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已经大面积扩展开来,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己成熟,东亚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水稻生产完全的机械化,而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也不断发展,本文就水稻机械移栽实现超高产量的要点和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机械移栽 高产 水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少,相应的,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水稻种植而言,其生产效率的提高一方面的由于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超的栽培技术,提高了每亩的产量,从而实现了水稻的高产,水稻机械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了水稻的选中育苗、稻田的质量、移栽的技术性规范以及移栽之后的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机插秧的育苗技术
规范化育秧技术是进行水稻机插秧的关键,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规范化育秧的明显特征是育秧的密度比较高从而能够节约土地,育秧的时间较短,从而实现较高的产出。使用机插秧苗的方式的秧苗必须保证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秧苗的分配必须比较均匀,各个根系盘杂交错,二是每个秧苗必须健康,没有病虫害,植株矮壮,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从而能够实现高产的目的。
(一)秧田和种子的选择
而培育出这样的秧苗需要有合适的秧田、合适的种子。其中秧田需要满足合适的大小,一般而言,一个秧田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和厚度极为重要,如果宽度过大或过小,容易造成漏插,而厚度过大或过小则易影响栽插的质量。而种子的选择需要进行评定,选出适合当地土壤的质量高、产量高、抗逆性比较强的品种。而如果种植双季稻则需要合适的种植时间,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准备不同的种子。选好种子之后需要进行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等处理,从而成为待移栽的种子。
(二)播种技术
1.坚持适期早播
播种首先需要确定播种的时间,为了促使其更早成熟应做到适期早播,不同的产区有不同的播种时期,在我县一般在四月上旬播种,五月中旬移栽,选择天晴的一天进行播种即可
2.适当增加播种量
一般而言,早稻每亩用种量4.5公斤,播28~35盘,每盘播芽谷180~220克。连作晚稻用种量5.0公斤,播28~35盘,每盘播芽谷200~250克。
(三)稀播匀播
机插水稻的用量比一般的插秧法用量是减少的,但每亩大田的育秧软盘数并没有相应的减少,所以在选择播种的时候应该进行严格确定用量,定好密度,确保播种均匀一致,一般而言一季的常规的稻米的用量为每亩3公斤,分布在25-28盘之间,每一盘的种子质量约为145-180克;杂交水稻一般每亩1公斤,分布在播12-15盘之间,每一盘的种子质量为90~115克。但不管是选择哪种稻米,每个品种都须要额外种植10%左右的备用秧。
(四)搞好肥水调控
在培育秧苗的时候必须要控制好土壤的水肥,从而为秧苗提供组员的养分,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肥水进行育秧,秧苗生长更快,根部的盘结力更强,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五)秧苗栽前准备
1.施起身肥
早稻栽种之前须要先施肥,具体施哪一种肥,施多少的量根据不同的秧苗不同,一般来讲,采用的都是施尿素,每亩一般使用3~5公斤。如果是栽种晚稻的话须要提前1-3天施肥,用量略大于早、中稻田,一般是每亩5~8公斤。值得关注的是,施完肥之后的三天之内一定要移植秧苗。
2.炼苗
在移栽之前须要保持秧苗的水分,一般晴天须要保持半沟水,如果中午期间秧苗发生卷叶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在加一次水。起秧栽插前,雨前要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3.起秧移栽
移栽时,需要用锋利的道在秧田板上棋块方式切割,一般需要切到底部的膜。在运送秧苗的时候卷秧叠放层数不能够太多而且尽量减少搬运次数,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如果是高温天气,要做好相应的遮阳措施。
二、大田准备
大田需要保证田块平整、田面整洁、土壤硬软度适中,上细下粗,上烂下实,并且需要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三、移栽要求
(一)移栽深度
一般而言,移栽的深度应该控制在1.5~2.5厘米之间,如果移栽深度过深,容易造成返青晚,分蘖迟而少,生长差,产量低等严重后果;如果深度过浅,容易造成秧苗歪曲倒伏,增加查秧补秧的难度,也达不到增产的目的。
(二)移栽密度
一般早稻及连作晚稻插种的大小是29.97厘米×16.65厘米,使用机器移栽的时候尽可能接近这个数据,使得每两行之间有15厘米的距离,尽可能多插一些,尽量达到每亩插到1.3万穴,同时取秧时采用尽可能大面积的秧块,减少秧块的数量,一般每亩能插到10万左右基本早稻苗,11万左右基本晚稻苗。另外单季晚稻杂交品种按品种必须按照规定决定其插种密度。
(三)查苗补缺
如果一块土地的缺株率超过10%的时候,尤其是出现比较大面积的空白的时候,需人工进行补缺。而为了提高补苗的效率,可先把秧块切碎,然后在缺少的地方采用抛栽的方式。另外为了防止雨后水层过深,造成漂苗、倒苗或淹没秧梢,插秧后应及时做好排水。
四、栽后管理
栽后管理主要包括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化学除草,保持大田的养分,给予水稻充足的营养、水分,以及做好除草的工作。
五、结语
采用机械化的方式移栽水稻能够极大的提高水稻移栽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保证种子的质量、大田的养分以及种植的密度和技术,从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亩产量,真正做到技术化生产,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云,杜茶英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南方农机-2006年第3期
[2] 杜华平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1
[3] 张格成,姜元振,王金有 果园农药使用指南 金盾出版社-1993
[4] 高成伟,傅强,黄世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 金盾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益洪 男(1978-10)贵州黄平人 大学专科 助理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机械移栽 高产 水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少,相应的,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水稻种植而言,其生产效率的提高一方面的由于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超的栽培技术,提高了每亩的产量,从而实现了水稻的高产,水稻机械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了水稻的选中育苗、稻田的质量、移栽的技术性规范以及移栽之后的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机插秧的育苗技术
规范化育秧技术是进行水稻机插秧的关键,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规范化育秧的明显特征是育秧的密度比较高从而能够节约土地,育秧的时间较短,从而实现较高的产出。使用机插秧苗的方式的秧苗必须保证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秧苗的分配必须比较均匀,各个根系盘杂交错,二是每个秧苗必须健康,没有病虫害,植株矮壮,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从而能够实现高产的目的。
(一)秧田和种子的选择
而培育出这样的秧苗需要有合适的秧田、合适的种子。其中秧田需要满足合适的大小,一般而言,一个秧田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和厚度极为重要,如果宽度过大或过小,容易造成漏插,而厚度过大或过小则易影响栽插的质量。而种子的选择需要进行评定,选出适合当地土壤的质量高、产量高、抗逆性比较强的品种。而如果种植双季稻则需要合适的种植时间,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准备不同的种子。选好种子之后需要进行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等处理,从而成为待移栽的种子。
(二)播种技术
1.坚持适期早播
播种首先需要确定播种的时间,为了促使其更早成熟应做到适期早播,不同的产区有不同的播种时期,在我县一般在四月上旬播种,五月中旬移栽,选择天晴的一天进行播种即可
2.适当增加播种量
一般而言,早稻每亩用种量4.5公斤,播28~35盘,每盘播芽谷180~220克。连作晚稻用种量5.0公斤,播28~35盘,每盘播芽谷200~250克。
(三)稀播匀播
机插水稻的用量比一般的插秧法用量是减少的,但每亩大田的育秧软盘数并没有相应的减少,所以在选择播种的时候应该进行严格确定用量,定好密度,确保播种均匀一致,一般而言一季的常规的稻米的用量为每亩3公斤,分布在25-28盘之间,每一盘的种子质量约为145-180克;杂交水稻一般每亩1公斤,分布在播12-15盘之间,每一盘的种子质量为90~115克。但不管是选择哪种稻米,每个品种都须要额外种植10%左右的备用秧。
(四)搞好肥水调控
在培育秧苗的时候必须要控制好土壤的水肥,从而为秧苗提供组员的养分,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肥水进行育秧,秧苗生长更快,根部的盘结力更强,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五)秧苗栽前准备
1.施起身肥
早稻栽种之前须要先施肥,具体施哪一种肥,施多少的量根据不同的秧苗不同,一般来讲,采用的都是施尿素,每亩一般使用3~5公斤。如果是栽种晚稻的话须要提前1-3天施肥,用量略大于早、中稻田,一般是每亩5~8公斤。值得关注的是,施完肥之后的三天之内一定要移植秧苗。
2.炼苗
在移栽之前须要保持秧苗的水分,一般晴天须要保持半沟水,如果中午期间秧苗发生卷叶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在加一次水。起秧栽插前,雨前要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3.起秧移栽
移栽时,需要用锋利的道在秧田板上棋块方式切割,一般需要切到底部的膜。在运送秧苗的时候卷秧叠放层数不能够太多而且尽量减少搬运次数,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如果是高温天气,要做好相应的遮阳措施。
二、大田准备
大田需要保证田块平整、田面整洁、土壤硬软度适中,上细下粗,上烂下实,并且需要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三、移栽要求
(一)移栽深度
一般而言,移栽的深度应该控制在1.5~2.5厘米之间,如果移栽深度过深,容易造成返青晚,分蘖迟而少,生长差,产量低等严重后果;如果深度过浅,容易造成秧苗歪曲倒伏,增加查秧补秧的难度,也达不到增产的目的。
(二)移栽密度
一般早稻及连作晚稻插种的大小是29.97厘米×16.65厘米,使用机器移栽的时候尽可能接近这个数据,使得每两行之间有15厘米的距离,尽可能多插一些,尽量达到每亩插到1.3万穴,同时取秧时采用尽可能大面积的秧块,减少秧块的数量,一般每亩能插到10万左右基本早稻苗,11万左右基本晚稻苗。另外单季晚稻杂交品种按品种必须按照规定决定其插种密度。
(三)查苗补缺
如果一块土地的缺株率超过10%的时候,尤其是出现比较大面积的空白的时候,需人工进行补缺。而为了提高补苗的效率,可先把秧块切碎,然后在缺少的地方采用抛栽的方式。另外为了防止雨后水层过深,造成漂苗、倒苗或淹没秧梢,插秧后应及时做好排水。
四、栽后管理
栽后管理主要包括水分管理、肥料管理、化学除草,保持大田的养分,给予水稻充足的营养、水分,以及做好除草的工作。
五、结语
采用机械化的方式移栽水稻能够极大的提高水稻移栽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保证种子的质量、大田的养分以及种植的密度和技术,从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亩产量,真正做到技术化生产,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云,杜茶英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南方农机-2006年第3期
[2] 杜华平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1
[3] 张格成,姜元振,王金有 果园农药使用指南 金盾出版社-1993
[4] 高成伟,傅强,黄世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 金盾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益洪 男(1978-10)贵州黄平人 大学专科 助理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