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工作在整个新闻工作中起着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重要作用。报纸版面体现着编辑的个人风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版面的编辑风格都提倡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与统一。因此,编辑的理念创新尤其是主题理念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版面的思想性是主题理念的核心
版面的主题就是版面的中心思想,确立版面的主题理念就要在其思想性上做文章。这里有三个途径可以考虑:一是从政治上把握中心,二是从内容上把握中心,三是从形式上突出中心。
从政治上把握中心思想,是“政治家办报”的要求,不只是要求政治上的不偏差、不含糊,而且还要力求政治上的导向性、鲜明性,这是锤炼版面主题思想的第一选项。对此,我们必须从全局上、大局上认真把握。
从内容上把握中心思想,是对编辑统筹能力的考验,是版面编辑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总体把握。内容对版面中心的总体要求是版面的热点相对集中、枝节尽可能凝练,这是锤炼版面主题思想的客观基础。
从形式上把握中心思想,是编辑个人业务水平和学识能力的综合体现,总体要求是在标题区的大小、栏目的布局、文稿之间的和谐统一等方面下够工夫。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使政治意识得到更好的体现,也能使内容在反映中心思想时更准确、更有力、更集中。
编辑思想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如果说版面的形式是客观的感官效果,那么版面的内容就是主观的智力凝聚。感官效果是表,智力凝聚是本,表里如一的追求从编辑接到稿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面对一沓待选的稿件,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断、炼、化、合”。
断,就是编辑对各类稿件的新闻价值作出判断,由此决定取舍的功夫。能不能“断”好,是版面编辑综合分析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断的内容主要是稿件的政治性、导向性、典型性、知识性、群众性等新闻性方面的内容。具体到一篇稿子,就是要对其优劣、真假、是非、美丑等做出初步的估价。这个估价的正确与否、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一篇稿件的取舍,甚至于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炼,是断的延续,是编辑对各类稿件进行修改和加工,为其锦上添花的功夫。能不能炼好,是编辑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文字基本功的客观体现。炼的内容是“三修”:修补——补主题或内容的不足,修正——核查政策、事实、观点的真伪,修饰——锤炼文法、文字、文理而使其畅达。
化,是编辑对一篇稿子要做的最后的工作,主要是制作新闻标题,精炼新闻导语,协调全篇结构,点化新闻主题。在具体工作中,编辑既可以化繁为简,也可以化简为繁;既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化零为整;既可以化局部,也可以化整体。总之,要通过“化”的功夫,出韵味、见精彩,进而烘托出版面主题。
合,是真正的版面编辑工作的开始,就是把各种稿件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构成版面的观感和神韵。要想“合”得好,就必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全局和局部、政治要求和业务要求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统筹兼顾。
版面主题的体现要力求多样性
版面主题的体现决不是单一的、无序的,也不应当是单调的或零碎的。结合编辑工作实践,我们可以在标题、内文、栏目、按语、栏花、线条、图片等多个方面,调动一切智力、能力和权力,使版面主题的体现既能百家争鸣,又能百花齐放。
通常的做标题的办法是在字数长短、字体大小、字形粗细等方面想点子,这些也是正常的或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当前新闻版面的信息化、冲击力、整体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应尝试这样一种办法,即以一个栏目或整个版面为要素,统一规划,注重标题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调。
超常规的办法也有。比如,如何解决版面容量和规模效应之间的矛盾呢?一般情况下,对开报纸的一个版面要求尽可能地容纳13篇以上的文章,这样平均下来,一篇稿件的字数就不足千字,有的甚至只有一二百字,然而当前报道的总体性或规模性趋势又自然地提出了大、整、重的要求。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力量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在栏目上做文章,即寻找一组稿件之间的共性,通过共性的张扬实现较大的冲击力。
当然,线条的运用、图片的处理、短评的配合等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
新时期的版面设计趋向于内容为王
不少地市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周口日报总编室近年来倡导一种“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所谓内容为王,就是具体到一篇稿件、一个栏目、一个版面,都要体现出内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体现出主题的明确性和集中性。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为王,不否定形式的重要性,而形式是否重要或者说是否能体现出重要性则要看内容与形式的联系是否紧密、服务是否到位。
稿件是版面编辑各项工作的基础,实现内容为王的第一台阶是对稿件进行选择。编辑人员选择稿件应做到“一符合三贴近四优先”,即辨别稿件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斟酌稿件内容是不是贴近实际,是不是贴近生活,是不是贴近群众;同时,要优先编发那些富有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接近性的深受群众关注或切合群众需要的稿件。随着报业发展市场化的深入,这一原则性要求将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
周口日报总编室在探讨内容为王时,首先倡导的是“厚题薄文”,即“大题短文多板块”,通过做标题尤其是副标题,以较短的语言概括主题内容,整体看起来像一个可爱的大头娃娃,从而实现内容为王。这一做法实现了版面容量的最大化和读者需求的效率化之间的矛盾消减,很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南方一些报纸这几年形成了另一种风格,即“钢筋结构大窗户”——线条的运用以粗黑为主,上下相交,左右相连;版面上的照片以大幅为主,讲究震撼效应,就像楼房的落地大窗户一样。笔者以为,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实现内容为王,而内容为王可能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理念。
形式的唯美与内容的味美要完美结合
单就形式而言,唯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单就内容而言,味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本质。形式的唯美和内容的味美在一体和谐的前提下,前者应该而且必须服从于后者。
形式的唯美要求编辑必须有一定的美学修养,造“美”情趣既要有一定超前性又要有一定的接受面。读者的认可才是编辑追求形式唯美的第一目标。
内容的味美要求编辑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尤其是发现美、提炼美、欣赏美、传播美的执著爱好和品位修养。传播的效果应是编辑追求内容味美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新闻传播的规律上狠下工夫。这就涉及稿件的选择问题,对此,我们一般提倡:着眼于宣传大局,不凭个人好恶;权衡利害轻重,不拘一格选用;区别轻重缓急,适当照顾平衡;充分选用来稿,团结广大读者。在此基础上贯彻编辑部方针,完成宣传报道计划。
重视版面编辑的主题理念,这是一个成熟的编辑必须遵循的做版思路。主题理念是版面的灵魂,是编辑手中必须牢牢抓紧的武器。这一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是应当而且必然要在实践中完善的。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
编校:郑 艳
版面的思想性是主题理念的核心
版面的主题就是版面的中心思想,确立版面的主题理念就要在其思想性上做文章。这里有三个途径可以考虑:一是从政治上把握中心,二是从内容上把握中心,三是从形式上突出中心。
从政治上把握中心思想,是“政治家办报”的要求,不只是要求政治上的不偏差、不含糊,而且还要力求政治上的导向性、鲜明性,这是锤炼版面主题思想的第一选项。对此,我们必须从全局上、大局上认真把握。
从内容上把握中心思想,是对编辑统筹能力的考验,是版面编辑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总体把握。内容对版面中心的总体要求是版面的热点相对集中、枝节尽可能凝练,这是锤炼版面主题思想的客观基础。
从形式上把握中心思想,是编辑个人业务水平和学识能力的综合体现,总体要求是在标题区的大小、栏目的布局、文稿之间的和谐统一等方面下够工夫。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使政治意识得到更好的体现,也能使内容在反映中心思想时更准确、更有力、更集中。
编辑思想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如果说版面的形式是客观的感官效果,那么版面的内容就是主观的智力凝聚。感官效果是表,智力凝聚是本,表里如一的追求从编辑接到稿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面对一沓待选的稿件,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断、炼、化、合”。
断,就是编辑对各类稿件的新闻价值作出判断,由此决定取舍的功夫。能不能“断”好,是版面编辑综合分析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断的内容主要是稿件的政治性、导向性、典型性、知识性、群众性等新闻性方面的内容。具体到一篇稿子,就是要对其优劣、真假、是非、美丑等做出初步的估价。这个估价的正确与否、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一篇稿件的取舍,甚至于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炼,是断的延续,是编辑对各类稿件进行修改和加工,为其锦上添花的功夫。能不能炼好,是编辑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文字基本功的客观体现。炼的内容是“三修”:修补——补主题或内容的不足,修正——核查政策、事实、观点的真伪,修饰——锤炼文法、文字、文理而使其畅达。
化,是编辑对一篇稿子要做的最后的工作,主要是制作新闻标题,精炼新闻导语,协调全篇结构,点化新闻主题。在具体工作中,编辑既可以化繁为简,也可以化简为繁;既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化零为整;既可以化局部,也可以化整体。总之,要通过“化”的功夫,出韵味、见精彩,进而烘托出版面主题。
合,是真正的版面编辑工作的开始,就是把各种稿件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构成版面的观感和神韵。要想“合”得好,就必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全局和局部、政治要求和业务要求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统筹兼顾。
版面主题的体现要力求多样性
版面主题的体现决不是单一的、无序的,也不应当是单调的或零碎的。结合编辑工作实践,我们可以在标题、内文、栏目、按语、栏花、线条、图片等多个方面,调动一切智力、能力和权力,使版面主题的体现既能百家争鸣,又能百花齐放。
通常的做标题的办法是在字数长短、字体大小、字形粗细等方面想点子,这些也是正常的或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当前新闻版面的信息化、冲击力、整体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应尝试这样一种办法,即以一个栏目或整个版面为要素,统一规划,注重标题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调。
超常规的办法也有。比如,如何解决版面容量和规模效应之间的矛盾呢?一般情况下,对开报纸的一个版面要求尽可能地容纳13篇以上的文章,这样平均下来,一篇稿件的字数就不足千字,有的甚至只有一二百字,然而当前报道的总体性或规模性趋势又自然地提出了大、整、重的要求。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力量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在栏目上做文章,即寻找一组稿件之间的共性,通过共性的张扬实现较大的冲击力。
当然,线条的运用、图片的处理、短评的配合等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
新时期的版面设计趋向于内容为王
不少地市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周口日报总编室近年来倡导一种“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所谓内容为王,就是具体到一篇稿件、一个栏目、一个版面,都要体现出内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体现出主题的明确性和集中性。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为王,不否定形式的重要性,而形式是否重要或者说是否能体现出重要性则要看内容与形式的联系是否紧密、服务是否到位。
稿件是版面编辑各项工作的基础,实现内容为王的第一台阶是对稿件进行选择。编辑人员选择稿件应做到“一符合三贴近四优先”,即辨别稿件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斟酌稿件内容是不是贴近实际,是不是贴近生活,是不是贴近群众;同时,要优先编发那些富有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接近性的深受群众关注或切合群众需要的稿件。随着报业发展市场化的深入,这一原则性要求将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
周口日报总编室在探讨内容为王时,首先倡导的是“厚题薄文”,即“大题短文多板块”,通过做标题尤其是副标题,以较短的语言概括主题内容,整体看起来像一个可爱的大头娃娃,从而实现内容为王。这一做法实现了版面容量的最大化和读者需求的效率化之间的矛盾消减,很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南方一些报纸这几年形成了另一种风格,即“钢筋结构大窗户”——线条的运用以粗黑为主,上下相交,左右相连;版面上的照片以大幅为主,讲究震撼效应,就像楼房的落地大窗户一样。笔者以为,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实现内容为王,而内容为王可能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理念。
形式的唯美与内容的味美要完美结合
单就形式而言,唯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单就内容而言,味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本质。形式的唯美和内容的味美在一体和谐的前提下,前者应该而且必须服从于后者。
形式的唯美要求编辑必须有一定的美学修养,造“美”情趣既要有一定超前性又要有一定的接受面。读者的认可才是编辑追求形式唯美的第一目标。
内容的味美要求编辑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尤其是发现美、提炼美、欣赏美、传播美的执著爱好和品位修养。传播的效果应是编辑追求内容味美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新闻传播的规律上狠下工夫。这就涉及稿件的选择问题,对此,我们一般提倡:着眼于宣传大局,不凭个人好恶;权衡利害轻重,不拘一格选用;区别轻重缓急,适当照顾平衡;充分选用来稿,团结广大读者。在此基础上贯彻编辑部方针,完成宣传报道计划。
重视版面编辑的主题理念,这是一个成熟的编辑必须遵循的做版思路。主题理念是版面的灵魂,是编辑手中必须牢牢抓紧的武器。这一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是应当而且必然要在实践中完善的。
(作者单位:周口日报社)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