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凝集强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体凝集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对182例DAT阳性患者标本作凝集强度检测和抗体及补体类型鉴定,并对DAT阳性不同凝集强度的患者进行输血后有效率对比分析.结果:182例DAT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凝集强度3~4+分别为85.7%和76.2%,占比较其他疾病高;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DAT阳性患者抗体凝集强度也明显增强;DAT阳性重度贫血患者中抗体凝集强度3~4+占87.5%,而轻度贫血患者中只占13.5%;单纯C3d DAT阳性凝集强度3~4+为9.1%,而复合型IgG+IgM+C3d+C3c DAT阳性凝集强度3~4+占比为71.4%.且DAT阳性的不同凝集强度患者之间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比较,凝集强度为3~4+组增长水平明显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AT阳性患者的凝集强度与疾病类型、输血次数、贫血程度和抗体及补体类型相关,且DAT阳性患者治疗效果与抗体及补体凝集强度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DAT阳性患者抗体及补体凝集强度对DAT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治疗的SLE患者109例(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组56例,缓解组53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员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SLE组、对照组,活动组、缓解组间NLR、PLR、MPV、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SLE-DAI、补体C3结果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E组NLR、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