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光学钻孔地震仪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由于几个技术上的问题,使地震仪难以在深钻孔中有效使用。深井或地热井中的温度,使钻孔内的机电式地震传感器不能长期使用。多道地震信号的传输,或者要求限制孔内传感器的个数,或者要求有电子接口电路。小型的机电式地震传感器,由于其低频响应受到限制,不适合于对天然地震活动的全面研究。从原理上讲,纤维光学地震传感器则满足上述要求。本文报道了一种纤维光学钻孔地震传感器的样机,这种仪器与水平和垂直1赫地震仪,以及在短期地震通频带5Hz≤f_(seismic)≤30Hz 条件下工作的 Guralp CMG
其他文献
迄今,地震活动性的前兆性变化在大多数成功的地震预报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没有哪一种变化是地震预报的王牌。一些前兆变化是事后分析发现的,另一些则是成功的地震预报所依
本文介绍了杭州湾及其邻近地区近年来在地震地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同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日本有关地震预报的辩论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辩论的中心是,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的可能性和如何进行地震预报。辩论的重点问题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地震预报计划有无进展,地震预报计划的评价、前兆现象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经验性地震预报的前景、地震预报阶段的科学性、作为预报依据的资料和地震预报计划的改革等问题。
<正> 据联合国估计,从现在到2000年,我们这个星球将经历好几万次破坏性的滑坡、地震、大火灾和龙卷风;10万次洪火灾害;百万次雷雨;几百到几千次热带气旋和飓风、海啸、干旱、
<正> 如果向岩石施加应力,则如图1所示,与膨胀的开始相应,从破裂应力的50%—60%开始大量产生 AE 活动,在应力增加的同时,发生量也加速地增加,最终达到破裂。这是一种自茂木(19
<正> 所有科学都立足于少数基本学说之上;对地震学来说,最基本的莫过于认为地震是断层上的剪切位错了。在本世纪60年代又新增加了一个学说——自相似性。就是说,除了大小的标
浑沌理论与自然灾害的预报密切相关。在气象学方面,已对浑沌影响预报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其结论是:①影响是有时间期限的,超过这个期限影响才重要,不超过则不重要,这个期限称为预报期限;②一个确定的系统,尽管可能出现浑沌,但并非就毫无规律可循,其一段时间的总体特征又可能有某种确定性,叫作统计规律,这是可以预报的;③对于天气预报来说,实际的天气实况出现的时间相对于早期的预报时间来说,具有不可预测的偏离,
随着日本地震预报计划的逐步实施,似乎是地震前兆的异常现象正扎扎实实地积累起来,根据这些现象,出现前兆的经验规律也正逐步明确。1.前言迄今为止,在日本观测到的“似乎是地震前兆的现象”(以下简称为前兆现象)的报告数量已超过700篇,仅最近5年来的报告就超过160篇。这些报告涉及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地球电磁学、地球化学等广泛领域。目前,随着这些资料的积累,地震前兆现象的性质正在逐步明确。笔者认为,地震预
现代物理学和系统科学的进展给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地震预报问题的提法将有所改变;确定性预报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作为耗散结构的震源的结构、特性及功能的研究将深化人们对地震过程的认识。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地震过程中线性区向非线性区过渡的测震学指标或其他指标的研究,震源内外本底涨落的研究,非高斯分布的随机涨落的加剧,子系统的协同与相干,描述系统有序度的参量研究等,将开辟新的预报途径和方
负责制定地震预报计划的日本测地学审议会(文部省),已开始对第6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1989——1993年)进行技术评价。说到该计划起始点的1989年,很多人都会回忆起这一年7月发生过的“伊东近海震群乃至海底火山喷发”的一系列冲击性地壳活动现象。正因为如此,这次技术评价引人注目。目前,虽然日本国民对地震预报寄予很大期望,但在他们中间仍怀疑“地震预报能否真正实现”。一般研究人员也有“地震预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