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提升,机械制造行业只有强化自身技术的改革创新和升级力度,才能获取到更多的竞争优势,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就能够促使机械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提升零件的加工质量,还能保证精确度,使其向着多元化、复杂化的加工制造方向发展,因此,机械模具制造领域中应重点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完善基础模式与机制,不断增强整体的技术应用效果,确保数控模具制造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机械模具制造;运用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075-02
  0  引言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帮助增强人员的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一些模具制造的过程中,应重点运用数控加工技术,在未来发展期间,也应重点使其向着柔韧性、高精确度、智能化的方向进步,满足机械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
  1  模具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价值
  1.1 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数控加工技术来讲,主要是将数控编程作为基础,使得加工机械设备呈现出自动化运转的状态,代替人工操作的形式,降低工作量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支出。例如:传统的模具制造生产过程中,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数量为60名,而应用数控加工技术之后,只需安排监督管理人员、自动化系统操作人员即可,人员的数量为9人左右。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生产期间的人工成本,还能在数控加工技术的帮助下降低保养费用、维修费用,促使效益的提升与发展。
  1.2 能够提升产品质量
  传统的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尤其在大规模模具加工生产期间,人工操作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甚至会影响整体制造的合格率,对产品的正常制造、高质量生产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在使用数控加工技术的過程中,可借助计算机编程技术、数控技术等,在每个加工环节、加工过程采用标准化的措施进行操作,在电子软件相互协作的情况下保证模具生产制造的精确度,使得所制造的模具产品可以和设计图纸的要求相符。与此同时,运用数控技术、装置和设备的过程中,可确保各个坐标之间的联动性,除了能够符合复杂性、标准化模具的加工要求和制造要求之外,还能保证模具生产的效率,维护最终的产品质量,在自动化技术、标准化技术的支持下,提升产品质量、带动模具制造生产效益的发展。
  2  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2.1 数控刀技术的合理使用
  零部件加工的整体工作中,首先,重点关注数控机床定位夹的情况,明确是否已经将零部件装夹完好,核定装夹的位置,将装夹的点位和数控机床本身加工坐标相互联系。其次,将数控机床刀位置作为基础,在设置零部件加工编程坐标体系的过程中,基于数控机床整体的坐标执行编程加工任务,尽可能在坐标体系中选择可以清晰反映零部件每个点位置的坐标系点,通过数控刀技术严格处理,避免影响加工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2 数控铣削技术的合理应用
  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属于整体数控加工领域中常见的方式,目前在我国模具制造领域中应用的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加工机制,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模具制造加工期间使用数控铣削技术,不仅能够增强复杂性零部件的加工效果,保证不规则类型、曲面类型零部件的加工质量还能增强准确度,和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相比,制造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在模具制造的过程中,应重点运用数控铣削技术,降低难度的同时,精确性的进行复杂零部件批量生产,在短时间之内保质并且保量的完成任务。
  2.3 数控车削技术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我国在模具加工制造领域中已经开始重点应用数控车削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轴类模具冲头类的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数控车削技术不仅可以增强质量,还能确保精确度和其他传统的技术方式相比,制造效果更高,因此,如果在模具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对加工精确度要求很高,并且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就可以使用数控车削技术进行处理,在确保加工生产质量的同时,增强应用的有效性[1]。
  2.4 数控加工精确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模具制造行业要想更好的发挥数控加工技术优势,就应严格采用精确度控制的技术措施,保证精确度的同时预防发生误差现象、安全隐患问题。
  2.4.1 几何误差的控制技术
  模具制造企业在使用数控加工技术的过程中,应严格采用几何误差的控制措施,结合数控加工技术的程序化特点,预防非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主轴旋转因素、传动部件因素等,如果不能严格控制,将会导致几何精确度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几何误差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强化主轴回转轴线的控制,预防出现偏离中心轴线的现象,与此同时,还需杜绝发生主轴磨损的问题、轴承匹配度问题、主轴同轴度问题等,经常做好此类部件的保养工作,设置润滑油,最高程度上预防主轴回转导致工件几何误差问题,不断提升加工的精确度水平。建议在工作中严格检验刀样板或是使用显微镜设备进行刀具的安装,在加工的各流程中采用耐磨类型的刀具,降低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预防发生几何误差问题[2]。   2.4.2 严格控制受热、受力的情况
  模具制造的过程中,受热情况与受力情况直接影响,加工精确度甚至会引发断裂问题,变形问题和扭曲问题,为严格控制此类现象,在操作期间应选择切削深度符合标准的刀具,使用科学冷却的措施有效预防热变形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加工的精确度,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冷却润滑剂的方式,非加工面预冷的方式等严格控制温度,在受力方面也应结合材料的情况,准确设定受力的数据和指标,避免因为受力不良或是其他问题导致精确度降低。
  2.4.3 综合性的精确度控制
  模具制造加工的整体环节中,为增强精确度,应利用综合性精确度控制的技术方式,预防出现生产和加工偏差的问题,避免对工程项目造成严重的危害性影响,首先,操作期间应着重,调整装夹部分利用固定性夹具或是适宜性的辅助工具操作,预防出现误差现象。其次,应保证所有测量工具具备一定的精准性、先进性特点,安排专业的人员规范性操作处理,使得加工工作过程中测量结果更精准,便于将其作为依据维护加工生产的质量[3]。
  3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发展趋势
  机械模具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用数控加工技术,会向着专业性方向、高效化方向、柔韧性的方向进步,加工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加工的有效性逐渐增强,不仅能够提升机械模具制造的水平、质量,还能确保数控加工技术的良好、优化使用。主要的发展趋势为:
  3.1 专业化的趋势
  虽然数控加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代替传统的人力操作,但是如果监管人员和系统的操纵人员缺少专业化的能力,也会影响整体的加工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应重点关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对于所有的操作人员,应全面并且系统地掌握各项操作和监管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范标准等使用数控加工技术进行机械模具的生产制造,不断增强工程的建设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出现不专业的操作现象,其次,经常对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和系统控制人员进行各类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每位人员都能掌握专业性的措施,有效性的手段和标准化的技术,切实提升整体的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专业化程度,充分发挥不同技术的作用价值。最后,完善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考核计划方案,对于所有的人员都应设定日常工作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的行为,不合理工作的行为就要严格的惩罚,通过奖惩的方式增强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积极度[4]。
  3.2 高柔韧度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数控加工技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向着柔性化制造的方向进步,起到了增强生产柔性化的作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为了增强机械模具制造的水平和效果,应积极运用柔性化的技术,便于在操作期间直观掌握数控机床的运行状态、使用情况,严格控制数控加工程序,做好优化升级处理工作,在满足加工发展需求的同时,保证速度和精确度符合标准[5]。
  3.3 高效化的趋势
  我国机械模具制造的工作领域中,数控加工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加工效率有所提升,加工水平有所增强,为保证整体数控加工技术未来的良好使用,首先应加快切削的速度,保证速度的同时增强机床使用的稳定性,避免在切削加工期间出现变形问题,或是其他的质量问题。其次,应增强机床应用期间的排屑能力,在增强部件加工质量的基础上维持精确度,提升技术的应用高效化水平,最后,应统一加工技术用标准、提出表面精确度与整体精确度的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精加工的环节,这样在缩短加工周期时间的同时,还能保证效率提升。
  3.4 高精确度的趋势
  机械模具制造的未来发展进程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会向着高精确度的方向发展进步,一方面,未来发展阶段严格控制数控机床加工的几何精确度、细节精确度,预防加工期间受到不确定性因素、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维护加工精度的同时,还需结合不同零部件的特点、加工情况等,完善相应的制造方案计划,统一不同的标准内容、加工内容,提升工作的水平。另外,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可根据机械模具的生产特点创建标准化的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措施、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整体的加工生产水平,满足不同技术、不同加工工作的发展需求,起到促进数控加工技术长远进步、优化性发展的积极作用[6]。
  4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模具制造的工作中合理使用数控加工技术不仅能够增强加工的效果、质量,还能借助先进性的措施改善当前的生产发展现状,降低成本、提升精確度,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新时期的环境中应结合机械模具制造的发展需求,完善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机制、应用标准,保证各项工作精确度、质量、效果都能够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蓓.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1):52-53,56.
  [2]冯超.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1,34(4):81-82.
  [3]岳伟平.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运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1,26(5):80-81.
  [4]徐小娟.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1(3):194-195.
  [5]李焱.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运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1,23(4):79-80.
  [6]吴进扬.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1,44(9):184-185.
其他文献
摘要:在车漆涂料生产部门中,车身车漆喷涂的色差是不可避免的,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车身色差一直是重要的问题。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对于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对于车身油漆颜色部分的要求越加严格,因此车身油漆在喷涂过程中的色彩把控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分析了车身色差喷涂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如何控制车身喷涂油漆色差的建议及方法。  关键词:汽车油漆;喷涂色差;色差产生原因;控制方法   中圖分类
摘要:连杆是柴油机上重要的传动部件,关系到船只的动力传递,因此连杆质量必须得到保障,但现代船用柴油机连杆生产中的热处理工艺存在缺陷,并不能保障连杆满足船只运作要求,说明当前热处理工艺需要得到优化。本文出于热处理工艺优化目的将展开研究,论述船用柴油机连杆运作原理与性能要点,随后结合案例的连杆热处理原工艺展开分析,指出原工艺的不足,最后进行优化,同时通过测试验证优化后热处理工艺是否有效。  关键词:船
摘要:本文针对出口阿根廷K75-ARG型漏斗车端部侧支撑组成在首次试验的顶车工况时出现大变形问题,分析变形原因,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端部侧支撑组成在顶车工况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第三方试验验证。  关键词:漏斗车;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U27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涡轮增压技术是实现高功率和低油耗目标的主要措施,且涡轮增压技术与柴油机的性能优化可以为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保障船用柴油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周期。考虑到很多船舶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船舶柴油机作为船舶机械当中故障频率最多的系统之一,需要重点解决功率问题、结构问题,从涡轮增压技术的角度实现模块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运作。  关键词:船用;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   中图分类号:U6
摘要:为了对比普通齿轮传动和错联齿轮传动中应力和啮合刚度的不同,在 Solidworks 中,建立了直齿和错联圆柱齿轮传动模型,将模型导入 workbench的瞬态动力学模块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错联齿轮比普通齿轮在传动时的啮合刚度大、承载能力强;错开1/2齿距比错开1/3齿距错联齿轮传动啮合刚度更大、应力应变更小的特点。  关键词:错联齿轮传动;啮合刚度;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3
摘要:轴承加工主要负责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大批量产品加工,在加工设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优化传统机床性能,保证轴承工作的精度,因此,在确定机床整体结构后,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轴承加工时间,建立全新的生产指标,全面提高加工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结构改造,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机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满足最终成品检验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
摘要:数控机床主轴属于整体数控机床中非常主要的部分,具有刀具安装作用、工件的安装作用,同时还能带动两者旋转,并且旋转过程中的精确度、转速效率等直接影响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下文在数控机床主轴控制的工作中应该重视变频器的运用,根据变频器的应用特点、状况、需求等,科学设置参数信息,严格控制每项应用模式,不断发挥变频器的作用价值。  关键词:变频器;数控机床主轴;应用   中图分类号:TG659
摘要:在对通用注塑机构成和生产过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优化控制方法参与控制,通过仿真分析看出系统优化后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相关方法对未来注塑机控制系统快速整定参数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gene
摘要:当前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和欧美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也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针对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在当前的汽车制造领域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施工技术,在大力推动自动化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机械自动化生产的水平与能力。本文就针对当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对数控技术所应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数控技术;自动化;车辆机械;制造业
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前照灯调光系统的作用、要求、分类及原理,并简述了电动式手动调光系统的匹配过程。  关键词:调光系统;手动;匹配   中图分类号:U463.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5-0053-02  0 引言  前照灯作为汽车必不可缺的零部件,不仅是车身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指示车辆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