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以能为中心”的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能为中心”是相对于“以知识为中心”提出来的,是指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以能为中心”的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注重探究过程、突出学科能力、强化迁移整合、指向学科素养等基本原则,其基本教学策略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知能有机融合、实现由扶到放、注重反复实践、坚持课外延展等。
  关键词:“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37-03
  “‘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该课题研究已历时三年多。全区各小学都是本课题组成员单位,研究范围涉及各个学科。课题研究对本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具有方法论意义。
  一、“以能为中心”的内涵
  “以能为中心”是相对于“以知识为中心”而提出来的。课题中的“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潜能,二是能力。“以能为中心”,即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
  “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因此,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指的,而是特指的。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能力”,还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东西是一些“因素”。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应当有两个方面的作为:一是改善“因素”,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的内容很广很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四大支柱性能力,这是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侧重于学习能力的要求。各学科教学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将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具体化、序列化。这方面,各学科课程标准有具体的阐述。
  “以能为中心”并不拒绝知识学习。两者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摒弃任何一方,都是没有道理,也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单纯的知识学习,也没有单纯的能力培养,两者相伴相生。
  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与提高。能力分为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如查字典就是单项能力,而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包含的情感以及在表达上的特殊作用,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此外,一些能力长期不使用将会转化为潜能。因此,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复习等方式对能力进行巩固性练习与运用。
  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旨归。素养不高,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其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就越大。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
  二、“以能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原则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各种课型也有不同的任务,因此,“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但在教学上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相对于“以知识为中心”,“以能为中心”的课堂更加注重“生本原则”。因为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一些知识的传授是可以“以师为本”来讲解的。教师讲得生动,讲得深入浅出,讲得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就可以接受和掌握。而能力只听讲不练习是一定不能形成的。如同学习游泳一样,游泳的知识要领是可以讲解的,也是可以听懂和背诵的,但游泳的能力不经过自身实践,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的。因此,能力一定要靠学生自己练就。
  2.重视探究过程原则
  探究贯穿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学习与培养过程之中。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甚至是一种学习素养。美国教育家杜威特别强调“做中学”。不管是哪门学科,探究学习的方式都可以应用。重视探究过程,就是要转变教学方式,由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转化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已有能力会得到强化和巩固,新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还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3.突出学科能力原则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独当之任,这也是学科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是基于学科本质。“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就是要回到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上去。”[1]因此,“以能为中心”的学科教学也一定是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中要将培养本学科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方面来对待。同时,能力培养不能面面俱到,在学科能力的培养上,要做到一课一得,训练扎实。
  4.强化迁移整合原则
  “潜能”与“显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力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显现;能力只有达到一定次数的运用,才会巩固下来,以至灵活自如、融会贯通的熟练运用程度。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学科间的整合,并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运用、整合运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能为中心”的教学除了在相同情况下不断重复运用能力,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外,还应该在适当改变条件的情况下,使能力得以灵活运用,甚至使能力得以迁移;或者使“多种能力”交互使用、整合使用,从而形成综合能力。
  5.指向素养提升原则
  学科教学坚持“能力为重”无疑是对的,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就是“素养”。从这个角度说,教学目标最终是指向素养的提高。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有主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线,在知识的传递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2]但“从知识到素养,能力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是素养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又是‘知识’到‘素养’的必经之路”[3]。   三、“以能为中心”的教学的操作策略
  “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一种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但这并不代表“以能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没有基本的操作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有:
  1.设置问题情境
  “在罗杰斯看来,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4]。远离问题情境,就阻隔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路径。教师应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课堂成为能力训练的场所。
  2.知能有机融合
  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并不矛盾,能力的培养往往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学科教材是不能没有知识的。当下,知识体系仍是学科课程的基础,脱离了学科知识,教材就缺少了根基。但掌握知识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知识与能力”放在同一个维度,融合在一起进行阐述,这很有道理,这说明了“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融合,也是互为促进的。因此,能力的培养应与知识的学习合为一体,不要人为地割裂开来。
  3.实现由扶到放
  能力的养成应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由扶到放的策略。特别是培养一些复杂的或有一定安全风险的能力更应如此。比如,数学学习中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乐器演奏中左右手分工合作弹奏的能力、语文学习中文学鉴赏和诵读的能力等,都是复杂的,而科学实验能力、体育教学中的杠上运动能力则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能力的培养特别需要由扶到放。由扶到放,也便于能力的快速形成和灵活运用。
  4.注重反复实践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的。人类的能力总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在学科能力培养上,也要立足实践,且要反复实践。课堂离开能力的实践,就不是“以能为中心”。可以说,离开实践,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课堂教学就是以知识学习为依托,以能力养成与提升为重要目标的反复实践的过程。当然,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最终都应指向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5.坚持课外延展
  既然能力培养是一个不断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么,仅仅凭借课堂上有限时间的训练显然是不够的。“以能为中心”的课堂必须要向课外延展,能力必须要在课外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整合。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内会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培养制订方案、简单的采访等能力,但实践活动更多是课外的调查、取样、实验以及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只有在课外的反复实践中,这些能力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多种能力才会被整合成综合能力,且能得到灵活地运用。从另一个角度说,课内形成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离开课堂能够运用,能够在生活中自如地解决问题,从而体现“社会人”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与新趋势[J].人民教育,2013(24).
  [2]陈志刚.对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的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2(12).
  [3]姚虎雄.从“知识至上”到素养为重[J].人民教育,2014(6).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2.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介绍了茂名市2009年上半年农作物病虫的发生情况,总结了茂名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以为茂名市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目的分析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临床急重症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80名实习护生,按照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充治疗对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急性牙髓炎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给予一次性根充
大棚瓠子早熟栽培,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收入平均达9.27万元/hm^2,高的可达12.002万元/hm^2,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南京市宁海中学坚持先进的美育理念,建构了特色化、体系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校本美术课程,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规范课程管理,促进文化认同,提升了美术校本课程的品质,促进了学生全
<正>军统局的"临澧特别训练班"1937年9月军统局在湖南临澧开设的"军委会特训班",在其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特训班",对外用"中央警校特种警察训练班"名义公开招
介绍麦秸和鸭粪生产双孢菇实用技术,包括栽培原料选择、培养料堆制、第2次发酵、播种、覆土、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管理、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微软公司在2005年5月终于公布了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3 Service Pack 1,并在6月份推出了中文版。这一版本的Service Pack包含了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3所有组件的最
产权是决定和影响历史街坊肌理形成和更新策略的重要因素。基于产权制度理论及其对于历史街坊更新影响的分析,以上海市三种模式的历史街坊有机更新的案例研究产权视角下有机
紫荆干直丛生,叶大花繁,早春先花后叶,形似彩蝶,密密屡屡,故有“满条红”之称。它对氯气有一定的抵抗性,滞尘能力强,是工厂、矿区绿化的好树种。紫荆为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