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姐姐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我与同事聊到张子枫的新电影《我的姐姐》,我随口说了一句自己还没来得及看,同事当即笑了起来,说你不必去看,那不就是你的人生吗?
  我一时哽住,竟难以将自己与“姐姐”二字聯系起来,好像那是来自另一个时空另一个物种的凝视,冰冷、寡淡,偏偏避无可避——是啊,我有一个弟弟,我是姐姐。
  我至今仍然记得弟弟刚出生时的样子,皱巴巴、红扑扑,裹在红底织花的襁褓中,像一团饱满的花簇。妈妈说,医院里人多手杂,她怕人家抱错了孩子,因此一生完就立刻抱着弟弟跑回来了。
  父母脾气暴戾,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弟弟,都是非打即骂,在这种境况下,我与弟弟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同盟”:我们一起忍耐,一起长大,最后,一起逃亡。那时候,我真的以为我们可以一起从父辈的影子里逃出去,去更远的、更好的未来。
  后来,弟弟长大了,性格与父亲愈发相似,顽劣,暴躁,不负责任,却又因为更年轻,多了一种近乎残忍的天真。很多次,他从学校里逃课,而我则被妈妈拉着,大街小巷地去找他。黑得透亮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像一个个巨人,将我从一段黑暗中拖入另一段黑暗。
  “弟弟年龄小,你是姐姐,要多让着他。”
  “你们是姐弟,以后要多拉扯弟弟。”
  “要是弟弟过得不好,你这个做姐姐的能安心吗?”
  我说不出话来。而脚上穿得几乎破损的球鞋发出清亮的敲击声,一下又一下,仿佛在替我作答。

★★


  大学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仅够解决温饱。四年后,弟弟读大学,每个月的生活费是我的两倍多,父母给出的理由是“物价涨了”。
  大学毕业后,我找了一份不包食宿的工作,只能在外租房。房东要求“押一付三”,手头拮据的我不得不找家里借了三千块钱。一个月后,公司刚刚发了试用期的工资,爸爸便给我打电话,说手头有些紧,催我把三千元还了回去。同一时间,我看到弟弟发的朋友圈。他买了一件品牌短袖,价格是七百元,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房租。
  类似的小事还有许多,它们像冬日里微微的雪,凝结,落下,堆积,终于让我看到了姐姐与弟弟的不同。而更令人难堪的是,不论这份不同是由于性别,还是由于年龄或者纯粹的感情上的偏爱,它都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永无止境。
  那么,姐姐这个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也有两个姐姐。她们都没有上过大学,而是早早地跟着父母外出打工赚钱。我以她们的生命为养料,像每一个无辜而贪婪的弟弟,站在狂风中,高声朗读海子的诗:“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如此说来,我的痛苦究竟来源于何处呢?
  高三的时候,我按照父母的要求,给正在上初中的弟弟补习英语。整个芜杂的夜晚,我口干舌燥,他心不在焉,打了一个又一个厌倦的哈欠。最后,我撕了他的试卷,并对闻声赶来的父母发脾气,质问他们:“为什么我要承担弟弟的人生?他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
  我的愤怒来得如此磅礴、汹涌,像一场海啸,冲裂了十数年的隐忍与不甘。可是谁又能说得清,这份愤怒究竟是因为弟弟的错误,还是因为我嫉妒他抢夺了本该属于我的资源?
  换句话说,我究竟是想挣脱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还是想维护自己加害者的荣耀?

★★★


  我没有去看《我的姐姐》那部电影,可我的弟弟去了。
  电影散场的时候,他给我打了电话,说了些家长里短,讲了些电影情节。其中有一个情节很动人——调皮捣蛋的弟弟在发现姐姐想要送走自己时,可怜巴巴地问姐姐,你可不可以不要卖我?我以后少吃点。
  那时候,弟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姐姐来说是多大的拖累,之所以低头示弱,只是自保的本能发作而已。
  人有时候是会显露出些许“动物性”的,会为了父母带回来的食物而互不相让,会在成长的路途中彼此倾轧,抢夺有限的生活资源。
  一直以来,我都怨恨“姐姐”二字背后的天职,觉得它湮灭了我的人格。在这样的怨恨中,我无法客观地看待与我一母同胞的弟弟,也不想去客观地看待他:他是传统文化中的既得利益者,是一个面容模糊的符号。
  所以,他的“成功”皆是与生俱来,他的“失败”全是咎由自取。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扭曲的文化价值之下,无论是姐姐,还是弟弟,都失去了为人的个性,余下的,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是大火过后的灰烬。
  一直牺牲的姐姐的确该去怨恨,可是这份恨意的尽头不该是弟弟——“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儿时的梦有七色,梦里绝不会有雷同的场面,有时和小伙伴一起嬉戏,有时和卡通人物一起表演节目,有时……儿时的梦是绚丽的,梦有生命,这时的梦就是那紫色人儿的种子。  时间不经意地流逝,曾经满脸稚气的小不点,成长为一个偶尔忧伤的少年,梦也跟着一起成长,种子在温室里发了芽生了根。七色的梦慢慢地褪去了耀眼的鲜艳,只留下隽永的紫色。  紫色的梦单一、纯洁。她是主人航海的罗盘,暗夜的北斗。主人害怕她会消失,所以从
期刊
星座神话之白羊篇    在一个古老的遥远国度中,国王与皇后离了婚,并再娶了另一名女子。可惜这位新皇后天生爱嫉妒,无法忍受国王对前妻所留下的一双子女的百般疼爱,于是邪恶的阴谋逐渐在她脑中成形。  春天来临,又到了播种耕种的季节,新皇后将炒熟了的麦子,发送给全国不知情的农夫。已经熟透了的麦子,无论怎样浇水、施肥,当然都无法发出芽来。农夫们百思不得其解。  新皇后就在此时,散播有关麦子的谣言,称麦子之所
期刊
新教材里,“爱情如歌”    初三试验版新教材里,已经安插进“爱情如歌”单元,直面爱情话题。这无疑是教育上的一个飞跃式进步。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当今社会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70%的孩子说孤独感让他们过早地渴望爱情;现在的少男少女,在学生时代,平均会经历两次恋爱(包括暗恋、单恋);90%的孩子不会把恋爱的事情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避讳与学生谈到爱情这两个字。憧憬爱情的孩子很多
期刊
在三国故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周瑜。关于他,民间的传说很多,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深入人心后,就更是家喻户晓。只是这部小说的流传带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为了维护刘备的正统地位、塑造“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形象,小说家不惜将许多原本是周瑜的功劳移到了蜀国君臣的头上。最后的结果是周瑜的形象大打了折扣。  与小说家笔下不同的是,真实的周瑜英俊挺拔,风度不凡,而且从小志向远大,好学有德,胸襟开阔。他
期刊
我记得刚开始在国内学英语,学到brother, sister这两个单词的时候,老师就问班上同学谁有兄弟姐妹?有个女孩马上就举起了手说:“我有一个弟弟。”当时全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她,是觉得有个兄弟姐妹会很特别很酷,还是觉得自己很孤单?我也说不清。  来了美国后,我曾经无数次被问到有多少个兄弟姐妹,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用很无奈的语气说:“在中国,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然后他们都会很惊讶地说:“真
期刊
古时的“盒”也写作“合”。这种古代闺阁的精巧小盒子充满了幽远的意境,也承载了很多美丽的故事。  钿盒可用金、银、犀、玉等做成,盛珠宝首饰或化妆用品。古人常常以钿盒互赠,以寄相思,陈鸿的《长恨歌传》中写杨贵妃与唐明皇“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可惜这“金钗钿合”最终见证的不是生死与共的爱情,马嵬坡,唐明皇弃杨贵妃而去,使她自绝于数尺白绫之下。白居易《长恨歌》的最后写唐明皇的使者在天宫见到了杨贵妃
期刊
教室里闹哄哄的,同学们正在为派谁去参加这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而争论。  “老师,”陈诚举起手,“我选金流苏!”  “对,金流苏。”“我也选金流苏。”“金流苏!”  金流苏,班长,我的同桌兼密友,成绩优秀、工作负责,老师喜欢,同学爱戴。我高兴地看了她一眼,说:“这次你稳操胜券了。”岂料她的反应并不如我所想象中的那么热烈。  班主任宋老师挥挥手:“静一静!还有人提名吗?如果没有,就……"  “老师,我要
期刊
我去拜访熊的时候。冬天就快要过去了。森林里全都是这种迹象,松软的泥土和发脆的河冰。还有多起来的那些声响,显得有生机但不至于嘈杂。偶尔可以发现一些兔子冒失的身影。环境的颜色还很单调,他们显得格外的醒目。   我猜想熊刚刚结束了冬眠,或者就要醒过来了。这个时候他总是很可爱,就像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一样。因为整个冬天的消耗,他也会变得很苗条。你知道他姿态轻盈的时候不怎么多见,所以我希望可以在问候他的同时夸
期刊
1  2021年的春节档,《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可谓是“一骑绝尘”,票房远远超过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且广受好评。媒体如此评价《你好,李焕英》:以情动人,贾玲确实是做到了。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中,贾玲投入的是情,是真情。  大家认可贾玲对已故母亲的怀念,也对她的能力表示了肯定。于贾玲而言,这是一件“幸事”,毕竟想要拍一部电影送给母亲,是她多年的心愿;而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让母亲安心,贾玲确实已经在娱乐圈
期刊
看法  这届观众太懂历史了  文|易之  原本被寄予不小期待的电视剧《大宋宫词》口碑崩坏,网上评分一度掉到了及格线以下。还有另一件事,也引起了争议。报道三星堆考古发现的节目,居然和写盗墓小说的南派三叔直播连线。有网友认为,将考古和盗墓联系起来不太合适,容易造成普通观众认知上的错误。  看上去这是两件事,却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互联网时代,历史知识正从各个渠道涌来,中国人对历史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较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