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贵州省福泉市哈鸡介(鸡场风山镇)边闷昂界(吹笙跳月的地方)大坝棉花土寨每年过两个年节。
  一个叫木佬年,又叫农历十月年节。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兔日至蛇日三天。老人们说,我们阿孟人(黔南州一支夷(彝)族人的自称),和木佬、仡佬、仡蔸是亲兄弟,是一个爹妈生的,大家都住在一起,有来有往,年节也就一起过了。
  过木佬年期间,要打糍粑、杀年猪、磨豆腐、接祖供祖,请家族、邻居和孤寡老人等吃年饭。要帮助无劳力人家打扬尘。杀年猪时,头要朝向东方,因我们的祖先来自有雪凌的东方的大海边,猪头朝向东方,表示这年猪是杀给老人们的。还得砍上三四斤重的肉多块,交给孩子用木棒挑起送给没杀年猪的人家,从小培养孩子爱护他人的美德。还得烧一颗红石,浸到盆里,沿壁跟脚边洒边唸扫除,扫你一切污浊都滚出,叫扫家。
  年节三天,人们互相吃请,大口吃肉,大碗喝洒,庆祝一年来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祝福来年更美好。大家围在火塘边,总结一年的生产生活经验教训,商量来年丰收的良策,消除一年来的疲困,鼓足干劲再往前……
  第二个年节叫过汉族年,同样要打糍粑、磨豆腐、杀年猪、扫家等。
  在过汉族年时,大年三十,要先敬狗。相传,古时,我们阿孟人有两个领袖,一个叫王阿平,一个叫兰阿越,他俩领我们阿孟人,苦吃苦做,开出四方田,种了四方地,家家不缺吃,户户不愁穿,小伙子个个壮,姑娘们个个俊,跳月坪上芦笙响,欢天喜地来跳月。突然来了一群外地人,抢我牛和羊,捆我妹烟(姑娘小伙)当奴隶,我们这两位领袖泪眼望天,求他们放过我们,五里要留一个,十里要留一双。这些人不听,双方便开战,对方得胜利。杀了我两个领袖,驱赶我族逃四方。开阳高寨乡,有一双胞胎男婴来不及抱走,肚饿挣扎滚下床来,时逢床下有一母狗正生狗崽,用奶救活这两个小孩,后面赶来的吴王二姓两位老人,看着可怜,抱了去,长大成人后,老人告诉他俩,虽然他俩姓了吴王二姓,但他俩是狗救活,是亲兄弟,阿孟人是知道感恩的人,所以,今后要记住狗的救命恩情,大年三十要先敬狗,你俩本是亲兄弟,不得开亲,乱了人间伦理。此后,大年三十先敬狗直传到现今。
  每年跟着汉族过年,比起过我们的十月年节更热闹,老家的人要在腊月下旬单日杀年猪,都打电话叫我去吃新鲜肉,又叫吃泼汤,对于老家的深情,我不可拒绝,也便去了。
  这吃了泼汤后,年节便算开始了。我便到侄儿家里住下来。三十夜敬狗的事,因家里没养狗,也就免了。
  因为我年已八十有余,算是老家的长辈,记忆中的老家过汉族年,老人们都将先辈们的不少规矩,融入到其中,变成是汉族的年节,也是我们阿孟人的年节,使这些遗风分不出是汉人的,或是东家人的,都叫过年便是了。
  大年三十吃了团圆饭,我坐在火塘边,再没见到侄儿们去砍吕贞树枝来放在火上烧。我问怎么不兴?我的侄孙便说,现在家家住楼房,都修了洗澡间,安有太阳能和浴霸,常洗澡,身上没了虱子更没跳蚤,兴爆跳蚤干吗(将吕贞树枝和叶放在火上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表示把虱子跳蚤都烧了,来年便没了),我只得认了,点点头表示同意。
  老家的青年们就都出门打工,不少人包了几万十几万的钱回家,少的也有一二万。八点过后,一个接一个地聚拢来,扯开麻将机打麻将。我说,开电视看春节晚会。他们说,尽都是些你说我说他说冲壳子,还没得我们云南贵州少数民族的唱歌跳舞好看。就都只顾打麻将,搓的麻将哗啦啦响,每打一颗,便將麻将狠击在桌子上,发出脆响的声音,看电视也看不好,只得睡觉。但麻将声吵的睡不着,便又起来在火塘边独坐。
  今年过年,很少有人放炮竹,仅有几家搞养殖和种植的赚三百来万,买了些冲天炮(礼花炮)来放。这冲天炮满天开花,响声不大,放上半小时左右便散了。小孩子们玩炮竹的也只玩一阵子,也都各自回家了。
  凌晨一点。这是井边烧香化纸敬井神,挑金银水烧茶供菩萨的时间。侄儿侄孙们只顾打麻将,没人记住这老规矩,我便喊我的侄儿去行这事。他笑笑说,现今家家都吃自来水,这自来水,是政府从龙井那面引来的,常年不断,不像以前担心干旱没水吃,靠敬神求菩萨保佑。我自认我的多问成了多余的了,也就不再多言了。
  十点左右,突然传来喊声:快救火!我赶紧到门前去看,见潘老冬家被火烧着了。我侄儿他们全都去救火。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把火扑灭。这时村上也来人了。我问怎么办?侄儿说,房子全烧了,是电线老化引起的。大家七手八脚,搭起了窝棚临时居住。村上也进行钱、粮、衣物等补助。外出打工回来的和在州里工作的吴声贵、吴家泉等几十人慷慨解囊,你几百,他几百地做了捐助,全都安排了,叫我放心。
  但人老爱怀旧,零晨一点,我又想起赶牛羊进圈,就是用准备好的绳索到屋后路上捆起一颗石头,拉着哗啦啦往圈里赶,口中不断地发出撵牛撵羊声,以寄希望于来年六畜兴旺。我侄儿说,现在耕田犁地已不用牛,用的是电铧口,一开动机器它就犁地了,要牛干吗?从前那些养牛养羊的山上,都种果树和四季花卉了,放牛牧羊的地不在,谁还养牛养羊?
  大年初一,是人们睡懒觉的日子,起床后,煮吊浆粑吃,将糯米粉搓成指姆大小,放到开水里,三四分钟它便飘了起来,舀起来,如果甜味不足,再放些白糖再吃,方便得很。我当然睡了个懒觉,九点左右才起来吃汤圆(吊浆粑),没事情便又睡。晚上,大酒大肉开始了,侄儿媳妇们煮了几大块腊肉和十多节香肠,喝的是金沙回沙酒,我不喝酒,只吃了一些腊肉和香肠了事。
  这时,打麻将的又开始了,搓的麻将声响成一片,我看一阵,便又去睡,真没意思。
  初二是上坟,是去给祖坟上供的日子,家家户户抄了菜,烙了大米粑,用提篮装了酒肉、香、纸、用背篼装炮竹等,上山敬供给祖坟。打麻将的才散伙上山拜望老祖公老祖太。我觉得希奇,小伙子姑娘们为啥都自觉了。一问,才知是如今求祖宗保的人特别多,当了官的,发了财的,考起大专的,录取成公务员的,都说是老祖宗的保佑,许多人还办酒席供奉祖人,报答他们的恩惠。特别是那些老板,花钱为祖人修坟立碑,一个比一个漂亮。所以为了来年更加招财进宝,成为更大的富翁,不去敬供祖坟行吗?难怪在这风气的促使下,求助老祖宗保佑的人便多起来了。   初二天的上午十二点,侄儿家门口突然开来五辆轿车和一辆货车,从车上下来二十多人。他们运来多只鸡,以及十多箍礼花炮。就都一一地走来向我问好,喊我做舅公。他们全都改装穿了时兴的汉族衣服,叫我全都认不出。他(她)们全都一一作了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她)们是我大姐和二姐的后代,大都来自远在30多公里的麻江县碧波乡渔冲寨我大姐和二姐的住地,其中有二三位从广东深圳打工回家过年的。他(她)们为的是前来看我,为我买了牛奶等礼物,二来为的是给我的父亲阿王吴道成,山寨抗日带头人,他(她)们的高祖舅父上坟祭拜的。他(她)们就都知道,1945年全民抗战期间,因我们山寨距离湘黔公路不到四华里,老人们十分爱国,自发地组织起来守护湘黔公路,不让日本鬼子通过侵占贵阳,做出不少感人的事迹。我曾写有《我的山寨的抗日战争》(组诗2l首),荣获“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沙家浜精神全国征文》”三等奖,荣获奖金3000元,大家和三亲六戚引以为荣。所以,他(她)们作为百姓抗日英雄的后代,也就感到格外的自豪,特地前来“屋量大量”(扫墓献上贡品)。我也要跟着去。但走到距离坟地五百多公尺时,实在走不动,便停下来看他(她)们前去。之后他(她)们到了坟前,烧了香纸,杀了鸡,一齐下跪后,接着放响礼花炮,任礼花在半空中爆炸弥漫的烟雾长达二十多分钟…
  我在老家,老记住的是初三初四起,至大年十五,姑娘们要到山边烧火烤糍粑吃,等小伙子前去唱情歌叫“等郎会”,便要到山边去看看。我的一个侄孙说,现今都出门打工,都在外面找对象,用的又都是手机,我们寨里的几个小伙,领了媳妇回来过年,沒领来的,留在远方,靠手机勾通,唱的是流行歌曲,谁来唱你这山歌。说的我只得坐下规规矩矩地烤火。
  在老家住了几天,便想到回城里的老窝看看,便叫侄孙开车送我回城。因我是独人独户,老伴在北京陪外孙女医病,年节时,来服侍我的侄儿侄媳也要给他们外婆拜年走了,我只得陪着电视机过年了。
  一个人冷冷清清,电炉又烤不热和,便到楼下看打麻将。麻将室升有火炉子,很暖和。可这些麻将迷个个脸红膊子粗,总想赢不想输。我坐下去看,她(他)们很不舒服,说些气话来驱赶你。什么要得输,侧边坐着个猫姑噜(抬眉抬眼的像猫头鹰似的),把你看的人比做猫头鹰。甚至撵你“坐开一点,各自烤火去”,奚落你不得不离开。
  回到屋,看电视,放的尽是些谈恋爱的事,这与我个老头无关,坐下读书看报,人老眼花,只看标题,看不清文内,很快便将几家送给我的报纸和刊物翻完了。想到人老要多活动筋骨,让血液流通,争取多活几年的道理,便下楼到街上去走走。
  这一走,走入了一片灯海,走入了一片辉煌,脑子里总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汇来抒写下去,这才感到真的老了,无用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2018年3月4日(大年初七)
  (责任编辑:李慧)
其他文献
云儿  今夜忽然想起你  没有伤感没有心跳  仅有的平静和祥和  如远去的船后慢慢游动的水纹  云儿  是我给你取的名  如夕阳边的留恋  如风吹过的温软  云儿  在我记忆的莲上  湖畔拉远的橹声是你  岁月里褪了色的衣袖是你  晨雪  经过一夜  大地背上了厚重的白色地衣  早起的行人  零碎的脚印乱了这片雪的纯洁  母亲拿着扫帚扫掉屋檐下的雪  雪花飘向她的头巾再抖落在她的臂膀  最后重重砸
期刊
大雪纷飞的日子  让自己消失在白茫茫的原野  捏一个雪人  在广袤的大地上  一起散步一起睡觉  可能你的身躯太小  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思念  我希望你能把孤独  留一半给自己  留一半给我  雪人总是要融化的  像我一樣。还像你一样  永生。冬天喃喃地说  不应该错过你  一遍又一遍  一朝又一朝  清晨和黄昏,在雪地上  住在你的梦里  当海子沉眠时  星空的光芒晃荡在它的怀里  当一个村庄睡去
期刊
张小娴在《三个A Cup的女人》里说到,舍得挑好内衣的多半是未婚女人,已婚妇人因为领到“长期饭票”而变得保守和松懈,内衣不是破烂就是不合身,可见它是检验女人性爱状态的晴雨表。  男人其实也一样,一条内裤都可以泄露出他的各项性爱分数,如果你有一双“金睛火眼”,就能轻易窥探出他的“性”能究竟有多棒!    干净度=性年龄    男人都是爱面子的动物,他们费尽心思,在外表、言行上装作很有自信,让女人相信
期刊
我到日本出差,办完公事后,就去找我的大学同学老李,老李和他的日本妻子到车站束接我。他们开的是一辆豪华皇冠车。老李告诉我,这车是租来的。连他家的房子也是租来的。“这里兴租,用时髦的话来说,叫‘租主义’。日本年轻人结婚,不一定要有房子、车子。房子大多是租来的,公司每月有一定的住房补贴。至于车,很多人也是租来用。有事就租,上班就坐地铁、公交车。”  正说着,老牵的妻子从车上取来被子和枕头。我说:“从刚才
期刊
母亲的老师  悄然而至的心情,通常都不是意外的,而是在它前来的道路上已经行进很久了。  (一)  一般说来,维系一个家庭、家族绵亘传承的是经纬两条线。经线是血缘,这是人类薪火相传而不可更改的关系,成为了家庭成员组成的基础。纬线为教化,这是人类世代进化中承受政教时风、知识授积、环境变迁的潜移默化而蔚然的家风,成为了家庭成员价值追求的立世态度。这样说,家庭和家族二者构成了—个个的基本特质。  具体到我
期刊
养父叫小祥,养女叫小英。  小祥一生未婚,40岁时,赶场走到半途,听到路边有婴儿啼哭声,便寻了去,见人包了一婴儿放在旁边树林里。他人慈心软,便抱回家来靠米浆洽白糖救活,是个女婴,取名小英。白天,他背在背上干活,夜来将女婴睡他手腕筋,形同瓜崽吊瓜藤。养女小英七八岁时,他又送到离家4华里的学堂读书。  小英从小懂事,养父每天捏一个饭团放在她的书包里,又拿零花钱给他到学校门口买米粉或面条配合饭团吃。小英
期刊
有人说在性爱方面,人类比动物高超地方在于人类对各种非自然的奇异体位和方式有着浓烈的兴趣,完全脱离了动物顺应遗传感召的单调乏味。我说去你的“人类热爱创造论”,人类的伟大就是明明可以采取各种人造的工具和机关,却偏偏弃人类文明而不用,只爱自然原始的器具牙齿、嘴唇和手指。  在讲究做爱艺术的印度,情欲的痕迹是女性最好的装饰,印度女人在下嘴唇上留下咬痕,就像我们在眼窝扫上眼影,印度女人在眉心点上朱砂(据说是
期刊
爱情这只鸟  二十四号那天,我把爱情鸟从前一天的黑夜里拉了回来。我的手稍微有些冰凉,但胸口却热得很。现在天已经亮了,爱情鸟用清水洗了个脸。它站在我对面的窗户架子上,即将飞走。  它对我说:“放心吧,我会把你的星夜和风都告诉她,把你的快乐忧伤也都告诉她。可我不能保证我还能再飞回来。一旦我拍动翅膀启程,你就要做好将再见不到我的准备。从这里到她那里,路途很远,我也许会死在半路:挨饿受寒,或是被猎人炙热的
期刊
从《光闪耀在你的枝头》到《住在凉山上》,我们知道,在大凉山,有一个人,用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的眼光,用自己一双经常在城乡的大道小路上丈量的脚板,用自己一双在键盘上敲打文字的手,多年来不停地在大凉山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和自己居所、工作地行走着、挥汗着、抒写着……  他就是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一个与文字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何万敏先生。  何万敏“抬头望天,从大师、大家、先贤、先驱们的初始文本,辗转探寻”,又
期刊
小序  传说,西部蜀山本是姐妹仨,大姐眉毛生得好看,叫峨眉,二姐一袭青衣,日青城,三妹发髻高挽如青螺,呼为螺髻。峨眉山云聚云散,遂成仙景,修成佛山。青城问山拜水,坐禅炼丹,成为道教之鼻祖。唯螺髻山出类拔萃于大凉山中,没有照过人影的山泉最清亮,依然保持着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生态,保持着少女腼腆的风韵。这一日,雨后飞瀑,漫山遍野如吹响牛角号,如呜响马布,如弹响月琴,如拨响口弦,如奏响竹笛,如唱响山歌,我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