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冬晚凋青白遗世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宋以降,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标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中国瓷器的走向。文人们乐于将瓷器赋予一种他们所认同的美学标准、拟人的审美情趣以及高尚的精神品格。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都被要求达到充满思想灵性和人文情怀。白菜纹瓷器的应运而生也就再恰如其分不过了。中国文人历来对白菜这种蔬菜极具好感,除了与其质朴不娇柔的特性有关,更大的原因还是来源于白菜青叶白茎,符合文人们清白无瑕、磊落坦白的精神寄托。古人常将白菜与松竹并称,寓意一种高洁的情操。
  中国儒家文化对君子始终推崇备至,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士大夫,又以成为君子为己任。作为君子,最重要的品质便是高洁独立。当这种情愫被赋予在白菜身上之后,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为它身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恰好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情感要求。白菜古名菘,意如松,“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如青松般凌冬不凋的生物特质被文人刻意放大,便成全了白菜的高洁寓意。
  白菜的高洁内涵让文人们无限发挥,但他们并不满足于以诗文画作来颂扬白菜的高风亮节,因此用青白两色在瓷器上描绘白菜样纹饰,就成了一种趋势。
  白菜纹在多种瓷器样式中被运用,例如盖碗、汤盅、碗、盘、碟、壶等诸多器物,如今皆有传世。
  白菜纹饰常见于明清两代的瓷器工艺中,在以构图繁密、里外满工为显著特点的明万历青花瓷中,白菜纹便被时常用及,成为主要纹样之一,然而仅按民间存世量来说,却尤以清中叶后期占据优势。
  明朝的白菜纹饰运用上,多出现在青花瓷中,对大型器而言,屡屡以边角纹样示人,而在小型器中则可独立承担瓷器的纹样主角。这些瓷器胎白花青,青色与白色完美交融,极好地突出了精致典雅、单纯静穆的瓷器风格,也不谋而合地借青花瓷的青完成了清白品格的白。
  到后来的清中叶以及晚期,白菜纹多用于粉彩瓷器中,粉彩是瓷器釉上彩的装饰手法,是一种深受珐琅彩影响的康熙年间的新式品类。此工艺在彩绘时掺入琉璃白,绘出的图案有种渲染效果,粉润非常。勾描的白菜纹饰多以叶子包裹器皿,呈莲花状张开,图案排列对称齐整,层层叠附,式样严谨扎实,色彩青白相兼,绿白相兼,叶筋描绘舒展,瓷质细腻润滑,釉色莹润饱满。或者独立成颗,叶形被适度夸张,姿态舒曼婀娜。
  虽然从传统角度着眼,粉彩色彩粉嫩,娇俏有余,沉静含蓄不足,没能有青花般如此完美的彰显传统文化的力量。但白菜这一题材屡次被应用提及,还是表明白菜寓意高洁之意,被各个层面接受认可的事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事物均被冠以各种美好吉祥的寓意和向往。白菜这种我们日常中最为常见的蔬菜也有幸跻身此列,加上与中国独有的瓷器组合,完美且和谐地彰显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人文情怀和高尚品德。
其他文献
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其牙纹坚实细密、色泽柔润、质地光滑、雕刻艺术精美,而备受世人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但是由于象牙的密度比较大,想要着色十分困难,即便勉强上色,三五年后颜色也会褪去。加上世界各地对大象的保护,象牙原材料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因此有关象牙雕刻的许多制作工艺今日都已经失传了,尤其
期刊
10月22日下午,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原来华人顶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20周年庆收藏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除了清玩雅集的会员外,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嘉宾们也应邀出席,让收藏大展异常热闹。  提及清玩雅集,在藏界可是大名鼎鼎。1992年9月在台湾成立的这家收藏团体,会员们因“博雅好古”从素不相识到相知,历经20个寒暑后,雅集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华人收藏家团体。雅集中的每一位
期刊
周抡园先生把传统的绘画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而且结合得很恰当,实在不容易! ——李可染  他的绘画个性强烈,表现力非凡。 ——李苦禅  他的画,完全从现实写生中提炼而来。 ——何海霞  纵观近现代中国画坛,有成就的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李苦禅等大家如雷贯耳,世人皆知。而在艺术上能与这些大家抗衡的山水画大师——周抡园,却一度不为世人所知,或知之者甚少。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周抡园艺术的美妙之处,也
期刊
清代的薛宝辰在《素食说略》里写道:“菘,白菜也,是为诸蔬之冠,非一切菜所能比。”菘是白菜的古称,本是最为寻常的菜蔬,之所以得名为“菘”,乃是因为白菜有着“凌冬不凋,四时长有,有松之操”的特点。  《诗经·谷风》里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这里的“葑”指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被认为是大白菜的祖先之一。关于大白菜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大白菜是南方的小白菜和芜菁杂交而成的产物;另一种观点
期刊
“咬得菜根,万事可成。”在文人画家的心目中,白菜或许是生活化的食材,但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那里,记载着他们关于高洁的记忆,承载着他们对于高洁的故事,更显示着他们之于高洁的追寻。无论古今,尽管白菜未必有多么贵重,但其中的气质与意蕴则不曾或缺,这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高洁意趣的勾连,在绘画史上,也算得上是一枝独秀了。  凡身  谈及高洁,想起的总是梅兰竹菊,苍天松柏,其中的高洁不假,但因为它们大多
期刊
备受关注的“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日前在台北落幕,这是该项活动首次从上海“移师”异地。为期3天的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收藏家、艺术家以及专家、学者等600多名,各路行家里手云集一堂,交流、切磋、研讨、展示……让这个两年才举办一届的收藏文化盛会成了全球华人藏家不容错过的一次大聚会。  本届大会以“收藏,回归人文的精神家园”为主题,据了解,近年越来越升温的收藏,也渐渐呈现出收藏与投资相结合的
期刊
画了千年的白菜依然在被画,只是画中出现了白菜从未有过的身姿;雕刻了几世的白菜依然被雕刻,但却换上了全新的材质。有些人买了一百斤的白菜,在一个冬天把它们吃完,也有人买了一棵白菜,用绳子拴起来,牵着当宠物。  从古至今,有关白菜的传说从未中断。今天,当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白菜依然是大众餐桌上喜闻乐见的食物;当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极尽可能,白菜却依旧以各种身份与造型出现在文化艺术生活之中。这份亘古不变
期刊
竹称“岁寒三友”之一,以其傲然翠色覆霜于三冬而不凋零,被文人们视为高洁、正直的象征,是上乘的雅物,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吟谈风雅对月酌觞时不可缺少之陈设,而以竹雕刻文雅风物,更成了文人们竞相追逐的玩好。其中,竹与白菜的结合更是达到了一种洁净刚直、无可比拟的精神追求状态。  白菜这一题材在竹雕中多有所见,封锡禄、邓渭、王梅邻、沈全林等竹雕大家皆有此类题材的笔筒、臂搁传世。其中,故宫藏封锡禄所制圆雕白菜笔筒
期刊
大自然的所有颜色似乎都幻化成了美石,白色的和田玉、绿色的翡翠、黄色的田黄、紫色的水晶、蓝色的青金石、黑色的煤精石……而玛瑙,不仅秀出了最炫目的红色,更将斑斓五色交织于一身,诠释着世界的美。  较早关于玛瑙的记载出自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玛瑙勒赋》,其序中说:“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  1994年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
期刊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798艺术区的租金大幅上涨,是原来的2.5倍。”“9年前我刚入驻宋庄的时候,一个大院子一年也就1000多块钱,现在平均要2万元,贵了20倍。”近来画廊界频频发出这样的怨声,各地画廊面对“涨租潮”似乎显得很无奈,一时间艺术区房租问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上。  哪里都在涨价  11月中旬,位于北京798艺术园区(以下简称798)核心区域的时态空间少了往日的喧哗,迎客的大门紧闭着。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