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影响下的中学生群体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春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以路金波打造的“青春梦工厂”为代表模式创作的青春文学在中学生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观展/表演框架出发,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自我建构理论分析青春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
  关键词:观展/表演理论;拉康;景象理论;自我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尤为醒目的是“青春文学”的崛起。本文试运用传播学受众研究领域中的“观展/表演”研究框架,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自我建构内容阐释青春文学对中学生群体的影响。
  一、受众研究的新传统——观展/表演范式简介
  面对巨变的的媒介景象、日益复杂的受众行为,传统的受众研究模式即继霍尔提出的制码∕解码模式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代受众的行为。英国学者Abercrombie与Longhurst在1998年提出了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简称SPP),他们不只将受众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将消费与认同的观点纳入受众研究,重视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所展现的自我形象的搜寻与建构。
  二、 青春文学的产生及其特征——以路金波“青春梦工厂”为例
  “青春文学,是以青春为主题的,内容涉及有关青春的友谊和爱情,也可以从青春的角度切入对人世,对时空的思考。”①新世纪青春文学的崛起,缘起于1999年《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著名高校发起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在民营书商的推动下青春文学开始在走红,经历了叛逆期、感伤期、多元化时期和模式化时期。现在,青春文学正处于模式化创作时期,本文就模式化时期以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为例”重点分析。
  “青春梦工厂”中的“工厂”就显示了路金波团队的特色,他把青春文学放在工厂,那么青春文学的创作就类似一般工厂中的产品生产,从生产加工的流水线操作到产品销售的市场化运作,这个过程和传统的出版业大相径庭,因此有人说“青春梦工厂”是对文学创作的亵渎,青春文学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青春梦工厂”符合了市场的逻辑,也迎合广大青年的需求。
  三、 青春文学的媒介渗透
  “媒介渗透”是指媒介以技术上的优势无所不在的占领人们的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青春文学以书的形式进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它虽没有电视媒体声像俱在的穿透力,但是由于中学生长期在校园接触电视媒体的难度和图书携带的方便性,青春文学对中学生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如:2006年,路金波团队“榕树文化”总共出版了150种书,销售1000万册,码洋2亿多,平均每本销量6万到10万本。其中以200万元高价签下安妮宝贝的《莲花》,单本53万册(被新浪评选为年度最佳虚构图书),郭妮系列出版14本书累计380万册,版权输出6个国家地区,成为“中国奇迹”。②青春文学大量的市场码洋就是青春文学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另外,青春文学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相比电视媒体线性播发的特点更具储存的优势,一方面,图书可供受众多次翻阅;另一方面图书作为“冷媒介”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加强了图书影响读者的深度。
  四、 青春文学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文学意象下的消费文化
  青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食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有意无意地文学意象的传播影响着读者日常生活。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一本畅销书,翻阅此书,书中无不透露着奢靡之风,展现着消费文化。书中的主人公,动不动就是“血洗燕莎、赛特”,“飞禽走兽的食材”“名车、豪宅的生活”经常出现在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中,主人公还经常以语言讽刺低层次的消费方式,这些意象和语言无疑不向读者传输了一种不切大部分中学生生活实际却又令大部分中学生向往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青春文学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宣传了某种消费理念,并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观。
  这种内容的产生,一是由于“写作源于生活”,说明消费社会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现实,人们不管在消费方式还是消费内容上都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写作高于现实”,作者通过塑造一些“奢靡”的意向来引起读者的兴起,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这种需求的满足促使作者创作更多类似的作品,而作者类似的创作有刺激了读者的需求。久而久之,这些需求会冲出读者头脑世界,不如读者的现实世界,扩大消费文化的影响。
  五、中学生受众的心理特征与青春小说特质的契合
  传统的文学作品或文字晦涩难懂、或内容刻板深奥,不能很好地吸引中学生,青春文学以中学生易懂、易接受的语音,以中学生身边或者符合中学生预期的题材为内容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这是中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大众消费品”,它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却又可以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青春文学反映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初涉社会的紧张、焦虑,莫名其妙的冲动、叛逆,以及对故乡或亲情友情的牵挂、眷恋等,如韩寒的作品主要表达青春期的反叛,郭敬明则刻画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忧郁和感伤。这些有着细致心理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体会的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言说和感受方式,深深吸引正在成长过程中并逐渐形成自我独特视野的中学生。
  另外,青春文学与中学生审美观与审美特征相契合。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青春文学的话语简单易懂,同时又不失美感,使他们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因此,青春文学得到中学生的青睐。
  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迷失个性
  文学界之所以有很多人不同意青春文学属于文学的范畴,是因为青春文学模式化的生产带来了负面利益。在青春文学风行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背后的商业驱动力。“青春文学”作为中学生的精神食粮,却是商业化操作的模式下生产的,产品难免类似甚至出现媚俗、低俗的问题。类型化的内容、模式化的操作不免带来中学生读者的跟风与模仿,作品思想的缺失与雷同会导致中学生读者个性的丢失。
  当然青春文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文学在“90后”青少年中流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满足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要。文学评论家白烨曾指出“我们的文学创作领域,一直缺少以即将成年和刚刚成年的青春男女读者为对象的作品创作,除了成人文学,就是针对低龄少儿的儿童文学,这使得已走出儿童阶段的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读者,基本没有适合他们的需要与口味的作品。③
  为此,我们既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价值,又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解决青春文学带来的问题,引导青春文学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释:
  ①胡婧:《青春小说:新唱一首老歌》,中国图书商报,2001-11-29
  ②吴欣欣:《路金波式营销和畅销青春文学》,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③白烨:《一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南方文坛》,2005年6月
其他文献
摘要:诚信考试是各大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但在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下,考试违纪现象并未得到显著遏制;同时,在关于违纪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导致对违纪学生教育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如何对违纪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辅助学生摆脱作弊的恶性循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作弊;大学生;高校教育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和知识摄取的一种手段,但却演变成各大高校实施思想教育的场地。学校狠
期刊
摘要:我们都知道开封凭借七朝古都,其旅游业发展很是迅速。在其旅游产业的支撑下,其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居民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到这些我们皆大欢喜,但是在这些完美成绩单的下面却凸显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城市环境恶化。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好的生存环境,再高的GDP都是一纸空文。今天困扰我们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空气污染、水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等,逼迫着我们
期刊
摘要:在当代国际法多元化的管辖权原则中,各项原则的运用所具备的条件不同,且在法律实施的阶段做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也不相同。法律的运用不仅涉及法律的制定也涉及法律的实施,因此,管辖权可相应分为立法管辖与司法管辖。然而国际法中的立法管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在行使司法管辖时仍以属地原则为主要依据。  关键词:管辖权;立法管辖;司法管辖;多元化;属地原则  一、引言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
期刊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对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种作用进行阐述,提高各位同仁对我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的重视。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就我国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承担着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期刊
摘要:约翰·赫伊津哈的这部“奇书”成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基于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深刻反思,这位“与年轻时代背道而驰的死板老人”①用一种扬古抑今的、饱含浪漫主义情怀的控诉,以“游戏人”的概念向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人”之判断发起了挑战。纵览全书,赫氏以游戏为本位展开的文明史书写虽不免因其过分本质化的立场而易遭诟病,但他立足于时代发出的批判之声却当对今日之国人颇有教益。  关键词:赫伊津哈;游戏的
期刊
摘要:贵州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贵州省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贵州省地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省份,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偏大,农民工与市民存在较
期刊
摘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先进性与独特性的突出表现。校园精神文化对校园主体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规范等功能。本文着重论述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特点、功能,希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特点;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内容和依靠,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面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某高校教学主楼课桌文化的搜集,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集中呈现了大学生在学习、爱情、交友、生活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课桌文化;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漫步在教室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桌上和墙壁上处处可见一些英语单词、数学公式、概念定律、爱情表白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我们称之为课桌文化。课桌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匿名性,较之校园内的其他主流文化,更能深
期刊
摘要:本文以《潜伏》为例,通过对谍战剧的内涵阐释、特征概括、形式分析,试分析谍战类文学艺术的畅销因素,并以此来探究当下谍战类文学及影视剧热播的原因,梳理这股“谍”旋风刮起的缘由。  关键词:谍战;《潜伏》;畅销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一场龙卷风”。当下,《潜伏》等影视剧的热播也在文艺圈内掀起了新的——蝴蝶效应 。经由谍战类文学改编
期刊
摘要:《朱子家礼》又名《文公家礼》,上承《仪礼》、《礼记》古代礼书,遵循古礼中的某些形式。朱熹采司马光《司马氏书仪》之思想,参酌古今,简化古礼,吸收大量存在的民间俗礼,制定出合乎时宜的民间家礼,对后世影响深远。《朱子家礼》博采众长而体例清晰,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五部分。其中丧祭两部分在整书中占据重要篇幅,详细载有从初终到三年大祥、禫服及归山后的墓祭等各种礼仪,堪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