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隆阳区消除麻风运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山市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隆阳区进行消除麻风运动(LEC)的效果,为制定和改进适合我区麻风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消除麻风运动前后发现的病例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年至2009年共发现病例8例,平均每年发现1.6例,2010年发现7例,2011年截止2011年9月发现6例;2009年乡村医生麻风病知晓率47.8%,2010年末乡村医生麻风病知晓率为100%,2009年麻风病大众知晓率16.4%,2010年末麻风病大众知晓率为38.9%。结论:加强麻风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医生及大众对麻风病的知晓是早期及时发现病人,实现消除麻风运动效果,控制麻风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麻风; 消除麻风运动(LEC);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00-02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至少已经流行了二千年。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引起残疾的一大原因,曾长期被是为“不治之症”,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消除麻风运动是通过短期内开展强化麻风病防治,使医务人员及人民群众正确认识麻风病,掌握麻风病基本知识,充分发挥基层防保网的优势和特色,最大限度地早期发现隐藏病例,进行规范联合化疗,控制传染源,缩短患者发病和治疗延迟期,避免畸残。
  1 对象、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材料
  1.1.1 麻风病例:采用隆阳区2005年至2011年9月各年发现的麻风病例。
  1.1.2 乡村医生:隆阳区306个行政村,500名乡村医生。
  1.1.3 群众:随机抽取隆阳区25个乡镇村民,每村10人,共计250人。
  1.1.4 调查采用《云南省麻风病知晓率调查问卷》,共计10个问题,回答对8个算为知晓。
  1.2 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病例发现:主要采取门诊、线索调查和自报的方式对隆阳辖区内的病人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麻风病例诊断。
  2 结果
  2005年至2011年隆阳区乡村医生、大众对麻风病的知晓率与麻风病例的发现见表1。
  2.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1年每年各调查500名乡村医生和250名群众,2005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353名,知晓率为70.6%;2006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381名,知晓率为76.2%;2007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369名,知晓率为73.8%;2008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377名,知晓率为75.4%;2009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393名,知晓率为78.6%;2010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500名,知晓率为100%;2011年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500名,知晓率为100%。
  2.2 2005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36名,知晓率为14.4%;2006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43名,知晓率为17.2%;2007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34名,知晓率为13.6%;2008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48名,知晓率为19.2%;2009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46名,知晓率为18.4%;2010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87名,知晓率为34.8%;2011年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114名,知晓率为45.6%。
  2.3 2005年发现麻风病例1例;2006年发现麻风病例2例;2007年发现麻风病例1例;2008年发现麻风病例2例,2009年发现麻风病例2例,2010年发现麻风病例7例,2011年发现麻风病例6例。
  表1 2005至2011年各年乡村医生、
  群众知晓率及病例发现情况
  3 讨论
  3.1 麻风病在保山市隆阳区1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均有发现,截止2011年9月,全区共发现麻风病例207例,其中2005年至2009年共发现麻风病例8例,平均每年发现1.64例,2010年、2011年共发现麻风病例13例,平均每年发现6.5例。
  3.2 1989年-1999年隆阳区麻风病一度处于高流行状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麻风病专业防治队伍。2000年后,我区的麻风流行状况便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1],国家队麻风病的投入逐渐减少,以前的麻防工作队伍逐渐退出麻风防治一线,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从县级到基层都没有受到麻风病知识的专业培训,对麻风病的了解甚少,出现一些麻风病误诊、误治和漏诊,不但耽误了病程,致使畸残的发生,而且也引起该病在疫村的播散,同时大众对麻风病知识知晓更是缺乏,没有了麻风病线索报告意识。在受调查的2005年-2009年五年里,乡村医生对麻风病的知晓率平均最高仅为78.6%,群众对麻风病的知晓率最高仅为19.2%,因此,平均每年发现麻风病例为1.6例。2009年保山市隆阳区被列为云南省20个消除麻风运动县区之一,麻风病再次得到高度重视,在2010年年初,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区306个村卫生室108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系统培训,详细讲解了麻风病八大可疑线索;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单等媒介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普知识宣传,使麻风病知识在全区深入人心,减少大众对麻风歧视病现象的发生。我们因地制宜开展线索调查、群体及学校普查、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病人家属及团体体检等等,同时,综合医院对皮肤科医生加强麻风病知识进修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推出“报病有奖”办法,提高了大众对麻风病线索报病意识,增加了发现麻风病人的有效途径,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之目的,达到了消除麻风运动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建华,等.保山市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建议[J].云南省预防防医院杂志,2010,15(3):30.
  
其他文献
(深圳市光明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8106)    【摘要】目的:了解新区托幼机构卫生消毒情况和消毒效果,为我区托幼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光明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年上、下半年对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光明新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总合格率为72.92%。下学期监测合格率(76.07%)略高于上学期(68.68%)。结论: 托幼机构必须建立并落实消毒管理制
期刊
(1.贵州省惠水县中医院 550600 2.贵州省惠水县中医院 550600)    【摘要】目的:探究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以后改善临床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44名脂肪肝患者作为样本,针对不同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综合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44例脂肪肝患者临床治愈36例,治愈率达81.81%。结论: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引发脂肪肝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1浙江省义乌市赤岸中心卫生院 浙江 义乌 322003;   2浙江省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义乌 322000)    【中图分类号】R216.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71-02    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该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死因调查分析,可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为政府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及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
期刊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1470)    【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110例发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药物种类以及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措施。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导致
期刊
(河南省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医临床普内 河南 商城 46535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绞痛病患103例,其中有56例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5天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8
期刊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Hp)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其中主要是以雷贝拉唑此种药物为基础。方法:把我院经胃镜和病理的检查后,确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治疗组40例和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第1周口服雷贝拉唑,一周后,单独
期刊
(1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ICU科;2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DIC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降低DIC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11年间因产后出血并发DIC的20例患者的抢救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确诊DIC后及早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治疗,19例均抢救成功,1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时已发展为DIC
期刊
(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 红安 4384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内科保守治疗13例,治愈11例,死亡2例,病死率18.2%。手术治疗8例,治愈7例,死亡1例,病死率12.5%。结论:准确的病情程度评估,合理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急腹症
期刊
(河南省汝南县中医院河南 汝南 463300)    【摘要】目的:提高对婴幼儿捂热综合征的认识,观察患儿患病时的CT表现,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材料与方法:本组为在我院住院且有典型临床病史的22例婴幼儿 患者,全部进行CT检查,其中12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22例中有5例表现为阴性,其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实质 弥漫性或局限性低密度损伤,12例复查患儿均表现为弥漫性
期刊
(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 广西 北流 537400)    【摘要】目的 根据临床实践资料,总结小儿阑尾炎诊治经验,提高对小儿阑尾炎治疗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阑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治疗、治疗结果,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经治疗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均得到治疗,并痊愈,术后切口感染者1例,盆腔脓肿2例,2例一期行腹腔引流,术后3个月行阑尾切除手术后检查痊愈。结论 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