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语体分析以使学生了解各类语体在用词、句式方面的特点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交际错误的基础上,结合交际英语教学特点,提出了语体分析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语体分析 交际英语 教学
[作者简介]房立敏(1967- ),女,河北隆化人,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河北 承德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50-02
2004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对每一层次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
人们对语体的理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语体指文学语体,既包括文学语言有别于非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特征,也包括特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风格和特定历史时期某一文学流派的语言表现风格。广义上的语体指一种语言中的各种变体,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时会由于不同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方式和目的而使用不同的功能变体,它既包括文学语言又包括非文学语言,既包括口头语体又包括书面语体,既包括正式语体又包括非正式语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指包括文学语体在内的广义的语体。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材还是以文学语篇和科普读物居多,其他语体涉及较少,但从《要求》的具体内容来看,一般要求就包括“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语体材料(如指示语、产品说明书、广告、海报、邀请函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语体分析以使学生了解各类语体在用词、句式方面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准确理解语篇、提高阅读效率至关重要,对于欣赏语篇很有帮助。
一、交际英语教学过程离不开语体分析
关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根据美国语音学家D.H.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书中的阐释,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能辨别并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判断语言形式在心理上的可接受性;能判断语言形式在一定情景下的得体性;能知道语音形式出现的或然率,即判断某个表达是普遍使用的习语还是罕见的个人用语。如此看来,交际能力不仅强调语言形式上的正确性,更强调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有效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即学习者不但要掌握语言的用法,而且要懂得如何适切、得体地使用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交际场合、目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形式的选择。因此,对于语言在不同社会情境下产生的语言变体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辨识各种语言变体,而且能够引导他们准确分析语言情境,有意识地运用适切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而这正是语体分析在强调交际能力的交际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语体分析在交际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要对语言各种变体进行分析,首先要研究影响语言变体的各种社会因素。通常语言学家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与语言使用者有关,即语言使用者由于生活地区、所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变体;另一类与语言使用者对语音的使用有关,即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方式及交际双方的关系会产生各种变体。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高校学生最亟需掌握的便是这一类语言变体,因为他们通过初、高中几年的学习,已具备了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基本能判断并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他们在这一阶段最欠缺的是判断并了解语言的得体性、适切性,而分析由于交际双方关系、交际目的、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正弥补了这一欠缺,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介绍正是当务之急。至于前一类语言变体,可在高年级阶段的学习中有选择地适当讲解。以下三个方面是笔者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交际错误的基础上,结合交际英语教学特点,提出的语体分析的基本内容。
(一)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
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是由于交际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交际双方不甚熟悉,下级请求上级或晚辈请求长辈时,常采用较委婉、含蓄的正式语言,而若交际双方比较熟悉或是地位相同的同学、同事,便可使用形式上比较直接的语言。这些形式上的差异在组织学生做课堂活动进行实际交际之前指出或诱导学生自己发现,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口头邀请是区分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正式场合下,邀请某人参加宴会通常要用第三人称的形式,不用“我”“我们”,而是“某公司”举行宴会、晚会,邀请某人参加,所以应及时向学生解释清楚这种语言形式上的选择往往意味着交际场合的特殊性。I was wondering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tea at my place on Friday afternoon.是一种较常见的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均可使用的口头邀请。最不正式的口头邀请如Why don’t you…?Would you like to…?采用直接建议或直接邀请的形式,通常用于好友、非常熟悉的同事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表达同一功能意念的语言形式有很多,但并非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判断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准确的形式进行交际。
(二)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
由于交际方式的不同会产生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差别,这一点在交际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较多采用口语进行交际,同人们在日常交谈中一样,常常无暇顾及句子结构,边说边想,边说边修正、补充,因此句子结构较松散、自由,常会出现省略句及缩略形式,在停顿、犹豫时更多使用填充词语,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会重复已说过的话或用一些模糊词语。此外,口语中的句子一般较简单、短小,常用“and,but,so”以并列的方式松散地连在一起。
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时出现的特点,如果在书面交际时也采用类似的表达法便不太合适了,而人们写文章时,有时间对句子“精雕细刻”,使其最恰当地表达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介绍一些书面语与口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别,使学生逐渐掌握两种语体的特点,在不同场合能够恰当表达。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际时,可以不必过分注重句子的完整、用词的准确,允许出现零碎、松散、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在学生表达有困难时,提示他们适当使用模糊语、填充词语,还可重复已讲过的词或句子,使他们建立起口头交际的信心,不至于在“边想”的同时不能“边说”,致使交际失败。同时,布置学生写作文进行书面交际时,应要求他们尽量使用意义确切的词汇、结构完整的句子,并有效运用表达各种逻辑关系的副词及连词,使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清晰,从而使整篇文章读来浑然天成。
(三)各体英语
由于交际目的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称为各体英语。各体英语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惯性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并推导出这些形式的特征,使他们在今后的语言交际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准确理解获得信息并采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
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报刊新闻英语的特点,以说明各体英语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首先,报刊新闻中英语的标题是与普通英语不同的,这里时态、语态都具有特殊的作用,现在时表示已发生之事,但同时给人一种即时性,表明报道的及时、准确,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分别表示已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被动的动作;此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的词汇似乎已成为新闻报刊英语的特色。
当然,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涉及的语体分析也不是孤立单一的。以上所谈只是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在语体分析中最基本的方面,是学生存在的一些应最先解决的问题,希望它能引出大家对语体分析更深入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语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梁洪浩,伍于诚.怎样阅读英文报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
[关键词]语体分析 交际英语 教学
[作者简介]房立敏(1967- ),女,河北隆化人,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河北 承德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50-02
2004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对每一层次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
人们对语体的理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语体指文学语体,既包括文学语言有别于非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特征,也包括特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风格和特定历史时期某一文学流派的语言表现风格。广义上的语体指一种语言中的各种变体,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时会由于不同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方式和目的而使用不同的功能变体,它既包括文学语言又包括非文学语言,既包括口头语体又包括书面语体,既包括正式语体又包括非正式语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指包括文学语体在内的广义的语体。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材还是以文学语篇和科普读物居多,其他语体涉及较少,但从《要求》的具体内容来看,一般要求就包括“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语体材料(如指示语、产品说明书、广告、海报、邀请函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语体分析以使学生了解各类语体在用词、句式方面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准确理解语篇、提高阅读效率至关重要,对于欣赏语篇很有帮助。
一、交际英语教学过程离不开语体分析
关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根据美国语音学家D.H.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书中的阐释,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能辨别并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判断语言形式在心理上的可接受性;能判断语言形式在一定情景下的得体性;能知道语音形式出现的或然率,即判断某个表达是普遍使用的习语还是罕见的个人用语。如此看来,交际能力不仅强调语言形式上的正确性,更强调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有效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即学习者不但要掌握语言的用法,而且要懂得如何适切、得体地使用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交际场合、目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形式的选择。因此,对于语言在不同社会情境下产生的语言变体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辨识各种语言变体,而且能够引导他们准确分析语言情境,有意识地运用适切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而这正是语体分析在强调交际能力的交际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语体分析在交际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要对语言各种变体进行分析,首先要研究影响语言变体的各种社会因素。通常语言学家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与语言使用者有关,即语言使用者由于生活地区、所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变体;另一类与语言使用者对语音的使用有关,即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方式及交际双方的关系会产生各种变体。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高校学生最亟需掌握的便是这一类语言变体,因为他们通过初、高中几年的学习,已具备了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基本能判断并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他们在这一阶段最欠缺的是判断并了解语言的得体性、适切性,而分析由于交际双方关系、交际目的、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正弥补了这一欠缺,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介绍正是当务之急。至于前一类语言变体,可在高年级阶段的学习中有选择地适当讲解。以下三个方面是笔者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交际错误的基础上,结合交际英语教学特点,提出的语体分析的基本内容。
(一)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
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是由于交际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交际双方不甚熟悉,下级请求上级或晚辈请求长辈时,常采用较委婉、含蓄的正式语言,而若交际双方比较熟悉或是地位相同的同学、同事,便可使用形式上比较直接的语言。这些形式上的差异在组织学生做课堂活动进行实际交际之前指出或诱导学生自己发现,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口头邀请是区分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正式场合下,邀请某人参加宴会通常要用第三人称的形式,不用“我”“我们”,而是“某公司”举行宴会、晚会,邀请某人参加,所以应及时向学生解释清楚这种语言形式上的选择往往意味着交际场合的特殊性。I was wondering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tea at my place on Friday afternoon.是一种较常见的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均可使用的口头邀请。最不正式的口头邀请如Why don’t you…?Would you like to…?采用直接建议或直接邀请的形式,通常用于好友、非常熟悉的同事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表达同一功能意念的语言形式有很多,但并非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判断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准确的形式进行交际。
(二)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
由于交际方式的不同会产生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差别,这一点在交际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较多采用口语进行交际,同人们在日常交谈中一样,常常无暇顾及句子结构,边说边想,边说边修正、补充,因此句子结构较松散、自由,常会出现省略句及缩略形式,在停顿、犹豫时更多使用填充词语,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会重复已说过的话或用一些模糊词语。此外,口语中的句子一般较简单、短小,常用“and,but,so”以并列的方式松散地连在一起。
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时出现的特点,如果在书面交际时也采用类似的表达法便不太合适了,而人们写文章时,有时间对句子“精雕细刻”,使其最恰当地表达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介绍一些书面语与口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别,使学生逐渐掌握两种语体的特点,在不同场合能够恰当表达。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际时,可以不必过分注重句子的完整、用词的准确,允许出现零碎、松散、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在学生表达有困难时,提示他们适当使用模糊语、填充词语,还可重复已讲过的词或句子,使他们建立起口头交际的信心,不至于在“边想”的同时不能“边说”,致使交际失败。同时,布置学生写作文进行书面交际时,应要求他们尽量使用意义确切的词汇、结构完整的句子,并有效运用表达各种逻辑关系的副词及连词,使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清晰,从而使整篇文章读来浑然天成。
(三)各体英语
由于交际目的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称为各体英语。各体英语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惯性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并推导出这些形式的特征,使他们在今后的语言交际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准确理解获得信息并采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
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报刊新闻英语的特点,以说明各体英语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首先,报刊新闻中英语的标题是与普通英语不同的,这里时态、语态都具有特殊的作用,现在时表示已发生之事,但同时给人一种即时性,表明报道的及时、准确,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分别表示已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被动的动作;此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的词汇似乎已成为新闻报刊英语的特色。
当然,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涉及的语体分析也不是孤立单一的。以上所谈只是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在语体分析中最基本的方面,是学生存在的一些应最先解决的问题,希望它能引出大家对语体分析更深入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语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梁洪浩,伍于诚.怎样阅读英文报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