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養老產業前景廣闊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養老消費便在其中。會議指出,要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探索建立產業基金等養老服務,制定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的稅收政策。政策不斷加碼有助於大陸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分析人士指出,老齡化人口的快速增長為養老產業帶來發展機遇,並開始吸引地產商、專業養老機構等各路資本關注。
  養老產業的百萬億「藍海」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顯示,大陸已經處於老齡社會初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釋放了老齡產業的發展空間,未來大陸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根據預測,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其中,大陸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幾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2014年至2050年間,大陸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到33%左右。可以預測,大陸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當前,中國大陸老齡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良好,市場需求逐漸釋放,市場供給不斷擴大,社會力量參與老齡產業的熱情日益高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老齡用品業市場日漸升溫,老齡用品、輔具和保健品等需求持續旺盛;老齡服務業發展持續加速,以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為主的老齡服務業成為市場投資熱點,老齡房地產業市場供給走旺,以房地產開發企業、保險公司等為代表的各路資本競相投入。
  大陸養老產業的四大發展問題
  在看到大好形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大陸老齡產業發展還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組織發育遲緩、產業政策不明晰等問題。其中4大問題較為突出:
  第一,養老服務發展單一,服務功能技術均薄弱。目前大陸養老產業市場的發展十分單一,主要集中在養老所、福利院等,只能簡單的照顧老人起居,給老人進行簡單地醫療自理等。而其他的例如老年用品、老年公寓、老年護理、老年療養、老年文化、老年娛樂、老年家政護理等多種養老服務及配套服務業還處在起步階段。雖然老齡人口的增加為老齡產品生產企業創造了無限商機,但是,民營養老機構發展艱難也成為不爭的事實。養老服務行業利微,且前期基礎建設投入巨大,資金短缺是社會辦養老機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巨大的市場需求與相對滯後的產業發展之間形成巨大反差,市場呼喚養老服務產業的破題。
  第二,老年醫療資源不足,費用超承受能力。據調查,目前在醫療衛生機構住院病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病人為老年人,其中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住院老年病人比例更高,達到或超過二分之一。然而,老年特色門診偏少,在農村,則更缺少專業的老年醫療服務,老年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且老年患者人均住院費用遠遠超過非老年患者的人均住院費用,雇人護理等各項費用較大,常常超出其承受能力。
  第三,養老護理人員缺失和專業技能不達標。數據顯示,在所有家政服務專案中,唯有老年護理,特別是失能老人護理工作難得有人願意做,節假日更加明顯。專業養老護理員稀少,大陸養老護理員真正持證上崗的只有10萬人,但需求量上千萬。
  第四,居家養老基礎薄弱。社區對居家老人健康和養老需求資訊庫的建立,以及社區互助養老中心和家庭式互助養老點的建設都很滯後,依託社區服務網絡,整合家政、物業、餐飲、物流等服務資源,讓市場廣泛參與服務老人的格局更是少之又少。
  需求旺盛 商機凸顯
  有觀察人士表示,養老服務的提供有幾種模式,一是靠政府,二是靠市場,三是社會組織。長遠來看,如果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交由市場來做的方式顯然是最理想的。
  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斷上漲,不少老人或其所在家庭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可以承受養老服務。但關鍵是這種服務能否讓其認可和接受。如果養老機構的服務能滿足需求,或可考慮適當提高收費,這也是養老機構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
  而現實的情況也是如此。據調查,目前入住率高的養老機構多是區級、鎮級養老機構。這些機構服務水準高,除了基本的日常照料之外,還關注醫療、康復、精神娛樂,特別是社工情感疏導服務,因此老人自費入住率高,甚至出現老人排隊等候、床位供不應求的現象。相反,部分小型村級敬老院,儘管收費相對較低,老人自費入住的意願也不大。
  對於部分身體或智力有殘疾和障礙的老人來說,入住養老機構幾乎是一種「剛需」。觀察人士表示,在人口老齡化的同時,老年長者殘疾比例也在逐漸升高,這些老人需要更為專業的養老護理服務,這些專業的服務也是普通家庭難以自我提供的,入住養老機構成為他們較好的選擇之一。
  此外,老人對入住養老機構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社會資源走進養老機構,使社會人士了解到養老機構的服務模式,展示出老人在院生活的多元化特色,改善了老人及家屬對傳統敬老院的不好印象,入住養老機構的意願也在不斷增加。
  在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加大對老齡產業扶持的新形勢下,養老產業作為老齡社會條件下的基礎性產業、支柱性產業和戰略型產業,既是未來大陸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老齡經濟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挑戰的戰略選擇。目前,在大陸已經有許多企業進軍養老業,包括養老地產、養老服務等,養老產業新鏈條的雛形慢慢浮現,可以預見「銀髮浪潮」已經來襲,大陸養老業勢必會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其他文献
蔡英文最後一哩路的「兩岸論述」,究竟是掌握在華府手中?或是中國大陸?抑或是台灣島內?對於這則問題,蔡似乎已有定見。確切地說,蔡的兩岸論述具體作為,應是向華府尋求「告解」;對北京則是「敷衍」;至於對台灣民眾乃是「交待」了事。之所以如此,起因於蔡深知「兩岸論述」得不到美國「背書」,她將得不到台灣民意的支持,也無法獲得北京當局善意回應,於此蔡縱然贏得2 0 1 6年大選,亦是她主政時代危機的開始。故而蔡
期刊
今年會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殺戮最厲害的一年,今年大陸食品產業會有明顯的分水嶺,挑戰市場能力是廠商勝出的必備要件。  解析:  統一過去做很多努力,但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市場的學習能力超過想象」,過去只專注在「品類」的經營,沒有重視「品牌」的經營,2014年開始真正回歸品牌經營,因為「品牌」才能創造進入障礙。統一2014年在飲料及茶市場都出現了衰退的表現,羅智先指出,同業競爭不是最大的問題
期刊
受大陸「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利好刺激,港股近來升勢持續,再創7年新高。一個月以來每日成交2 0 0 0億港元以上已成港股新常態,因此,股民均認同港股迎來發展的「大時代」。  接觸香港股市的人都清楚,自從「滬港通」計畫實施,抑或即將到來的「深港通」方案落實,大陸和香港股民在「港股大時代」可謂是翻雲覆雨。無論大陸的大媽還是香港的師奶,甚至大陸的大學生和香港的「8 0後」,都成了炒股專家。有些港青豪言
期刊
自從蔡英文成為民進黨2016年大選唯一候選人以來,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問題始終被各界關注。社會普遍認為,「最後一哩路」對蔡英文之所以重要,不僅是蔡英文對2012年「敗選的總結」,而且也是蔡英文一旦執政台海兩岸能否平靜的關鍵。  在形勢比人強的現實情況下,蔡英文2014年4月9日、15日連續兩次對「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表態。雖然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不改其一貫的「高來高去」風格,但是看在社會大眾眼裏
期刊
據研調機構IHS調查,2014年前10大太陽能模組廠全球市占率為49%,其中,7家廠商來自大陸,2家日本廠商,1家美國業者。天合光能超越英利綠色能源,躍居全球太陽能模組龍頭。IHS表示,大陸是全球最大市場,其太陽能模組廠在日本及美國等其他地區也有不錯表現,這是大陸業者能夠持續主導全球太陽能模組市場的主因。2015年全球太陽能裝置量可望達57GW規模,將較2014年成長30%。IHS預估,全球製造廠
期刊
儘管IMF並沒有明確說加入SDR的貨幣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貨幣,但是大體來講邏輯關係也是接近的。今年政府將推進三方面改革,努力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解析:  首先,要使境內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但是在有關的法規條例、自由程度上還有缺陷。比如,大陸居民到海外投資證券或者其他金融產品還需事前審批,這個已經準備要改革;境外居民投資大陸金融市場產品,主要是通過QFII,方便程度和靈活程度也不夠。2015
期刊
今年春節過後,不管你走到大陸哪個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不管你遇到的是同學還是合作夥伴;不管和你坐下來的人從事是哪個行業;不管和你謀面的人是男是女、是官是商、是老闆還是一般員工……幾乎每個場合,每個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你炒股票了嗎?倘若回答是肯定的,接下來就會問:你買哪支股票?有什麼好股票推薦?如果再進一步交流,就是彼此對相關股票「一針見血」的分析和頭頭是道的「股經」交流。  不管怎麼看,不管怎麼
期刊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能不加思索地描繪出「國際政治隊形」——美國站在老大的位置,一呼百應地對身後小弟吆五喝六;緊緊圍繞在其身旁的,就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歐美價值共同體」,在核心以外「跑龍套」的就是日本、韓國等「亞洲小弟」;再周邊的就是越南、菲律賓、台灣這樣的「小嘍啰」。這個「政治隊形」自二戰以後,一直都這樣「有序」地維持著、運行著。  可是,英國近來的一次「失常」舉動,立刻打亂了這個「政治隊形」——英國
期刊
政策波動背後的房地產市場趨勢不會改變,「白銀時代」已經確定到來,房地產市場不會重現2009年的井噴情景。  解析:  過去幾年來,萬科多次反復強調房地產行業「白銀時代」已經到來,其內涵之一是,在白銀時代,房價單邊上漲、行業規模快速膨脹的局面已經結束;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水準正在向社會平均水準看齊。對當下的市場來說,雖然3·30新政力度很大,但在存貨水準仍居於高位的情況下,房價難以馬上發生變化。  多
期刊
大陸投資環境惡化、外資對大陸失去信心撤離的說法並不符合實際。大陸政府今年將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對外開放。外資在大陸仍然大有作為。  解析:  2014年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8%的情況下,大陸利用外資逆勢增長了1.7%,利用外資的規模也首次成為全球第一位。在新常態背景下,大陸政府積極利用外資政策並沒有改變。  2015年大陸的外資政策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要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市場准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