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处于筑底阶段市场人气尚可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拍卖三巨头嘉德、保利、匡时秋拍落下帷幕,2015国内第一轮秋拍暂告一段落。从书画成交数据来看,三家公司比2015春拍全部下降,但幅度都很小。在艺术品市场走软外部环境下,这样的成交实属不易。总体来看,国内艺术品市场在经过两三年“腰斩”调整后,行情目前仍处于筑底阶段,尽管有亿元拍品出现,但行情真正转暖还有待时日。
  近两年,古书画天价拍品难现,能超出5000万元的凤毛麟角,价格呈现一种走低趋势。主要原因是古书画收藏的水太深,拍品真假难辨,对藏家的要求较高,不少看不懂古书画的藏家或投资性的资金干脆选择回避。所以,发生近现代书画价格超过古书画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古书画要转强恐怕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2015年秋拍中近现代书画表现抢眼,李可染和潘天寿两位近现代书画大师分别创出高价,对维持市场信心居功至伟。近现代书画为何在秋拍中人气颇旺?关键原因是近现代书画具有“存量大、时代近、真伪相对易辨”等优点,自然受到各路买家的热烈追捧,吸引了资金关注。
  (牟建平)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5年艺术品秋拍市场即将拉开帷幕,保利香港、香港苏富比已于近日率先开启内地预展序幕,力推当代艺术“新人+精品”已成为各大拍卖行刺激市场不约而同的主题。  今年艺术品秋拍市场,除了主流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外,各大拍卖行以当代艺术板块为卖点的内容也在增多。今年,各大拍卖行以“85新潮美术运动”为卖点的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也在增多,并梳理出一批当代艺术“新面孔”。“在主流板块近现代书画征集越来越
期刊
对于当代艺术,或许是离得太近的缘故,我对它无从判断,我的感觉是越有名的越不值得看,大多数是一些小题大做的东西,天花乱坠的评论后面尽是一些狼狈似的商业阴谋。倒是一些街头艺人和胡同里的“业余”艺术爱好者很吸引我,他们所作的作品,并不比那些名角差,或者换一个说法,好与差都不重要,我为之着迷的是他们对待生活与艺术的态度。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在主流艺术的边缘,但却是真正生活在艺术之中。从他们的脸上,你
期刊
本刊讯 自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国外藏家关注后,唐三彩收藏在国内逐渐兴起,尤其是唐三彩珍品在国际拍场迭创新高后,国内艺术市场也出现唐三彩收藏热。  唐三彩走俏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仿品也充斥其间。唐三彩仿品主要有三种:一是清末仿品,二是民国仿品,三是1949年解放以后至今的当代仿品。仿品与真品有以下区别:第一,真品系手工制作,同一产品尺寸并不尽相同;仿品则多用注浆模制,产品大都规范统一。第二,真品各种
期刊
本刊讯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9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披露,北京故宫有望尝试“仓储式陈列”,这意味着地上库房有望揭开神秘面纱,游客可一睹深藏库内的珍贵明清家具。  近年北京故宫开放面积不断扩大,北京故宫南城墙附近有一块鲜为人知的地方,几十年来一直是用于建筑材料储存和武警食堂。目前,工作人员对其清理后开始进行修缮,将用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6200件明清时期家具的集中仓储
期刊
独立寒秋 坚守国粹  黄君璧(1898—1991),原名韫之,又名允瑄,号君翁,又号米翁,晚号米寿老人。先生为广东省广州市南海县人,是我国海内外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生前曾任教于广州市立美专、国立艺专、中央大学、台北师范大学等处,先生在艺术上创作了大量杰作留给后人,在艺术教育方面可谓桃李天下、名播四海,被两岸艺坛和海外艺术界共尊为“画坛宗师”、“多士师表”,与张大千、溥心畬并称为“渡海三
期刊
汉墓随葬器中,陶仓、仓房、仓楼等出土数量十分丰富。这些仓储器的大量出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重视农业经济、渴望粮仓盈实、生活富足的史实,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状况的第一手珍贵材料。在东汉中晚期大中型汉墓中,还常见一类形制复杂、做工精美的高大陶仓楼,表明当时封建庄园经济生活中不仅粮食有大量剩余,仓储技术手段也日趋成熟。1966年安徽涡阳县西阳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陶仓楼,是同类仓储器中难得一见的经典
期刊
赵炳坤,1973年生,福建永春人。现为永春县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永春县书法家协会主席、鹿鸣书社执事等;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永春县第六批优秀人才。  活跃在当今书坛上的中青年书家,大多凭的是实力与活力,他们融才气、才思、才智等于古典,又结合时代审美,创作出大量具有传统功力、又有现代气息的作品,福建赵炳坤仁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位擅长
期刊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项目,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编纂、河北美术出版社承担出版。这一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该书系首次组织多方力量,有系统地辑录民间收藏的古陶瓷精品,基本上反映出了民间收藏陶瓷艺术品的面貌。目前编纂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出版。关于这一项目的策划与运作,我们特采访了该项目主持人、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收藏文物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保先生,请他作
期刊
黄君璧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寿命长、作品多、影响广泛的著名国画艺术家和教育家。先生的山水画,在保留国画“意境深远”的同时,又吸收融汇西方绘画手法,体现西方绘画的“写实”性,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被西方艺术界誉为中国画“新古典派”的代表。  黄君璧自幼喜好丹青,初师从李瑶屏,继入楚庭美术院习西画。早年喜爱渐江,中年仰慕夏圭,尝大量博览和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笔墨功力深厚,尤能得石溪、石涛
期刊
漳浦县博物馆藏有黄道周的行书《自西库过请室复逢除夕》木刻版,为馆藏三级文物。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赠文明伯。世人尊称为黄圣人,乾隆帝称他“不愧一代完人”,道光五年从祀孔庙。  黄道周是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