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震群现场监测预报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89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前言 1989年10月16日02时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M_L=3.2级地震后,小震活动明显增强,10月24日21时该区又连续发生了M_l=4.5和4.4级地震,其后小震密集、频繁发生。由于该区处于库车—轮台地震危险区内,并且附近正在兴建克孜尔水库和有中外闻名的文化古迹——克孜尔千佛洞,因此,小震群一出现即引起高度重视。由地震局、阿克苏地区、克孜尔水库工程指挥部联合组成地震现场工作小组,开展震情监测预报和宏观调查工作。作出“本震群属非前兆震群,近期震区内不会再发生更大地震”的判断
其他文献
早在七十年代,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在研究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衰减规律时发现,余震频度在大致遵循大森—宇津公式随时间衰减背景上的增高,往往对应华北地区的大地震,于是提出了余震窗的概念。八十年代,我国不少研究结果相继指出,某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增高,与短期内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震有关,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王泽皋等人关于余震窗的研究结果,并且认为,这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富蕴水磨沟探槽的地层年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富蕴地区在新冰期第一期活动中气候干净,为寒冻荒漠植被;在大西洋期为暖干气候,生长了草原化荒漠植被;
将南天山地震带西段(喀什—柯坪)和西昆仑地震带作为统计单元,确定了各单元及所属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利用新疆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公式和美国西部地区的烈度、加速度衰减公式,推算了新疆地区的加速度衰减公式。根据时空非均匀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了阿尔塔什、公格尔、下坂地三项工程场址的地震烈度和地动加速度超越概率。
用周期图分析法,总结北天山地震带自1889年以来强震活动的规律,推测下一次强震活动的时间。通过5次后验表明,所用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的规律。
0 前言 1990年6月14日北京时间20时47分19.7秒,原苏联斋桑地区(东经85°03′,北纬48°06′),发生7.3级强烈地震;8月3日17时15分,该地区(东经84°43′,北纬48°29′)又发生6.8级强烈地震;随后10月25日7时38分16.7秒在乌苏发生5.2级、7时46分59.6秒又发生5.0级地震;11月12日,原苏联伊塞克湖又发生6.7级地震。1991年6月6日16时16
根据我国台网测定,今年1月至12月全球共发生M_S≥7.0级地震15次,最大地震为3月7日阿拉斯加湾M_S7.9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PDE》周报为M_S7.6)。有分析认为阿拉斯加—阿留申岛弧系地震带从1986年起开始活动,现今已进入了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几年的欧亚地震带,今年也进入了新的活动期,先后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 在全球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形势下,中国地震活动也进入了活跃期,发
对年负荷均衡分布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在确定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最佳倾角时,应综合考虑方阵面上太阳辐射量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极大性。建议采用夏半年(水平辐射量较大的连续六个月)和冬半年(水平辐射量较小的连续六个月)方阵面上所接收的平均日辐射量作为判断的依据,结合全年平均日辐射量,分3种情况来确定方阵最佳倾角。
本文讨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三次地震活动高潮幕和两次地震活动低潮幕中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强特征和近期发展趋势。
对本世纪以来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地震活动特点进行研究,认为M≥6.0地震活动有环绕盆地周缘分布的特点。可以将该区的强震活动分别分为两个活动阶段和六个活动时段。并对各时段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变进程和今后几年强震活动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正> 0 引言 利用地震波研究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用S波与S_P波的到时差来计算地壳厚度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 S_P波是由S波通过固体分界面后折射转换为P波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