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制溢流调蓄处理工艺效果评估及优化对策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初期雨水及合流制溢流水质和水量波动大而引起的调蓄工程处理能力不足、运行能耗高及难以有效收集高负荷合流制溢流污水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时期进入调蓄工程的合流制溢流水质和水量特征的分析,结合调蓄工程处理工艺的沿程水质分析,考察了"微砂高效沉淀池+接触氧化池+D型滤池"工艺对合流制溢流的实际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初期雨水及合流制溢流均呈水质和水量波动大、高氨氮、低COD的特征,氨氮是调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指标;同时,生化处理单元进水COD浓度低的特征不利于接触氧化池的生物挂膜,降低了工艺的实际处理能
其他文献
以城市化和气候变化为驱动的外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流域排水系统匹配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流域治理方案需要对排水系统匹配性进行系统分析,国外采取单体设施规模适度冗余设计、设施间的空间布局优化和系统联调联控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厂-池-站-网等主要排水设施为研究对象,提出流域厂-池-站-网匹配性指标体系、技术路线、评估内容与评估方法。根据厂-池-站-网排水系统匹配性评估结果,设计工程改造
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应用方式,分析了采用"1-雨量径流系数"作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不合理性。从雨量径流系数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出发,推导得出了雨量径流系数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两者的内在关系。提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宜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宜采用雨量径流系数,并指出对于重庆地区这种天然雨量径流系数较高的山地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的决定性因素。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二次供水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二次供水紫外线消毒实验。结果表明:①紫外线消毒会使二次供水中的余氯略有降低,但是仍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要求;②紫外线消毒在80 m J/cm~2辐射剂量内仅小幅改变水中部分有机物的官能团;③紫外线消毒对二次供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浓度和生成几乎没有影响。
通过定期监测由再生水补给的桃花潭和由地表水补给的兴庆湖两个景观水体中水质和浮游动物的历时变化,探究不同水源补给对水体水质和浮游动物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桃花潭水体中TN、TP、TCOD和Chl-a浓度年均值分别为4.65、0.22、29.24 mg/L和92.81μg/L,分别为兴庆湖对应值的1.95、2.29、1.49和2.30倍,分析可知再生水补给水体TP浓度增加引起浮游藻类增加,最终导
可达性是城市规划发展中考虑的诸多重要因素之一。Bill Hillier(1993)指出,60%的人行量和70%的车行量和城市网络模式有关。文章回顾了基于路径的可达性度量方法,主要基于五种视角:空间阻隔、机会积累、空间作用、心理认知和拓扑连接。基于空间阻隔和拓扑连接的两种视角中,均有仅在路径结构性因素影响下的可达性评价方法,从中总结出现有步行路径可达性评价方法,主要有PRD、PCA、矩阵法、空间句法;车行路径可达性评价方法主要有circuity factor[1]、矩阵法和空间句法。
在综合分析相关排水管网管理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管理绩效评估体系。该指标体系由设施建设、设施维护、防涝应急、社会服务及数字化管理4大目标类指标组成,细分为26个基础指标。同时提出了指标计算方法、评分标准,并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某排水区域的排水防涝设施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在社会服务及数字化管理方面表现较好,而在设施建设、设施维护等方面则需要加以改善。
针对垃圾渗滤液中成分复杂的污染物,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使用TiO_2/氧化石墨烯、Cu_2O/氧化石墨烯和TiO_2/Cu_2O三种复合催化剂分别对垃圾渗滤液原液进行催化氧化。结果表明,3种复合催化剂中,TiO_2/氧化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当催化剂与渗滤液COD的质量比为0.7时为该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反应时间为2 h。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原液进行催化氧化后,对CO
市政污水系统中单座污水处理厂流域内的管网、泵站等设施相对独立,普遍未建立应急状态下厂群间的联合调度体系,厂网系统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以珠海香洲区污水系统规划为例,分析应急状态下各污水处理厂的调度需求,评估污水处理厂的应急服务能力,通过优化调整污水干管及泵站等枢纽设施布局,提出污水工程规划中应急状态下污水处理厂群联合调度方案,以平衡事故水量,提升运行安全保障,减小事故水环境污染风险。
文章针对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功能与架构进行探讨,在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并尝试提出架构模式。希望能充分认识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联,通过搭建数据中心,将大数据中蕴含的大智慧充分挖掘、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去。
通过对典型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干化实验,探究了外加热源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在不加热和40℃加热两个条件下,对果蔬、厨余和园林垃圾等典型有机废弃物的生物干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外加热源对不同基质干化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但能够明显提升有机废弃物生物干化的效果。加热可使得反应器保持高温状态,使基体长期处于微生物代谢旺盛阶段,有利于生物干化。果蔬与园林垃圾协同干化时,升温累积值在10 d后达到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