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结硕果

来源 :资源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儿摆摊,每天能收入近百元,再加上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近日,在商丘市宁陵县郑路徐村村头的学校旁,88岁的郑传喜一边整理糖果摊,一边高兴地说道。
  郑传喜是郑路徐村的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家房子、水电相继完成改造,屋里添了家具、装上了空调,每月还能领到扶贫津贴和分红,顺利脱贫。
  郑路徐村是宁陵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定点帮扶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该中心从完善基础设施、抓好基层党建、大力发展产业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抓牢党组织建设
  郑路徐村位于宁陵县城东北,是一个典型农业村,全村235户7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55人。
  “村里不靠山也不靠海,贫困户要脱贫,村委就是最大的靠山!”驻村第一书记王喜庆坚定地说。
  3年来,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党务公开和资金公开,重大决策事项坚持通过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切实做到公开透明。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召开党员会议和群众大会,公开、公正选举村“两委”,补齐了成员职数,发展党员3名,培养村班子后备人员4名,全村正式党员达到25名。同时,为了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调村委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接受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
  “这两年我们村‘两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村支部书记路鑫感慨地说。
  完善基础设施
  “现在村里变化太大了,垃圾不落地,杂草不乱长,东西不乱放!”说起村容村貌,村委干部郑传军介绍说。
  3年来,在县林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一个个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相继落地,村里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主干道全部得到硬化,告别了晴天尘土雨天泥的现状,实现了通公交车的条件,村民在家门前就能坐上公交车。对全村饮用水网进行大范围改造,实现户户能通自来水,家家用上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协调新打机井近20眼,缓解了村里农田灌溉水力不足。对全村老化线路、网络和电视信号进行改造,实现户户通上安全电,家家用上优质网络和电视信号。加大工作力度对危房进行改造,并为贫困户改造了厨房和厕所。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配置执业全科医生,保障了全村群众日常基本医疗需求。为贫困户发放了空调等家电用品,使贫困户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激发脱贫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互动!”王喜庆介绍说,为了解决“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引导贫困户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驻村工作队还注重加强与贫困户的情感互动,根据户情制定了一户一情精准帮扶计划,分类定性,因户施策,确保贫困户按计划成功脱贫。
  为增加贫困户收入,3年来,驻村工作队先后为7名贫因户安排了护路员、公共服务宣传员、护井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先后组织12户贫困家庭参加了养殖分红,每年每户可分红1500元;为65岁以上贫困老人办理孝善基金补贴;为贫困养殖户每家发放补助1000元;为种植经济作物的贫困户每家发放产业补助每亩200元,推动实现了贫困户低保全覆盖。
  “王书记他们救过我的命,我们就像亲人一样!”76岁的贫困户郑学增激动地说。因为瘫痪,他常年在床,夜间用电暖器取暖时,不小心将被褥点燃,不能移动的他只能大声呼救。此时,正在村室值班的王喜庆和村干部闻讯赶来,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场将其救出。事后,又对其损毁的房屋进行修缮,帮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激发贫困户的斗志,村里开展了‘十星’农户评比,通过邀请身边先进户、模范户现身说法、分享经验,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王喜庆介绍说。贫困户成功脱贫是第一步,拓展增收是第二步,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和村“两委”一起,利用村子的地理優势和村民的种植经验,引导农户发展特色葡萄、大蒜种植,并逐渐向规模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实现村民稳定增收。(作者单位: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其他文献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2019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  在持续推进卫星观测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方面,成功发射5米光学业务卫星和高分七号两颗陆地遥感卫星,形成高光谱业务和亚米级立体卫星遥感观测能力,在轨陆地卫星数量增加到10颗,高光谱数据整体获取能力提升50%,立体观测能力实现从1∶5万到1∶1万的跨越。  在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面,省级卫星中心由2018年的9个增加到2019年的31个
期刊
麦收时节,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摇曳。麦田里机声隆隆,一臺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中原粮仓”迎来收获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多年来,河南坚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实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过1300亿斤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为保
期刊
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建立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工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完善财政和社会资金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制度,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各级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监测监管手段,按照《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工作规程》,针对中央财政支持专项相关资金、地方财政支持专项相关资金和社会资金等三类资金,围绕资金下达、绩效
期刊
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地以便民利企为出发点,立足现有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基础,今年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力争用1~2年的时间,构建形成上下联动、属地优先、部门协同、省级统筹、国家支持,基于信息共享集成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  《指南》明确,“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登记信
期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优化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
期刊
“三夏”时节的中原大地,麦浪翻滚,遍地金黄。伴随着自南向北的收割机的轰鸣声,河南8500万亩小麦在6月中旬前已经颗粒归仓。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面对小麦病害、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特殊而难忘的2020年夏季,“中原粮仓”河南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作为产粮大省、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责无旁贷。无论疫情防控形势多么严峻,经济发展如何头绪繁多,河南始终
期刊
“自国土三调开展工作以来,焦作市400多名调查人员早出晚归,冒酷暑、战严寒,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用双脚丈量着全市4071平方千米的大地,用双手绘就家园的底图,出色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焦作市三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土三调工作启动以来,焦作市三调办坚持数据真实是调查的生命线,认真对照要求倒排工期,采取措施严格监管,在内业数据分析、图斑提取和外业核查、外业成果整理入库等环节加强检查,扎实推进国
期刊
“过去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手续齐全了还要等好几天才能办好。现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精简申请资料,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我这抵押登记业务一天就办完了,真是方便快捷。”近日,在济源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正在办理业务的市民张先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切实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机制,着力打造
期刊
近日,《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围绕营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7方面31条意见,其中,多项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意见》强调,加强自然资源的产权保护。规范自然资源交易流转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贯彻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要求,推进确权登记制度有效实施。修改完善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司法解释,全面促
期刊
近年来,虞城县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扶贫工厂、创业孵化园、分散式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项目,并配套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村室、文化广场、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脱贫攻坚项目用地指标和资金日益紧张。  为解决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难题,虞城县自然资源局立足本地实际,活用自然资源政策,以空闲宅基地拆旧复垦和水工用地治理为突破口,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项目用地指标和资金难题。  工作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