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生成”理念下:探索 大小的教学设计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 有多大内容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过程→生成"教学理念; 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问题,如果传统的注入式观念不能根除,那么改革就只能是娓娓动听的空谈阔论,所以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点是教学观念上的破旧立新。那么新为何也?我们认为"过程→生成"教学理念是理想的选择。所谓"过程→生成"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具体论述请见笔者《论"过程→生成"教学》一文①或见文献[1-3],本文只说明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过程→生成"理念认为教学必须通过良好的知识生成过程使学生有思想、会思维、明事理;二是"过程→生成"理念认为最基本的是做到通过有思想、显能力、求创新的知识生成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践行"创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文基于"过程→生成"理念,设计"探究 大小"的生成过程,意在抛砖引玉,旨在推广"过程→生成"教学理念。
  一、设计说明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安排了以下的探究 大小的内容:
  ∵ 12=2 ,22=4 , ∴ 1<<2;
  ∵ 1.42=1.96 , 1.52=2.25,∴1.4<<1.5 ;
  ∵ 1.412=1.9881 ,1.422=2.0164 , ∴1.41<<1.42 ;
  ∵ 1.4142=1.999396 , 1.4152=2.002225,∴ 1.414<<1.415; ……
  如此进行下去,可以得到 的更精确的近似值。事实上,=1.41421356……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般的教学也是这样做的。然而,美其名曰的"探究",究竟探究了什么?如果说仅仅让学生将上述不等式使用计算器验算一遍就算是探究的话,未免太荒唐啦,并且是浪费时间。如若不信请做个测验:课后让学生自己探究 有多大,看看结果如何。
  问题是这些不等式从何而来!解决此问题可用中点法,并且这是一举两得之法:既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探究方法,由使学生学习到实用的最优化方法。也许说初二学生不易接受中点法,非也!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即给初中学生讲授过中点法与0.618法(华罗庚先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致力于推广优选法,教材中当然有此内容),学生乐于学习、易于接受并且善于应用,效果非常不错。
  那么在此如何使用中点法,至少有两种做法:一是直接使用,二是先通过实例使学生熟悉中点法后再研究 。本文设计采用后者,主要步骤是:首先诱导学生使用中点法查找地下煤气管道泄漏之处,然后研究 的几何意义以及 的值。
  准确地说本设计只是给出了一个知识生成过程,至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可酌情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讲授式、开放式、探究式等等均可;实在地说讲授法应该是最基本的、且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过程→生成"式讲授法基础上,酌情辅以各种新型教法,必将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具体设计
  1、准备工作
  可以课前或者课上进入讲授内容之前先做准备工作 -- 解决实际问题:已测得A 、 B两点间的地下煤气管道发生泄漏,你能确定具体的泄露点吗?能否把 A、 B两点间的煤气管道全部挖开?那么就只能在A 、B 之间选点检查啦!不过如何选点较好呢?分析如下:
  一种方法:在 A、 B之间任选一点C ,如图1所示,假如 C点偏向于A 点,那么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煤气泄露处恰好在 C点,当然问题得到解决;二是煤气泄露处处于 AC段,此结果理想,因为此时减少了后续查找的工作量;三是煤气泄露处在 BC段,那么运气就非常糟糕(并且C 点越靠近A ,运气就越糟糕),因为此时加大了后续查找的工作量。一种"厄运"是:第三种情况频频出现,因此这种"任意选点"的方法是很不稳妥的。
  第二种方法是:为克服第一种方法的"大偏差'厄运'"而选择A 、 B的中点(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选择A 、 B的中点M ,如果煤气泄露处在 AM段,那么下一步就再取 AM的中点进行,否则就再取 BM的中点进行,显然无论煤气泄露处落在那一段,对后续工作量的影响都不大。这样一步步进行下去,直到找到煤气泄露处停止。如此处理比较"稳妥",因为每步操作都取中点,故称之为中点法。
  2、 几何意义的探究
  我们知道:2,是确定的数,它表示数轴上的两个单位长度; 1/3也是确定的,它表示把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分成三份,而取其中的一份;等等。但是 呢?分析 的定义:
  如果 x>0且x2=2 ,那么 x=
  定义中 主要是由 经x2=2确定的,其中 x2是主要因素,那么由x2 能联想到什么呢?--正方形的面积,于是想象到:如果能作出一个边长是 x分米且面积是2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那么 的意义也就清楚啦。然而怎么做呢?因为已学过的有理数根本不存在这样的 ,所以很难直接做出如此图形。于是就退一步想:不直接作此正方形,先做几个面积之和等于2的图形,由这些图形拼凑出所要求的图形。依此思路具体分析:因为要求面积和是2平方分米,而2=1+1 ,因此就想到,先做两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由它们拼凑成一个面积是2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于是立即行动:
  在纸上做两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进行拼图试验。
  这样就生成了教材P69的探究方法(见图3),探究结果: 是单位正方形对角线之长
  3、 大小的探究
  已知 是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之长,不过这个长具体是多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常识性思考:要知对角线有多长,可用尺子来测量,那么用什么尺子呢?联想到数轴,数轴就是一把尺子,于是就需要把这个对角线放到数轴上,测量其长度。   那么如何把对角线放到数轴上呢?因为对角线在单位正方形中,所以就先把正方形放在数轴上,如图3(a)所示,此时的对角线倾斜着,要测量就应让它躺下来,于是得到图3(b)。由图可见, 对应着数轴上的 A点,并且估计 A点应在1与2之间。需验证"估计"的正确性:因为 12=2 ,22=4 ,所以1<<2 ,于是 的确在1与2之间。
  不过 在1与2之间的什么位置,还不清楚,需要继续判断,显然这与寻求"煤气泄露点"是类似的问题,所以用中点法寻找其近似值:
  ①、取 1与2 的中点(1+2)/2=1.5 ,因为 1.52=2.25,所以1<<1.5 ;
  ②、取1 与1.5 的中点(1+1.5)/2=1.25 ,此时应在1.2 与1.3 中选择(以避免数据位数急剧增大),因为1.32=1.69<2 ,所以取1.3 ,即有1.3<<1.5 ;
  ③、取 1.3与1.5 的中点1.4 ,因为1.42=1.96 <2,所以1.4<<1.5 ;
  ④、取1.4 与1.5 的中点1.45 ,因为1.452=2.1025>2 ,所以1.4<<1.45 ;
  ⑤、取1.4 与 1.45的中点1.425 ,此时应在 1.42与 1.43中选择,因为1.422=2.0164 >2 ,所以取1.42 ,即有1.4<<1.42 ;
  ⑥、取1.4 与1.42 的中点1.41 ,因为 1.412=1.9881<2 ,所以 1.41<<1.42 ;
  ⑦、取1.41 与1.42 的中点1.415 ,因为1.4152=2.002225 >2,所以 1.41<<1.415;
  ⑧、取 1.41与 1.415的中点1.4125 ,此时应在1.412 与 1.413中选择,因为 1.4132=1.996569<2,所以1.413<<1.415 ;
  )⑨、取 1.413与 1.415的中点 1.414,因为1.4142=1.999396 <2,所以1.414<<1.415 ;
  ……
  结论分析:因为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若a  4、练习:确定 的大小。
  注释:
  ①此文是课题《基于三维目标的高师数学过程教学模式研究》之《结题报告》的精简,将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发表。
  参考文献:
  [1]王积社. 系统科学视阈下:对三维目标的系统化解读[J].大家,2012,(2,中):112-113.
  [2]王积社. 过程化:三维目标视野中讲授法的诉求[J]. 教学与管理,2011,(33):116-117.
  [3]王积社. 讲授观的嬗变:从注入到"过程→生成"--基于高等数学教学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2(6):99-104.
  作者简介:王积社(1954 -),男, 山西省晋城人,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数学机械化、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惊悚恐怖类型片的叙事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国内外经典恐怖片为样本,通过对其叙事方式的比较分析,探究国内外恐怖片故事性的表现,从而为国产恐怖片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恐怖片 叙事 故事性 国产  一、现代的恐怖片忽略故事性  恐怖片,是以恐怖情节和恐怖气氛贯串全片的影片。电影的故事性,就是指电影的叙事。早期的恐怖片多是以恐怖的剧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并给与深刻的主题与哲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柏拉图关于知识的定义出发,从另一角度论述盖悌尔的第一反例,并试图与后现代的视角相联系,在近代盖悌尔试图解构柏拉图关于知识的理论之后,现代、后现代思辨则重新解构了盖悌尔所提出的反例,在此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上,柏拉图原初关于知识的定义得到重新认识和思索。笔者本人对哲学研究并不深刻,但如同我国一位法学家所说:"几乎没有人会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然后再上街;几乎没有人会先学习《银行法》,然
期刊
摘 要:美国著作《编辑的艺术》一书中提到"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的确,我们已不自觉地进入了读题时代。  关键词:新闻标题;欧洲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对报纸上的每一条新闻逐字阅读,我们往往是先看标题,权衡是否有兴趣,再决定继续与否。有研究显示,普通
期刊
摘 要:报纸发展到厚报的时代,竞争已经入白热化阶段,对于娱乐报道来说,单纯的大量复制娱乐信息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网络的海量信息背景下,报纸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开始以周刊的形式整合一周的娱乐信息,在内容方面这是对信息的高度聚合,是观点的输出,也是体现一份报纸深度与权威的重要方式;从版面的角度来看,又是报纸一周的精华,亦是一家媒体的艺术品。本文试从南方都市报"声色周刊"与新京报的"星期五周刊"
期刊
摘 要:大众传播中,媒介组织的把关作用无处不在,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有效保证。然而,随着网络的崛起,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广场正在接受新的把关挑战,看似客观的微博加V并不等同于新闻真实性。  关键词:微博加V;媒介把关;网络;新闻真实性  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讲到,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则说明: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申辩篇》为例,分析解读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特点,探索辩证法的最早起源。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寻求普遍定义,要求对话双方要用比较严格的逻辑规范和清晰的语言意义来表达,形成了他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辩证法,注重对人的理性思维作自觉地反思是其基本特点。苏格拉底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就是最早期的辩证法。  关键词:辩证法 苏格拉底 精神助产术  "辩证法"一词作为哲学术语出现在
期刊
摘 要:以绵竹市博物馆的建设为例,从博物馆的定位,功能,对外宣教等角度分析基层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基层博物馆建设经验。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 绵竹市博物馆 建设 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博物馆事业也呈现岀一派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博物馆建设逐渐向基层延伸,发展到市县一级,而市县一级的博物馆从人员、藏品、经费等各方面都无法和大型博物馆相比,照搬照抄大型博物馆的建设经验显然
期刊
摘 要: 何伯特·马尔库塞,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单向度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文化。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单向度理论 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认为
期刊
摘 要:以天津农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介绍了其开设背景及沿革,探讨了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通过对比课程开设前后毕业生的就业效果,得出该课程对毕业生就业存在有效影响,同时,针对后期该课程的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设全程式、全覆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在国外,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个
期刊
摘 要:创业教育是新形势对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就业者,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业者,提高就业质量,提升高校的竞争力。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实施的"小老板"创业教育模式,能够为本院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新颖的创业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可度,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拓宽本院学生走向创业成功之路。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创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