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骼保养的关键点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子骨”不是简单的文学修辞,而是道出了一个人体生理的秘密:身体健康,落点在“骨”上。对于女性来说,一生都要养骨,而且有几个关键点。
  0~29岁:增加户外活动,多吃奶制品
  30岁以前,都是骨量的储备期,到35岁,骨量储备会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在30岁以前,骨量储备得越多,以后能“用”的骨量就越多。
  中国女性的“护骨”应该从0岁就开始。首先,要适当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晒。因为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而增加日晒,则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其次,摄入足够的优质奶制品可以达到补钙的目的,最好少喝碳酸饮料、咖啡和浓茶,因为这些东西会影响钙的吸收。
  30~39岁:学会减压,当心药物风险
  30~39岁的女性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压力非常大,不少女性还会在这一阶段完成生育的重任,因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减轻压力。因为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
  2.当心药物风险。因为压力增大,会导致免疫反应明显,使用药物的概率增加。而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等病的皮质甾类药物等会干扰钙质的吸收,从而损害骨骼健康。
  3.孕期补足钙。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吸收大量钙。如果女性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0~49岁:注意月经异常
  女性进入40岁后,骨质开始缓慢下降,而且,大多数女性会在45~49岁这一阶段绝经。这一阶段的女性需注意:
  1.注意月经异常和保护卵巢。月经不规则意味着骨密度开始下降。而且,不像男性骨密度下降相对比较缓慢,女性的骨密度下降大多是突然的,由于破骨细胞的作用,钙的流失会加快。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要尽量推迟卵巢的衰老,尽量别做全宫切除手术。
  2.当心两个“骨质窃贼”。40岁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发生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多,这两种疾病都是“骨质窃贼”,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50~59岁:定期检测骨密度
  50~59岁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年龄阶段,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骨量快速流失。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增加钙摄入量。50岁后,女性每天所需的钙总量为1000~1500毫克。
  其次,定期查骨密度。女性绝经后应每隔3~5年查一次骨密度。
  第三,注意背痛。如果出现背部突然疼痛,最好上医院检查,以防骨折发生。
  60岁以上:当心骨折注意补钙
  60~69 岁这一阶段的女性跟 70 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相比,更容易骨折。因为这一阶段的女性,一方面骨量流失了,但活动能力相对仍然较强,因此,骨折风险会相对增加。 70 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由于整个身体功能下降,更要注意钙的补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速度,同时补充维生素 D 。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玉米、番薯、土豆、小米、糙米、燕麦、黑米……这些五谷杂粮,在我们印象里总是和“健康”“营养丰富”“低热量”“膳食纤维”等词联系在一起,有些人甚至经常把五谷杂粮当主食。营养学专家不赞成天天把粗粮当主食吃。想天天吃也可以,但是一要看年龄和健康状况,二要控制量。  粗粮和细粮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是把“双刃剑”。从好处说,多吃点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调节血脂
目的 探讨超声波在输卵管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使用超声对上述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