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涵建设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再思考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高校转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简单地引入几个企业,建立几个创新创业基地,聘请几个校外兼职教师?洛阳理工学院从教育教学自身规律出发,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出发,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出发,以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的抓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转型发展;专业集群;课程改革
  要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需要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必须对国家人才培养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层次的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然而,相当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目前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化、人才培养同质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培养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这就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源所在,因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建立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才是目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的途径与方向。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高校自身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校学科与专业对行业及地方经济贡献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校教师自身服务经济发展及贡献更多社会价值能力的提升。要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及师资能力的提升,具体的切入点就是:专业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笔者结合洛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专业集群建设,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对接产业,了解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发展趋势、管理模式、经济运行状态,调整专业方向的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方法等,确保培养的人才能直接服务相应产业与行业。因此,根据河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洛阳理工学院自身的特色优势,分析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问题,研究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研究制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的学科专业群规划方案,洛阳理工学院构建了建筑材料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三个专业集群。
  建筑材料专业集群:包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这些专业方向从建筑材料成型到建筑材料机械加工,从建筑材料施工及后期的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支持了该行业全产业链升级改造的人才需求。同时,建材本身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与强势专业,借助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围绕国家、省、市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性纲领文件,深入分析电子信息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切实开展电子信息技术学科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转型工作。以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通信工程为支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为定位;以物联网工程和工业自动化为对象;以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以提升工业自动化系统,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现代化城市服务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实现各专业之间交叉融合,培养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有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提升专业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贡献度。
  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集群:牢牢把握地方文化积淀与特色,以地方文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传承和弘扬河洛文化为基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围绕文化创意全产业链进行专业资源整合:将汉语言文学、英语、环境设计、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纳入专业集群,打破学科壁垒,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较强文化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洛阳民俗博物馆等实习基地主动对接,瞄准就业岗位,订单式培养大学生讲解员。财务管理专业与天瑞集团、河南中迈投资集团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满足职业要求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在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和教学环节,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时,要统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培养规格、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在联系上,审视原有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重点解决好各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整体优化知识结构,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体系,可根据行业与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灵活调整课程模块设置,实现特定规格人才培养,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变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内容。对每个培养标准给出准确而具体的内涵定义,以“素质”为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诚信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保持好奇心与想象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恪守并践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勤奋敬业的科学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了这样的具体内涵,就根据培养目标的内涵构建课程,实现矩阵。课程矩阵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平台。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教学要扎实、有效,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力求授课内容“精”和“实”,知识覆盖面宽;专业课程模块要把握主干,专业方向课要适应社会需求,凝练特色,以有限的课程模块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
  三、改革教学方法,关注过程与效果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将产教融合的方式融入课程内容,融入教学方法,融入人才培育模式,教学方法要以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为教学目标,以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实践为教学手段,开展基于项目、问题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引导广大教师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改革,建立多种、多阶段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改革以“少教多学”为指导思想,鼓励老师精炼核心知识点,合理安排课程时间,转换自身角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内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应用。老师教得更好、更少,学生学得更好、更多。
  教学改革的落实以“为理解而教学”为目标,深度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团队合作,并启发学生利用先验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元认知技能。具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有: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慕课”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项目与案例教学、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确保理论联系实践,引导知识有效应用;基于小组活动的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沟通、协作及与人交往、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先验知识的应用,等等。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是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行业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人才培养社会满意度的必然选择,是高等学校差异化发展、特色强校的必然选择。洛阳理工学院根据地区经济特点与自身特色,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找到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研究理论,希望能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
  [2]何光耀,黄家庆.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
  [3]陈传万,张宏喜,李晓东.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素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12).
  责编:晓 成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书院制改革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完人”、师生互动和全环境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弥补了传统专业教育的弊端。高校书院制改革对大学生习惯养成、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均产生了明显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书院制改革;意义;影响  近年,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兴起。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辅导员科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解决职业倦怠感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并指出了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需要从辅导员自身和外界环境营造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辅导员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多次出台文件和政策,鼓励和
期刊
摘 要:着眼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透过对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个案分析,指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浓厚氛围,并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教育引导、管理、资助、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基地建设等六个维度,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和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各高校围绕强化大学生学风建设
期刊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好这一育人载体,将长征精神传承到大学校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长征精神;高校;大学生;育人  80年前,中国红军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历时一年多,转战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完成了一次载入人类历史史册的伟大长征。长征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性
期刊
摘 要:地方史课程是高校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地方史教材、强化直观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历史专业;地方史课程;教学改革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增加地方史课程,不仅是史学教育内容的补充与完善,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投身家乡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郑州大学“河南现代史”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高校地方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成为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发展的新常态。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教学质量关乎本专业的长远发展。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全面评价学生质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三本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因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受到三本院校的青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推进,高校创业竞赛在高校内迅速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学生课外竞赛项目,通过竞赛也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生创业团队,但现阶段该类竞赛还存在部分不足。笔者结合从事创业竞赛的经验,提出优化创业竞赛发展的对策,对大赛发展会有裨益。  关键词:高校;创业竞赛;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创业竞赛逐步普及,成为一项高校学生竞赛的重要项目。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
期刊
摘 要:电气工程学科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科之一。以电气学科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的交叉与新兴学科,而国内本学科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与专业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理解电气学科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遵循电气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区域经济特征,定位于应用型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
期刊
摘 要:社会“审丑”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病态的社会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审美和学习生活都造成了消极影响。面对异化的“审丑”,我们不能熟视无睹。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融入”上下功夫,精心构筑“防火墙”,增强“免疫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社会“审丑”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路径  一、社会“审丑”文化: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亚文化 
期刊
摘 要:农业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以下举措:加强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与对口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建立就业基地;注重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提高学院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创业能力;联合办学;技能;诚信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河南省关于毕业生的就业方针、政策,不断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