感、蕴含的思想,在诵读中领悟语言的魅力,带领学生进行心灵的穿越。从赤壁的“惊涛拍岸”到战国时期的“离骚”,从雨下梧桐的“凄凄惨惨戚戚”到长亭送别的“执手相看泪眼”,大声诵读能够让学生触及诗词的灵魂,增强对诗词的领悟效果。
  二、针对诗词教学忽视文本问题,立足文本开展深度发掘
  文本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诗词文本进行把握,进而准确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对文本进行理解与把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抓住文本教学的重点,将课文抛开,完全借助课件的演示,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文本进行随意转换,如将《离骚》改为四字短语,号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实际上扼杀了原文的意境与气魄,韵味丧失殆尽。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强化对文本的把握,引领学生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方面深刻感悟,把握文本精髓,强化对诗词的感悟与理解效果。例如教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并了解这是感怀故国的诗作,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不仅感悟到作者凄婉的亡国哀思,还从中体会到亡国君主的无比悲愤之情,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三、针对淡化诗词意象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词灵魂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交融合一,是浓缩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中,诗人对意象较为注重,经常通过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方式麻将“象”和“意”紧密结合。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这一方面的启发引导,将诗词教学“大卸八块”,好端端的一篇诗文硬是被肢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导致学生无法深刻感知意象、探究诗词灵魂。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诗词,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辅助,创设与诗词意境相吻合的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诗词中的人物、环境,从而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出一幅晚秋夕照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同的意象共同流露出长途跋涉、颠沛流离的游子思乡情结和现实不满相掺杂的复杂心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9个不同的意象进行综合感悟、用心揣摩,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感悟词中流露的情感,同时对诗人独具匠心的构思、雕琢文字的能力具有更深的理解。
  四、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不一问题,落实分层目标促进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古文积累等的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表现得更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全部学生都按照一样的要求进行教学,无论是优秀生还是语文学困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两端的学生无法满足实际学习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制定教学目标,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对于学困生,古诗词教学时要侧重基础性要求,如记忆文学常识、背诵相关章节、能够翻译及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等,而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则要提高要求,从意境的感悟、中心的提炼到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古诗词。通过这样的分层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身能力基础基本保持一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整体教学成效都有帮助。
  综上所述,教师要针对古诗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提高学生感悟与理解的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青.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美[J].考试周刊,2008(10).
  [2]戎振纲.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Z1).
  [3]谈亲旸.走进美的王国——谈中学古诗词审美教学[J].科技风,2010(21).
  [4]龙伟云.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以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而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课程资源中很重要的一大资源,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开发和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体育课堂中将栏架、弹力带、软梯等器材作为课课练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中享受“学之乐”“练之乐”“玩之乐”。笔者将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对体育
褐飞虱[Nilavarpata lugens(St(?)l)]是整个亚洲稻区的首要害虫。对于该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等国内外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探讨褐飞
摘 要: 期刊是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它具有周期短、传播快、时效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好帮手,成为老师、学生查找信息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地订购期刊、耐心地指导检索,整理加工二次利用过刊都是对期刊至关重要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期刊管理 开发利用  期刊是文献信息极为重要的一种传播和展示方式。它内容新颖,知识更新很快,信息量非常大,在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其重要性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前几年出现了大米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粮价较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为了拓展水稻应用领域、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攻关项目中都设立专项研究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和高直链淀粉米粉型稻的生产技术。本文以湖南目前主栽的3个不同类型早籼品种:高蛋白饲料稻湘早籼24号、高直链淀粉的米粉型稻湘早籼33号、优质食用稻湘早籼31号为材料,研究灌浆期间温度对不同用途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强。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却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文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文逐渐沦为语文教学的“鸡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为高速/高存储密度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s)的出现,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从而使得我们的计算机能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但是,传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