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红烧肉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娘做的红烧肉是当地的一绝。不少当官的,有钱的,开着车进了村,点名找娘做一碗红烧肉。这话听起来有点悬乎,为了一碗红烧肉,人们也太不值得了,事实上,确實如此。要说这,也不算啥稀奇,要是放在我们村,早就是人所皆知的旧新闻了。
  小时候听娘说过,年轻那会的娘没文化,如果能工工整整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一高兴,准是三天乐不合嘴。对于文化,娘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高大尚,还是有认识,只要实用就行。
  我一直在想,没有一滴点文化的她,是如何在写出名字后,把那份难得的幸福感珍藏藏起来的,又是怎样为这份喜悦而欣喜若狂的。
  娘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食堂打杂。都知道打杂辛苦,待遇还不高,一般人做不到两年,就想着换工作,找舒服,而我的娘,她一干就是五年。
  娘的品行和善,任劳任怨,做事也认真。也许正是因为这,食堂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师傅党权爷爷,把娘安排到了食堂主食组里,负责给全厂一千多名受苦的工人蒸馒头。娘感慨说:“一千多个人,就是一千多张嘴。我怕工人们吃不好,嫌弃自己的馒头不香,就在蒸馒头前,做样品,多次改进后,终做出了香喷喷的馒头。”即便娘不说,我也从退休的张大爷那里听说过,娘做的馒头香,好吃。
  大师傅看娘能行,就想带娘这个徒弟。问娘:“二女(娘的小名)啊,人老了,精力、体力是啥也上不去,眼下我最多干到明年开春。我自己想,在离职前带个徒弟,你看你……”大师傅还没有把话说完,娘就已经明白了。娘没有一点犹豫,当场跪下来,磕头拜师。
  娘也说:“你党权爷爷人好,做得一手的好红烧肉,厂里吃过他做的肉的人,没有不想第二回的!我也想进步,就跪了!”
  党权爷爷没把娘当妇女,从第一天开始就要求娘挥铲抡锅,一遍又一遍地颠炒二十斤的沙子。
  每每说到这段往事,娘的眼里都挤满了骄傲,要知道,一字不识的她就是靠着踏实肯干,从一个打杂的,变成一个后厨,这里面的艰辛酸苦,又岂能是一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不过娘的故事,也给了我一个道理:万事就怕人用心。
  娘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未播放完的电影,精彩的还在后面。
  一说到娘拜师学艺,父亲就对我说:“你党权爷爷,把最擅长的红烧肉做法交给了你娘。只可惜,他没能等到开春,就意外地得了脑出血,再也没有起来,真叫人遗憾了。”


  娘学会了党权爷爷的手艺,也没有忘记报恩。每年清明,她都要爬上村子后边的大山,给党权爷爷烧点纸。最重要的,就是每次都不会忘记拿上一碗红烧肉,放在党权爷爷的坟头前。
  娘的红烧肉,色泽鲜亮,味甜润口,吃起来没有半点油腻,每次吃肉的时候,我都能吃到肚子鼓胀起来。媳妇常常说我:“看把你馋的,娘又不是不给你吃,小心吃坏身体!”
  有时候失眠,夜里想的最多的还是娘。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娘做红烧肉的精力会越来越差,但是娘告诉我的道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失而过期,相反,在以后的路上,娘的故事还会开出一些芳香来。此时,娘的红烧肉,不再是一块简简单单的肉了。
其他文献
作为首家省级运营中心,云台崖山西运营中心备受安化当地政府及八角茶厂的高度重视,安化县政府、厂家多次协助运营中心,在山西、内蒙、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进行战略推广,伴随着京张、大西高铁的开通,云台崖以大同做为中心地,不断向周边扩散,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一切源于一个茶人的情怀,他叫李国斌。  李国斌的日常生活很单调,唯独对茶情有独钟,从爱上茶那一刻起,他就不断地寻觅高品质的茶,然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期刊
我喜欢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喜欢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他们的心境,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这几年,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脸上那感恩、幸福、满足的笑容。  去年冬天,我见到了居住在养老中心,一辈子打光棍的五保户袁亮,他是定安營村人,不识字,傻愣愣的,胖乎乎的,71岁了,十分精神。他穿着厚厚的棉袄,敞着怀,我建议他扣好扣子,他笑嘻嘻地说:“都是发的新衣服,一点也不冷。”说起日常生活,他有些激动,嗓门非常大:“我咋
期刊
时光骎骎,逝者如斯。  转眼又是一年六一。  看孩子们兴高采烈,盛妆表演,心中无比艳羡。真想亦如这些稚子一般,也将每一天的日子,过得欢天喜地,锣鼓喧天。溫一颗童心,慢煮岁月,把那些无忧无虑的年华,熬成时光的汤,细品慢咂,悠长回味。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所有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但很少有人能记得这一点了。  其实,不是不记得。  而是,即使记得了,又能怎样呢?  反正已经来不及了,反正已经回
期刊
亲爱的家:  一别多日,君可念我?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安顿好孩子,惜别了你,拉着行李箱踏上了说远不远却不知何时返程的旅途。回到了久别的校园,杏花满树,垂柳新绿,春意正浓。  第二天上午,学生也陆续归来,结束了漫长而不安的假期。教学依旧,人亦依旧,只是,校门从此紧锁,生活一改常态。我的两个教学班分成了四个,工作量增了一倍,日子万分充实,闲暇一刻难求。但是,眼前守着学生,心中感到了踏实。虽然假期一
期刊
李安民老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西装笔挺,精神矍铄,声若洪钟,说起大同铜器的历史与发展,他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根本不敢相信他就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说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传承,他更是目标寥远,自信满满。听着李老的讲述,我们与他一同走进大同铜器的历史过往。曾经辉煌 无奈衰落  李老说,大同铜器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铜器畅销全国。明清时
期刊
在云冈,天空如盛夏的地中海。被打翻的夜空,有星斗落入石头。  武周山横卧,令一片高原倾斜。五万尊佛像,如五万部书卷压皱时光。刹那成为千年,王公脱帽,饮食男女手捧竹简,短葛换了罗衣。  古人们来来往往,刻满难懂的字迹。篆书森立微笑,汉隶苍茫远望,而马上的魏碑来去,如雕刀砍削纵横,剖开石头,找寻历史的真身。  一把雕刀来自秣莵罗。肉身丰饶,等着大地来收割。  天地肥厚,而生民激荡,有如武周川的水波。 
期刊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  后性严明,假有宠待,亦无所纵。  ——《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  方山之陵的兴起  在山西大同北郊有一座山,名曰梁山。这个梁山跟水泊梁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只是近现代以来的名称,而回到16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它的名字叫方山,在它旁边不远处,就是西汉初年刘邦被匈奴人包围的白登山。  《魏
期刊
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一级巡视员、市总工会主席雷雪峰在成立仪式上讲话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大同市总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思践悟,见诸行动。  市总工会与大同泰瑞集团有限公司产学研结合,共建的大同工匠学院、农民工实训基地,7月10日,正式在大同市泰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挂牌成立。市人大一级巡视员、市总工会主席雷雪峰作主旨讲
期刊
收藏成痴  30多年前,高明远从单位辞职,干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对瓷器的收藏。当时,许多人对他的这一举动颇有微词:你又不是什么富有阶层,好好的工作不干,每天和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坛坛罐罐打交道,简直是不务正业,或者是思维有问题。  妻子坚决反对:那些坛坛罐罐家里堆得四处都是,又一个也不许动,简直把人气得没办法。还有,他一听说哪里有什么藏品,就不管不顾地一走十天半个月,家里啥也指望不上。无奈,妻子想
期刊
母亲出生在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西庄头村。小时候,每当母亲带着我回娘家时,我除了对村内的麻潢有兴趣外,还有一大兴趣就是喜欢站在村东的石坝上眺望几里外陡然而立、像石门一样的石门峪。童年的我一直想让母亲带着我走进石门峪,看看传说中的“系马桩”和“石佛”,但每次母亲总是说道:夏天会发大洪水的,千万别进去。因此,五十多年来,我一直未能走进石门峪,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光。  去年二舅病故后,二弟用车拉着我和妹妹去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