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陶瓷器的修复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ne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还原古陶瓷器原样,为研究提供数据和依据,现代研究人员对古陶瓷器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修复还原。当下为何研究人员如此关注修复?研究人员如何在检查、清洁、连接、补充和着色等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修复文物?未来修复的潜在趋势是什么?本文结合在江苏省文物保护实验室中心工作的经验和相关出版资料就上述内容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  陶瓷;修复;保护
   中国是陶瓷大国,China一词即源于此。古陶瓷器是当时历史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并且在不同时期均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从文物修复的角度来讲,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对于提高文物艺术和文化的研究价值有着较大帮助,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工艺发展提供更多信息。民间之前有时会通过钻洞和添加修补物进行修复,主要是为了器物能恢复使用功能。自1888年柏林皇家博物馆第一个文物修复实验室诞生开始,陶瓷修复开始进入科学研究阶段。
   我国陶瓷器修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用于文物收藏市场等商业目的需要,3D打印等现代技术的引入使得修复陶瓷器从理论上来说,可以达到真品的完美复制。但在修复实践当中,如果过度使用现代技术,就会使古陶瓷的外貌出现较大变化,而且这种修复往往会伴随着对原始文物的损坏,也会引发各方争议。其实,古陶瓷修复的主要目的应该既要容易被公众识别,便于展览、鉴赏,也应该便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尽管对于博物馆里的参观者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能从远处欣赏这些华丽的工艺品,并不介意微小瑕疵。但是,那些用于科学用途的文物应该得到更严格的修复,因为任何细节都可能对未来的研究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合适的修复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江苏省文物保护实验室中心,陶瓷器修复也已经引入机器等现代化技术,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作业。本人在实践当中全程参与了陶瓷器从破损的状态到修复完整的过程,这种修复一般经过以下流程:
   (1)查看。每一件古陶瓷器都要建立档案,通过拍照、记录相关历史、寻找考古证据。在此之前还有其它步骤,包括注册、图像保存、收集缺陷图像和原始数据等。
   (2)清潔。为了保持陶瓷器的完美状态,如果这些文物刚刚被发现,通常会把它们放在筛上,用流水进行清洗。如果是在固定的地方清洗文物,则还要记得更换干净的水。为了避免高浓度药物在小片多孔的文物中扩散,研究人员通常也会先用一些水对陶瓷器进行湿润。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就应该注意管理机器,以避免损坏陶瓷器,并为每一台机器挑选合适的刷子。
   (3)黏接。黏接有两种方法,如果文物完整无损,研究人员通常只会用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类似502或807。如果缺少了一些部件,就需要用石膏来弥补。(通常还会有另一种选择:环氧树脂,但因为环氧树脂通常需要10个多小时才能干燥,这使得它在做简单的工作时显得不那么实用。
   (4)补缺。黏接后的残缺部位需做补配复原处理。在用石膏进行修复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软塑料包裹住文物的完整部分,从而得到一个模型;然后把塑料放在残缺部位,用石膏溶液填满裂缝(这里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待石膏定型后,将多余的部分切除打磨,直到表面没有细微的差异。如果操作够熟练,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进行建模。之后将滑石粉与502胶混合,用石膏均匀覆盖表面,再用砂纸进行一轮打磨,以确保平整。
   (5)上色。研究人员给修复后的部件上色,使它们在颜色和纹理上与原来的部件相同。研究人员通常使用矿物颜料与釉料的混合物。在正式操作之前,会先用白色盘子试一下颜料;然后均匀地涂在表面上。这个过程中会使用两种工具:喷枪(0.2 mm或0.3 mm)和筛,区分不同情况使用。使用喷枪时,压缩空气被吸入喷枪形成了负压,导致颜料被拉到枪口,然后被吹落,颜料呈粉末状覆在陶瓷器表面;最终在干燥后,它可以稳定地留在陶瓷器的表面。使用筛的方法与喷枪类似,需要研究人员用筛分离颜料,使颜料从刷子上能更均匀地覆盖到陶瓷器表面。
   在实验室的实践中发现,由于引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工具,比如3D打印、VR及现代检测技术等技术选择和发展,陶瓷器修复的效率和效果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利用现代技术时,仍应注意不同技术对陶瓷器的影响,依然要遵循修复过程中可逆转的原则。在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时,一定要仔细考虑它们可能产生的遗留问题,不能贸然使用。陶瓷器修复不仅仅是为了修复,而更多地在于研究陶瓷器本身,以更有效地发挥陶瓷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在江苏省文物保护实验室中心工作古陶瓷修复的社会实践,对古陶瓷器的修复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参与修复后的多件陶瓷器基本保持了修旧如旧、原物呈现的面貌,在博物馆的展览展示中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钟新.古陶瓷修复技艺在当代传承的载体与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8):62-64.
  [2]蒋道银.古陶瓷修复研究——兼谈良渚黑陶双鼻壶及明宣德青化扁瓶的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1):56-59,68.
  [3]刘欢.古陶瓷文物的修复构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84-85.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五氯化铌为铌源,利用静电纺丝、溶剂热和氨气还原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具有毛刺状的氮化铌纤维,浸泡盐酸多巴胺在纤维表面包覆纳米碳。结果表明,制备纤维为四方Nb4N5相,纤维表面具有毛刺状结构,有助于增加接触界面,提高有效电荷转移效率,提高样品的比电容,可达212.16 F·g-1。  关键词 氮化铌;纤维;毛刺结构;超级电容器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9209474和E20212
近几十年来,基于紫外光(UV)降解污染物的技术因具有环境友好和性价比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虽然大量研究聚焦于催化材料和光反应器的优化,光解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应用仍十分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忽略了光解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UV技术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讨论了限制光解技术应用的3个关键化学问题,包括:共存化合物(包括可溶解性有机物、阴离子、阳离子和投加药剂)的未知影响;反应副产物(如含卤、含氮和含硫有机物)的生成及毒性变化不确定性;自由基定性定量鉴定方法的不稳定性.
摘 要 依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结合地方“宜兴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探索传承基地的建设路径。通过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学术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传承形式,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助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优秀文化传承范式,形成优秀文化传承品牌,促进优秀文化传承传播。  关键词 传统文化;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
通过分析城市现状管道高水位运行成因,阐述管网高水位运行对城市排水系统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明确提出源头清污分离、完善管网清淤养护、优化运行模式等污水设施有效补短板策略,为改善城市管网高水位运行现状提出现实且有效的途径.
以山东省县级合流制区域为例,通过开展以流量为主的在线监测,对管网运行风险、水量平衡、入流入渗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后续管网进行视频检测的重点区域.应用结果表明,前期开展在线监测,能够降低区域排水诊断的综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摘 要 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进数字辅助教学改革,也使传统文化产业类的课程教学模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德化产瓷区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展开分析与研究,以期推动地方特色产瓷区的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改革,并为产瓷区资源合理利用与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探索等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德化产
针对家电厂房设计特点,介绍某家电工厂的给水排水和水灭火系统设计,总结了该项目在这两方面的特点,注重供水的卫生、提升供水的可靠性、关注节水节能、重视维护管理.就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屋面虹吸雨水系统中天沟的计算方法,指出了该系统在厂房应用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在厂区总体雨水排水设计上,采用最小坡度解决平原地区雨水排水口淹没流的问题,对厂房边集装箱车停放区域低洼处的排水处理中结合了雨水利用;探讨了厂房大空间、功能混合和仓库多种堆放方式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提出了厂区内露天液态气体储罐区的消防设计解决
摘 要 水彩是一种较为人所熟知的绘画方式,陶瓷自古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彼此相异,却又有共通之处。本文从水彩与陶瓷的起源和特性为切入点,探讨水彩与陶瓷装饰融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彩;陶瓷艺术;融合  0 引 言   自古以来,艺术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艺术见证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屡变星霜,承载着人类感觉情绪的起承跌宕,在泱泱时间长流之中,艺术以一种独特的姿态与时光并肩行走,演化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