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穿刺溶栓桥接血管内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来源 :卒中与神经疾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颈动脉穿刺溶栓桥接血管内技术治疗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一2018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患者138例,观察组(69例)行颈动脉穿刺溶栓结合血管内技术治疗,对照组(69例)行静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技术治疗,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诊治、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mTICI)量表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l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缩短,取栓次数减少( P250 min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穿刺溶栓桥接血管内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减少取栓次数,缩短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进而提高血管成功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鞘内移植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大鼠松解术后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双侧椎板切除术十鞘内注射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卢彤景卢彤景是环保志愿者,业余摄影家。20世纪60年代,卢彤景从山东老家来到内蒙古包头市矿务局,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从那时起,拍摄了大量的内蒙古优美景色的照片。20世纪80年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比较2组年龄、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