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道德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对“道德”予以界定: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道德是社会的道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本文将以书法为例,谈及书法与道德。艺术创作者应把美和善统一在一起,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艺术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的生活中正确处理好涉及到的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才能使艺术真正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艺术;道德;书法
  我是书法专业的同学,会谈到书法和道德的关系。书法相对于其他艺术而言,书法艺术更加抽象,书法往大了说通过时代精神、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以及人生经历体现出的,往小了说书法是由章法、结构甚至是笔画线条组成的。所以说书法艺术具有其独特性。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书法家作品的风格,不会影响其在书法上达到的高度,如后面会提到的王羲之的书风与他的性格相同潇散秀逸;颜真卿的字如他的字威严有庙堂气;宋朝大奸臣蔡京虽然道德方面被人唾骂,可他在书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书法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书法家的道德会影响世人对他的接受程度,如王羲之、颜真卿、岳飞等他们书法受到世人大众的推崇;蔡京等人却是相反的。在后面会详细谈到书法和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任何艺术,不管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还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总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人们的道德生活,因此,艺术作品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内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的手法来反映人们的道德面貌。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于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艺术中的道德内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那些再现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如文学、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受道德的影响然更加明显。文学作品在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古人说:“书者,心之迹也。”这就是说,一件书法作品,往往熔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作者的道德和情操。清代刘熙载说得好:“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里所说的“志”,也就是指一个书家的人品道德和志向。
  书法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祖国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学书首须人品高”,从学书者的生命成长角度来看,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重于学书技能的积累和提高。因此,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探索和挖掘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做到自娱自乐,充实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历史上一些大书法家,大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气节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使人们获得较多的教益。比如,王羲之的那种高雅闲适的风致,颜鲁公那种端庄刚毅的气节,苏东坡那种旷达豪放的气概,祝允明的风流潇洒,郑板桥的不同流俗,邓石如的朴质敦厚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体会到这些优良品质。
  王羲之的那种高雅闲适的风致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二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
  颜真卿是唐朝名将,虽官拜平国公,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斗争,不怕丢官弃爵,甚至献出生命,他是忠义之士、殉节之臣,他的字之所以千古流伟,为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他那博大的胸怀、刚强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坚实的功力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气节鼓舞着人们。
  然而,在一些艺术家的眼中,美与善却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所谓艺术行为就是标新立异,以怪诞的、背离社会伦常的行为达到令人咋舌的效果。剥去这些怪诞行为艺术的外衣,其实留下的是内容的贫乏、对生命的亵渎以及对人的发展的阻碍。
  而品德不好的人,即使他们的书法写得再好,也不为人们所宝重。据传,宋代四大书法家本来是苏东坡、黄山谷、米蒂和蔡京,就是因为蔡京人格不好而易为蔡襄。再如宋代的秦桧、明代的严嵩和近代的郑孝胥等,他们并非不善书,但就是因为他们是奸究之徒,人们看到他的臭名,就已感到厌恶,哪里还有兴趣去欣赏他们的书法艺术呢?所以“文人不能无行”,作为一个书法家,也不能无行。
其他文献
很多人我想都不怎么愿意去读这样一本书,记得作家阎连科的一篇散文里,我也看到他曾经几次的放下又拿起放下又拿起这《百年孤独》,我一直在疑惑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对这样的小说产生兴趣?虽然我找不到确定的一个答案,但在我心中隐隐约约的感到,过去我们“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始终影响着我们。  因为这种影响,我们大多数人喜欢读的小说,要不是现实主义的小说,这种小说对历史和现实有着一个清晰的反应和写照,在一个千百年
期刊
摘 要:声乐作品《玛依拉变奏曲》是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基础上,由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胡廷江运用花腔的创作技法将作品进行了变奏,并由青年歌手常思思运用民美唱法进行演唱,深受广大群众喜欢。中国民族声乐在当今国际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量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艺术成果进行二度创作,也由此开辟了中国民歌创作的新道路。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创新;变奏  一、《玛依拉变奏曲》的创作背景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期刊
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是音乐实践中的三大重要环节,然而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的基础,创作的背景与社会和时代的息息相关,表演是创作和欣赏的中介环节,欣赏则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音乐创作的灵感与其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如歌剧《白毛女》它是由鲁迅艺术学院老师与学生集体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这部中国的新歌剧已经成为了红色经典。在政治上,1942年5月2日,在陕西延安毛泽东曾发表《在延安文艺
期刊
我对于曾国藩的认识是从初中开始的,那时,老师在讲解近代历史——洋务运动这一课时,提到了“刽子手”曾国藩。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深入,尤其是在上研究生学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人物史以后,我对曾国藩认识更加深入了。因此,我通过阅读何国松主编的《曾国藩传》及其《曾国藩家书》后,谈谈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和识人取人之道。我想,这对于当今快节奏工作、生活、学习的人们来说有可取之处。他的治学之道和识人取人之道为成功
期刊
摘 要:鲁迅的《肥皂》自发表以来颇受争议,评价两极分化。在这篇极短的小说之中,却蕴含着鲁迅对于人性、对于社会诸多问题的思考和讽刺批判,全文无一褒贬之词,但讽刺之意却力透纸背。从题目到内容、从结构到语言,形成了一张讽刺的密网,这足以见鲁迅高超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鲁迅;肥皂;讽刺艺术  《彷徨》中的《肥皂》自发表以来评价褒贬不一。贬斥者认为它其貌不扬、毫无特色,如李长之说:“《肥皂》的毛病则在故意
期刊
摘 要:B&B是一种源自欧洲农村的旅游业,他们存在于世界各地,如何使民宿注重提供住宿与餐饮的同时,配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让游客享受多姿多彩的体验,使其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继续焕发新时代的魅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我以敦煌为选址地点,思考设计过程中如何处理民宿所需要的居住建筑空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问题,通过大量提取敦煌壁画中传统纹样素材、壁画故事以及模拟壁画中的家具,展现出古代的生活场景,使其融
期刊
摘 要: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剧坛与银幕上,《龙须沟》堪称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以对比鲜明、真实质朴的手法,通过对生活于北京一条臭水沟旁的下层劳苦者解放前后生活巨大变化的成功描写,真实生动地揭示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群众疾苦和人民群众真心真意拥护新政府的全新主题,为新社会高唱了一曲热情洋溢的颂歌。其作者老舍(1899一1966)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期刊
1961年,正当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创作停滞,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墨西哥小说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那个夜晚,我读完了第二遍佩德罗·帕拉莫》才躺下睡觉。自从我在波哥大一家凄凉的学生公寓里谈卡夫卡的《变形记》那个可怕的晚上以来,我还从没有这么激动过……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一样经久不衰。”《佩德罗·帕拉莫》是一部极为深刻,极为
期刊
本文概括的讲述从商代青铜器出现到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工艺。青铜器是诞生于人类文明的一种器物,最早出现在六千年前的苏美尔文明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其中最早期的青铜器代表是雕着狮子形象的大型铜质刀。青铜器是由红铜与锡的合金制作的青铜合金制成的一种器具,在两千多年前逐渐被铁器所取代。青铜器早期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是一種世界文明的象征。四千多年前的中国青铜器开始发展,并且制作精美,器型众多,在世界青铜其中享有很
期刊
摘 要:梦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是虚无缥缈的泡影,却又能引发人无穷尽的创造灵感。尤其对于文人来讲,这种由梦境带来的创作灵感表现的更为明显,本文就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仅存的七阙记梦词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词人梦中所体现出来的隐性情感。  关键词:顾太清;记梦词;梦中人;梦中事;梦中景;暮年之梦  梦以它特有的神秘感受到古今文人的青睐,他们对梦情有独钟,借其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来表达情感,这些与梦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