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故事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乖”孩子,“好”孩子,在老师眼里家长心里是受欢迎的孩子。可是,“乖”孩子,“好”孩子,真的是“完美”的孩子吗?
  林巨
  两个孩子的爸爸,北大心理系毕业,花径美德工程创办人,中国生命教育、心灵教育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弘扬者。他所提出的“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新时代生命教育、心灵教育的一面旗帜。代表作有《妈妈,我可以这样吗》《妈妈,请这样爱我》《养心书》等。
  小太表现特别“乖”的故事
  小太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表现特别“好”,特别“乖”,接近“完美”。比方说,他能从早上到晚上一个错误都不犯,吃饭的时候恭恭敬敬地吃饭,一个米粒都不掉,喝水的时候端端正正地喝水,一口水都不洒,玩玩具的时候绝对轻拿轻放,和别的小朋友说话总是温柔细语,老师说什么立马就干什么不打一点磕巴……总之,幼儿园所有的规则,在他的眼中,好像都是高压电线,离得越远越好。
  老师们就觉得小太活得特别累,果然,妈妈也来跟老师沟通:
  “李老师,小太最近不喜欢来幼儿园。”
  李老师:“我也正要跟您沟通呢。”
  李老师就把小太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妈妈仔细沟通,妈妈说:
  “对,他就是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永远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师,把自己‘坏’”的一面都藏起来,所以他活得特别累。”
  李老师问小太在家里表现怎样,妈妈说:
  “在家里倒好,自由自在的,没有什么约束。”


  听到这儿,李老师松了一口气,要是在家里也这样,那就真“麻烦”了。
  李老师是如何“对症下药”的?
  随着对小太的了解越来越深,彼此的信任慢慢建立起来后,李老师开始逐渐“对症下药”,帮助小太从紧张中慢慢释放自己。
  情景一
  有一次分享课,Tom带来了二十多个棒棒糖,要和小朋友们分享,每个小朋友都有,但是不知怎么就把牛牛给漏了。
  小太第一个就发现了,对Tom说:“Tom,你还没有跟牛牛分享棒棒糖呢,你给牛牛也分享一个吧。”
  Tom就过去给牛牛也分享了一个棒棒糖。
  原来,Tom分糖的时候,小太就在旁边仔细看着,看谁没有分到,就提醒Tom一下。
  ……
  情景二
  冬天中午午睡脱衣服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穿得比较多,很容易发生衣服脱不下的情况。有的小朋友会说“老师,我脱不下来,我有点着急”,来请求老师帮助,有的小朋友则会哭。这时候小太就会说:“没关系的,一会儿老师过来帮助你。要不我来帮你吧。”他也会这样去做,如果实在脱不下来,他也解决不了,他就会跟老师说:“老师,你去帮帮谁谁谁吧,他衣服脱不下来了。”
  慢慢地,小太不仅会对自己说“没关系”,也会对其他小伙伴说“没关系”了。
  情景三
  有一天上涂色课,涂一个小花园,小太给涂到外面了,小太很着急:老师老师,你看我的画画到外面去了。
  李老师:没关系的,每个小朋友画的画都是不一样的,你这样画也很漂亮呀。每个小朋友的画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画各有各的美,是不是?
  小太:嗯。
  李老师:你看,涂出界有涂出界的美,不涂有不涂的美,是不是?
  李老师拿起画,指着线条走向,引导小太从不同角度欣赏自己的画。
  小太:是啊,真是的。
  小太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开心。
  李老师:所以,没关系的,只要自己高兴、自己喜欢就好,你想怎么画都可以,是不是?
  小太:嗯。
  小太和老师聊完,就安心了,继续一点一点地慢慢去画,至于是否涂出格了,他已经不在意了。不仅不在意,有时候,他还会故意加点小点缀,让自己的画看起来更漂亮。
  ……
  就是这样的慢慢地引导鼓励,小太开始变化了。
  情景四
  有一次喝牛奶的时候,小太盛得太多,洒到地板上了,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就说:“小太,你怎么把牛奶洒在地板上了?”有的就跑去找老师:“老师,你看小太牛奶洒在地板上了。”老师还没说话,小太紧接着就说:“没关系的,小太,你一会儿拿拖把拖一下就好了,没关系的。”
  老师表扬小太:“小太,谢谢你练习了体谅的美德。”小太看着老师笑,说“没什么”,然后继续喝牛奶,一派从容淡定的样子。
  情景五
  吃饭的时候,小太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了,小太看了老师一眼,觉得老师没看到,就想把米饭藏起来或者重新捡到碗里来。李老师就对小太说:
  “小太,没关系的,掉在桌子上就掉在桌子上吧,吃完饭的时候把它捡到餐盒里就可以了,没关系的。”
  情景六
  玩玩具的时候,小太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小太的第一反应是想找老师告状,但想起了那个规则——玩玩具的时候小朋友之间要友好。这样他就不敢去找老师说了,只好在原地一动不动地坐着,看上去很郁闷。于是,李老师主动走上去说:小太,老师看见你的玩具被小朋友拿走了,你是不是很生气呀?
  小太:嗯。
  李老师:那咱们两个一起想个办法吧,你现在怎么想的跟老师说说,怎么想都没有关系的。
  小太:我想把那个玩具要回来,我不想让他玩。
  李老师:哦,你是这样想的,你很想玩那个玩具是吧?
  小太:是的,老师,我很想玩。
  李老师:你暂时不想和他分享,对吗?
  小太:嗯。
  李老师:没关系,你是这样想的,就这样去做吧,你要是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就来找我,好不好?小太点点头,就站起来去跟小伙伴要玩具去了。
  我们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对于小太来说,外在的规则,已经渐渐消淡下去了,但是,内心的规则——生命高贵的自由、美德和爱,生命真正的规则,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升了上来。
  生命啊,就是这样地,渐渐长大的。
  心灵啊,也是这样地,渐渐开放的。
  人性啊,更是这样地,渐渐发光的。
  花径寄语
  规则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就是:不应该做什么。一种则是积极的,就是:应该做什么。
  很多伙伴希望通过告诉孩子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来教育孩子,当孩子做到或做不到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以相应的后果。也就是说,很多伙伴希望通过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感来帮助孩子成长,并发自内心地认为,这就是教育。这条路,看起来确实很好、很正确、很光明,但是……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环节,这就是:孩子凭什么能做到(遵守规则/道理)?所以,我想,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不是规则(道理)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规则(道理)本身合理或者不合理,而是:孩子凭什么能做到?如果一味强调道理和规则,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到(道理和规则)的话,如果教育真的是这样的简单和机械的话,那么,你每天给孩子念100遍“学生行为规范”,就是最好的教育了。显然,事情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所以,真正的教育,也根本不是这样子的。就像小太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很多时候,规则意识淡一点,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他文献
宝宝爱购物  小豆包3岁了,平时乖巧可爱,但只要和我去超市或商场就马上显露出“购物狂”的本性,不管这件东西有没有,只要我拒绝购买,他就会变成让人抓狂的小狮子,大庭广众之下哭闹不休。为了息事宁人,我只能一次次满足他的购买欲,弄得我一度很怕带他外出。  豆包太喜欢买买买,我曾试过将他扔下不管,也试过假装答应之后强行抱他离开,结果他哭闹得更厉害,弄得我身心更疲惫。享受到“购买”的乐趣,只要看到我拿包出门
期刊
新妈妈生完宝宝后,除了要喂养小婴儿,还要对自己身体的恢复多加关注。乳房不仅担负着喂养宝宝的重要使命,而且还是女性自身形体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新妈妈来说,除了要好好喂养宝宝,还要学会对自己的乳房进行护理,防止乳房疾病是关键。  产后乳房变化大  产后2~3天,新妈妈的乳房在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的刺激下,乳腺导管和乳腺腺泡会进一步发育,双侧乳房会充血而开始发胀、膨大,有胀痛感及触痛。这时候,如
期刊
让孩子感受到爱便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在小区里曾经看到这样一幕:那是个清晨,看样子母子俩是急着要赶去幼儿园,可儿子却犯了错。妈妈索性不走了,蹲在院子里开始大声“教育”儿子:“你说,你哪里错了?”儿子只是低着脑袋,并没有言语。妈妈继续说:“你说,你以后还这样吗?”儿子继续无语。妈妈几乎咆哮:“你咋不说话,以后还这样吗?”儿子依然低着头,弱弱地说了声:“不了。”妈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虽然不知道这个
期刊
每对父母都希望拥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而准妈妈在怀孕前的身体越健康,怀孕的过程就会越顺利,且越有可能生出优质的宝宝。那么,当你计划怀孕时,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关键疫苗来助阵  孕期生病危害大,准妈妈又不敢随便吃药,怎么办?孕前注射关键疫苗,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按照0、1、6的程序注射的。即从第一针算起,在此后1个月时注射第二针,在6个月时注射第三针。有些人在3针注射
期刊
剖宫产手术结束了,妈妈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但是,剖宫产分娩虽然不需要经历生产前的阵痛,但毕竟是一次外科手术,不仅恢复起来要慢得多,而且如果不注意伤口护理的话,很可能会引起感染和并发症。  都说生孩子最最最痛了,那就选择剖宫产吧,不少准妈妈都在打这这样的小算盘,琳达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生宝宝之前,看到身边的女朋友因为生孩子疼得死去活来,遭了十几个小时的罪,所以,我不犹豫地选择了剖宫产。”  剖
期刊
研究背景与目的:铀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环境风险因子,铀诱导的肾毒性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清楚,寻找有效的拮抗铀的肾毒性的药物已成为医学和毒理学攻关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有证据表明,细胞焦亡介导了机体肾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本课题组近期工作已阐明,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_2S)可通过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等机制在铀诱导的大鼠肾毒性中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主要目的:(1)探讨铀染毒能否引起肾细胞焦亡以及其分子机
多模态成像是用于可视化目标站点异常状态的强大工具。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模式方法,包括荧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以改善肿瘤的早期和精确诊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用于癌细胞或肿瘤组织中的铱和铁纳米团簇(NCs)的原位生物合成的简便策略。然后将这些铱和铁纳米团簇以成像探针的形式应用于多模式成像系统,其能够增强图像的灵敏度和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我们的研究表明,高荧光和磁性铱和铁纳米团簇不仅具有生物相容性,而且还有肿瘤靶向性,因为铱和铁纳米团簇的形成不会发生在正常细胞和组织中。基于生物纳米技术
避免因为各种担心而下意识地控制宝宝,妈妈们也需要适当地进行学习哟!  学会放手  妈妈过度控制宝宝的行为,是对宝宝不信任的表现。其实,宝宝比妈妈想的要强大,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爱宝宝,请妈妈们学会试着放手,所谓放手才能放心,妈妈适当放手可让宝宝更加独立,更懂得如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涉险几率。  学会放松  宝宝小,能力有限,在照看宝宝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宝宝“涉险”,妈妈的心
期刊
0~2岁宝宝“爱”的制约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随着认知能力以及精细化动作能力的提升,“淘气”的本性渐渐显露无遗。他们努力地探索身边的世界,却也让妈妈们常常胆战心惊。宝宝们渐渐学会了“翻箱倒柜”,也学会了擅闯“危险领地”,比如阳台、湿滑的厨房。为了避免宝宝遇到各种“危险”,爱宝心切的妈妈总会抢在宝宝遇到“危险”前帮宝宝避险。担心宝宝滑倒,限制宝宝玩耍的范围;担心宝宝扎手,家中的花草都放到了高处……宝
期刊
妈妈爱宝宝,如何做到爱得尽责却非下意识控制,避免宝宝变成永远的“妈宝娃”呢?  方法一  用选项代替控制性母爱  一般来说,宝宝2岁后,妈妈“爱的方式”便应变成选择式的了。比如宝宝想跳台阶,妈妈应对宝宝说:“你要妈妈抱着你跳还是你牵着妈妈的手跳?因为台阶有点高,你自己跳有点危险,我不希望你摔伤,或者你可以选择自己跳矮一级的台阶。”而不是直接对宝宝说:“不准跳!危险!不可以跳,会受伤!”  妈妈不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