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治疗爱滋病相关综合征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概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我国爱滋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方法:将近年来国外用干扰素治疗爱滋病的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大剂量干扰素主要用来治疗爱滋病有关的卡波济氏肉瘤及淋巴瘤,小剂量的口含干扰素主要用来改善与爱滋病有关的一些临床症状。结论:在治疗爱滋病的过程中,我们也可试用干扰素的注射剂型和口含片剂作为爱滋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爱滋病(AIDS)病例以来,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因此,寻找一条治疗AIDS的有效途径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外除研制齐多夫定(AZT),双脱氧肌苷等药物外,还在探索干扰素在治疗AIDS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机理。干扰素在我国治疗AIDS方面未见中文资料,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我国AIDS的治疗提供信息资料。
  有研究表明,干扰素是机体本身抗病毒的一种内源性武器,临床上使用的干扰素按来源分为α、β、γ3型,主要来源是天然和人工基因重组技术,剂型有注射剂和口含片剂2种〔2〕。其在体内发挥抗病毒作用的3个环节是:干扰素的诱生,细胞抗病毒状态的建立和其作用的表达〔3〕。研究表明:干扰素可用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HIV阳性患者,与AIDS有关的卡波济氏肉瘤(KS)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其并发症主要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弓形体病、鸟分枝杆菌综合征、KS及淋巴瘤等〔4〕。临床上治疗AIDS的方法主要有3种〔5,6〕:① 对已经被HIV病毒感染的细胞使用抗病毒药物。② 试图重组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 给予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在循环系统内使病毒失活,从而阻止它造成深部感染。
  截止1996年已有11个抗HIV病毒的药物批准用于治疗AIDS。目前多使用AZT或双脱氧肌苷等作为治疗药物,同时也在不断开发新的抗HIV病毒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和抗生素一样出现了HIV病毒的耐药菌株,为了解决耐药性的问题需要开发出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由于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可作为治疗AIDS的辅助药物。Poli的实验表明干扰素能抑制HIV病毒在慢性感染细胞系中的表达。在英国,α干扰素已获批准治疗AIDS有关的KS。
  1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和AIDS有关的KS
  KS是AIDS的显著临床特征,是发生在HIV抗体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在美国AIDS患者中KS的发生率为11%~15%,发生部位多见于下肢、躯干上部、头颈部、硬腭、喉粘膜、枕部及耳廓周围等部位。
  1.1 用干扰素单独治疗 Mitsuyasu〔6〕认为,当干扰素单独使用高剂量(>20mu/m2)时,对KS的有效率大约为30%,而低剂量时几乎无反应。通常,干扰素的用法为肌肉或皮内注射,持续2或3个月,有反应的患者剂量可调整至3次/周。用干扰素单独治疗KS最适宜的时间尚不知道,但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最少得持续2~3月才能判断是否有效〔7〕。
  1.2 干扰素和AZT联合治疗 AZT为核苷类似物,是最早批准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该类药物还包括双去氧肌苷(ddI)和双去氧胞苷(ddC)〔8〕。
  Ⅰ期试验提示,干扰素和AZT联合用药的最大耐受量为α干扰素9×106IU/d,加AZT100mg,q 4 h〔5〕。Fischl〔9〕对56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发现有效率为47%,平均存活期延长,而且干扰素的用量也低于单独使用时的剂量。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单独用干扰素,还是联合治疗KS,有效率除了与干扰素的剂量有关外,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例如α干扰素不能用于CD4+淋巴细胞数<2×108/L的患者。Rogerio等认为:CD4+淋巴细胞数<2×108/L时,联合治疗KS,缩小后也易复发。
  两者联合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丧失,体重减轻等。
  1.3 干扰素和化学疗法联合治疗 干扰素和化学疗法聯合使用,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副作用加重〔8〕。Gill等报告的21例患者用阿霉素、博来霉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再使用干扰素,结果仅有2例患者对干扰素的治疗有效。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用干扰素联合化疗,发现85%的患者因KS的加重而死亡。因此,不管是两者联合治疗或是化疗之后再用干扰素治疗都是不可取的。
  2 大剂量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恶性B细胞淋巴瘤 与AIDS有关的淋巴瘤发生率大约为15%,该病预后不好,平均存活时间为4~7月。Shapiro用α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5例患有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7 d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Bergmann等〔10〕也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了5例HIV阳性患者的恶性B细胞淋巴瘤,干扰素的用法为3×106IU/d,im,用1周,然后改为3次/周,丙种球蛋白的用法为每2周1次,400mg/kg。3~6个月后,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不久又复发,但发现其存活时间有所延长。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
  大剂量注射用干扰素的副作用与AIDS相关的并发症相似,包括寒颤、发热、肌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度疲倦和白细胞减少等。
  3 低剂量口含干扰素治疗AIDS
  有研究发现,口腔粘膜存在有干扰素受体,舌下含化干扰素可激活并提高IFN的治疗作用,而且不被消化道的各种酶所破坏,使患者容易接受。基于这种原理国外已将口含的干扰素试用于AIDS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Obel等〔11〕将3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人,其中16例接受口含干扰素的治疗,16例仅采用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在入院2~4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出院,其余2例患者在入院18~42 d后死亡,对照组均在入院4周后死亡。这些结果表明口含干扰素对危重患者有帮助。Koech等〔12〕用低剂量(2IU/kg)的口含干扰素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8例患者有症状,2例无症状,同时为了增加吸收,用麦芽糖将药品包裹,用法为qd。结果表明患者CD4+淋巴细胞数增加,体重增加,HIV感染有关的症状减轻。
  Jordan〔13〕用口含干扰素治疗HIV阳性的患者,150IU/d,12个月后,CD4+淋巴细胞平均增加了14%。Val等介绍了1位进行过开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因输血感染了HIV病毒,口含低剂量干扰素2~4 iU/(kg*d),坚持11个月,期间没有进行其他治疗,11个月后,该患者体重增加,口腔溃疡消失,CD4+淋巴细胞计数为2.1×108~2.5×108/L。Koech〔14〕也证明HIV阳性的患者,口含α干扰素后,症状有显著改善,而且有20%的患者血清中HIV抗体转阴。Dolei也建议AIDS患者口含低剂量干扰素比大剂量效果好。Hulton〔15〕将HIV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0IU)和高剂量组(100IU),给患者口含干扰素,4~8周后,观察其CD4+淋巴细胞计数、B微球蛋白、体重等,未发现任何变化,同时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估计与用量过小,疗程太短有关。对口含干扰素治疗AIDS的作用机理和疗效评价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大剂量注射用干扰素对AIDS有关的KS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副作用较大,且副作用的表现与AIDS的一些临床症状较相似,两者不容易区分。目前为减少干扰素的注射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国外已研制出干扰素的长效制剂,即将干扰素吸收于发育不全的胶原之中,再包入缓释衣内供皮下注射,每周只需给药1次。也可使用亲淋巴给药法,先在上臂束上测血压用的缚带,将干扰素注射在前臂皮下,然后充气加压,促使药液趋向淋巴系统。口含干扰素对改善AIDS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费用低,服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康来仪,孙新华,李敬鹉,等.我国爱滋病流行特征与有关流行因素的浅析.中华传染病学杂志,1993,11(3)∶150
  [2]汪俊韬,吴昊.慢性乙丙丁各型肝炎干扰素疗法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4)∶171
  [3]陈志强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21(3)∶174
其他文献
摘要: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膀胱肿瘤包括膀胱癌和膀胱良性肿瘤,在尿路上皮性肿瘤中,膀胱移行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率亦占最高。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美国2006年膀胱癌在男性中是继前列腺癌、肺癌和直肠癌以后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5%-10%,在女性排名第九位。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2002年我国膀胱癌年龄标准
期刊
本文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塞(C erebral Infarcion,CI )中经过CT证实的50例患者的病因作一详细分析,其分析过程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50例CI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男32例(占64%),女18例(36%);年龄多在40-80岁,平均63岁,其中40岁以下1例41-50岁5例,51-60岁14例,61-70岁18例,71岁以上12
期刊
摘要:目的 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采用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并同单纯针灸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经Ridit分析,P3mm,皱额不显额纹,睑闭不能或有Bell氏征,吹哨不能;中度15例,病情介于轻重度之间。  1.2 方法 采用广东产DL-CⅡ五官超短波治疗机,频率50Hz,波长7.37m输出功率130W。双电极圆形分别置于患侧面部
期刊
摘要: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中线导管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抽取接受中线导管的患者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并发症更少(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科室规章制度,为患者分级后根据级别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如下。  (1)从患者入院开始,组建中线导管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責
期刊
摘要: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是一个全球性的临床重大问题。目前对于急性胰腺炎(AP)首次发作后复发的病因还尚不明确,虽然对患者进行了彻底的检查,但是约10%至15%的患者病因仍不清楚,导致AP反复发作。目前研究表明,尽早明确RAP的病因,积极针对病因给予治疗,是治疗该疾病以及降低疾病复发率的关键。  关键字: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学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胰腺急性炎症性疾病
期刊
【主题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误诊  现将我院2019-01~2020-06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误诊33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在65岁~80岁。咽痛为首发症状收五官科1例,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住呼吸内科9例,咳嗽、发热伴胸痛为首发症状4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6例,喘憋发作表现3例,右上腹痛5例,腹痛、腹胀伴恶心呕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12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中医疗法、康复疗法、饮食疗法、茶疗法等综合性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20例中,显效28例,占23.33%;有效79例,占65.86;无效3例,占2.5%。结论:高血压是是终身服药的病,单一的服药治疗其效果较差,采取上述综合性治疗,可明显的提高难治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
期刊
1.临床资料  患者王秀香(住院号156376),女性,59岁,因右肾脓肿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脓肿穿刺引流术。患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排除麻醉手术禁忌症后进行择期手术。15:00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15:30右侧卧位,取L2.3间隙穿刺顺利,脑脊液流出通畅,蛛网膜下腔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ml,硬膜外置管顺利,平卧15分钟调整麻醉平面固定在T10,15:45
期刊
摘要:为促进基层医生对基本药物抗菌素的合理、安全应用,分析本社区门诊内科与感染有关的疾病特点,结合患者生理和病理情况以及基本药物中抗菌素药理学基本知识,探讨了这些抗菌素对社区常见感染性疾病合理的治療方案。社区门诊内科疾病中,轻中度感染较常见,一病多因,极易造成抗菌素滥用,对此必须加强病原学认识,掌握制订合理的抗菌素治疗方案,在发挥其最佳疗效的同时,减少耐药性,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2004年5~12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37例,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表现为焦虑、怀疑和侥幸、悲观和绝望、坦然和求生。结论 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