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胸疼不宜单纯化瘀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冠心病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型共同出现的血脉瘀阻的症状谈一谈血瘀、胸痛不宜单纯化瘀的治疗体会。
  临床上,多数人认为出现胸痛引肩背疼、舌质瘀点或见瘀斑、脉沉涩、既为冠心病的血瘀症,笔者就临床多年观察认为出现此症并非单纯是冠心病的血瘀证,在风心病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时,也出现此症。
  冠心病的血瘀证:临床表现是心悸、怔忡、胸憋闷而痛、或是针刺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沉涩或结代。正如《脏气法时》论讲“心病者、胸中疼、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脾、闷疼、两臂内痛。”然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久病后所致的心气虚时,也同样出现心悸、怔忡、胸疼、后背疼、肩胛下有手掌大小块发冷而酸痛、面色晦黯、辰甲紫绀、舌质暗红、舌尖部有瘀点或小块瘀斑、兼有齿痕、脉沉涩等症,上述两病均出现胸痛连背的症状是由于手少阴心经循肩而行,所以两者在疼痛部位上无有相同症状;冠心病出现此症状时,多数是痰浊、血瘀交阻脉道,使血脉循行不畅引起血瘀症;风湿性心脏病是在风湿之邪侵袭脉络已久,耗伤了心气,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环流全身,加之心脏瓣膜受损,不能把所有回流心脏血液搏出,引起了血液停滞而瘀,二者虽然都有血瘀症但在治疗上应审证求因、不能见瘀证就单纯化瘀,风心病的血瘀证为久病气虚所致瘀,治疗上应以益气为主,化瘀为辅、兼滋阴;冠心病的血瘀证,是血瘀痰浊阻塞脉道,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化痰为辅,兼益心气。两种病变虽然都出现了血瘀证,但在治疗存在着差距。笔者在临床上治疗风心病气阴虚血瘀时,要以补气为主,重用黄芪,白参或太子参、五味子、寸冬、丹参、佐以红花、川芎、心阳气时,宜用白参,附子、干姜、桂杖、丹参、炙甘草、佐三七、红花、葛根药,多年来,治愈百余例,收效甚佳。治则上存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病理关系,但致痛的原理及原因有多种,有虚有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则补泻兼施,如果是见症治症不去求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一定要详细的寻问病史、病因,绝不能见症就一概而论,那么风湿性心脏病气虚血瘀症以破瘀为主势必导致越破瘀气越虚,越无力推动血行,血瘀证越严重使病情不断加深必犯了虚虚之戒。
  
  典型病例
  
  女,56岁,家务,2004年5月20日初诊。病人心悸,下肢水肿2个月,近1周加重。患者20年前,患有风湿病,现症胸闷、气短、胸前区、时有隐痛不适、疲乏无力、全身各关节、肌肉酸痛、后背左肩胛有手掌块大小冷痛、面色晦黯、口唇发绀、食欲不振、易汗出、双下肢浮肿、舌质隐青,苔薄白、舌尖有瘀斑、脉小弦细、结代。听诊在二尖瓣区可有舒张期4/6级杂音、向左腋窝下放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02次/分,ST在Ⅰ、Ⅱ、VF、V5下移≥0.05mV,Rv5+SVT=3.6mV,根据病史结合临床查体辨证系:风湿之邪侵袭经络已久,形成心气虚,导致气虚血瘀、脉络痹阻、心气虚证已久,必损心阴。
  诊断:心悸:气虚血瘀症
  治法:益气滋阴以固本; 活血通络以治标。
  方剂:生脉散+补阳还伍汤加减。
  处方:太子参15g、五味子15g、寸冬15g、当归20g、川芎10g,黄芪(炙)40g,白术15g,菖蒲、葛根、桂枝15g,附子(先煎)15g,干姜15g,丹参15g,希草20g,红花15g,枳壳15,郁金15g,炙甘草20g。6剂。
  二诊(6月2日):药后心悸略减轻,胸闷已瘥,舌紫暗略减,脉仍细小弦数,再拟前法、原方,将黄芪加量至60g,附子30g,(先煎),再加龙骨、牡蛎各60g。6剂。
  三诊(6月12日):心悸续减,每天于上午出现胸闷一次时间较短,仍守原方6剂。
  四诊(6月24日):心悸,胸闷明显减轻但仍有神疲,脉细,促、舌质紫斑骤减,下肢水肿基本消除,再予益气养血、活血通阳,将附子量减到15g(先煎)加大桂枝量、太子参易用生晒参。
  处方:生晒参15g,五味子10g,灸甘草15g,枳壳10g,寸冬10g,葛根20g,当归15g,川芎10g,炙黄芪40g,白术15g,红花15g,附子(先煎)15g,菖蒲15g,桂枝25g,希莶草20g,郁金10g,龙牡50g,赤芍10g,丹参20g。6剂。
  五诊:(7月7日)诸症基本消失,食欲渐增,精神渐振,舌质红,脉弦,偶见结代。服利心丸以巩固疗效。
  
  讨 论
  
  本例由气虚血亏,致气滞血瘀的胸疼,心失所养致心阳不振、气机失调,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太息、下肢水肿、上唇发绀、舌有瘀斑,脉细小弦数结代,方中炙黄芪、太子参、白术、川芎、石菖蒲补益心气;葛根、当归、赤芍、丹参、红花,调心养血,兼化瘀,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通心阳。参考资料加之自己临床实践,在用量上加以调整,特别是附子由常规量10.0g加到30.0g但必须先煎煮40分钟以上,桂枝量至20~30g与炙甘草、菖蒲相伍,加强了温通心脉的力量,佐以龙骨、牡蛎,使心肌得养、心神自安,整个治疗过程中,以益气为主,通阳为辅,佐以活络(扩冠状动脉)滋阴方中用枳壳、郁金宽胸理气与川芎、葛根相伍,使之补而不滞,得到了行气而化瘀、滋阴则安神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抽搐后的心肌酶谱变化以及抽搐时间的不同对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8月吉林市儿童医院的13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乳酸脱氧酶(LDH)、磷酸肌酶(CK)、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抽搐时间长者CK-MB明显增高,证明有心肌损害。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抽搐时骨骼肌强烈收缩,时间长者可引起心肌的缺氧、缺血,从而使心肌受损。治疗小
伴随着"微信"的普及,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传播早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而且当前的微信用户在经过无数的广告轰炸之后,早已对广告产生一定的免疫性,因此"微信"传播需
急诊护士的心理品质是做好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关键,除具备护士应具有的一般心理品质外,急诊护士还应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要求,做好抢救工作。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急、危重病人
治疗急、慢性腹泻    思密达能吸附病原体,保护肠黏膜,减少其分泌,促进吸收,改善肠道寄生菌群的平衡,起到抗感染止泻作用。同时,它不干扰肠道正常吸收功能。因此,在儿科临床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腹泻、秋季腹泻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应用思密达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刘一兵等[1]报道用思密达治疗门诊以及住院轮状病毒肠炎29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6天治愈率分别为98%和90%,差异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