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素质教育;柔性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11—0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区别于过去而适应于未来,他们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充分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呢?现代管理学中的“柔性管理”理念,为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一、 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励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其最大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它主要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方式,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讲究的是内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这种管理方式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进行人性化教育,实施柔性管理。
二、柔性管理的途径
1. 采用情感化管理,树立平等意识,解放人性,倡导“无错误教育”
情感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的一种手段,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培养其健全人格。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杜绝盲目地给学生的非理智行為“定性”,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关照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失误行为,并巧妙地想出让学生避免失误的办法。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多想想作业是否布置得多了,教法是否合理,学生有没有真正听懂。同时,还要从家长的教育方式去关注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往往受家庭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应认真寻找问题的根源,主动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严格自律,给子女施加良好的影响。
2.实施分层评价,开展“扬长”教育活动
从鼓励的角度指出学生行为表现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宽松的心境下,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对待学生的总体评价,教师要坚持做到抓住“闪光点”,找出“新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凸现出来。最爱打架的那个男同学,在田径场上可能遥遥领先;爱撒谎的那个男同学,画画特别棒;总是拖拉作业的那名女同学,文艺活动能力连老师都自叹不如……只要抓住学生的独到之处,给予鼓励,并且在班级中实行“星级奖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扬长式的评价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3.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氛围
开展柔性管理,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积极营造家校一致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们时时受到赏识、处处得到激励。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也可定期邀请家长进校交流,增加家校交往密度,使柔性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积极引导学生做集体的主人,让学生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对班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班上的事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这种团结紧张、民主和谐、思维活跃、情趣盎然的柔性管理氛围里,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就会得到较好的熏陶和塑造,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落实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11—0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区别于过去而适应于未来,他们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充分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呢?现代管理学中的“柔性管理”理念,为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一、 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励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其最大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它主要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方式,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讲究的是内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这种管理方式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进行人性化教育,实施柔性管理。
二、柔性管理的途径
1. 采用情感化管理,树立平等意识,解放人性,倡导“无错误教育”
情感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的一种手段,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培养其健全人格。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杜绝盲目地给学生的非理智行為“定性”,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关照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失误行为,并巧妙地想出让学生避免失误的办法。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多想想作业是否布置得多了,教法是否合理,学生有没有真正听懂。同时,还要从家长的教育方式去关注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往往受家庭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应认真寻找问题的根源,主动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严格自律,给子女施加良好的影响。
2.实施分层评价,开展“扬长”教育活动
从鼓励的角度指出学生行为表现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宽松的心境下,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对待学生的总体评价,教师要坚持做到抓住“闪光点”,找出“新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凸现出来。最爱打架的那个男同学,在田径场上可能遥遥领先;爱撒谎的那个男同学,画画特别棒;总是拖拉作业的那名女同学,文艺活动能力连老师都自叹不如……只要抓住学生的独到之处,给予鼓励,并且在班级中实行“星级奖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扬长式的评价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3.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氛围
开展柔性管理,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积极营造家校一致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们时时受到赏识、处处得到激励。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也可定期邀请家长进校交流,增加家校交往密度,使柔性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积极引导学生做集体的主人,让学生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对班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班上的事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这种团结紧张、民主和谐、思维活跃、情趣盎然的柔性管理氛围里,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就会得到较好的熏陶和塑造,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落实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