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落实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of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开展,“校本课程”这一全新的课程进入了校园。新课改要求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它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特色学校的机遇。
  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怎样开发校本课程,才能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学校发展?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中的做法及体会与大家探讨,以求得共识和提高。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面对校本课程这一全新的领域,怎样才能让老师们接纳、认同并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呢?我校决定分四步走:
  第一步,学习培训,转变观念。上自校长,下至教师,人人参与学习,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培养目标,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及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首先明确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其次我们明确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活动课、选修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之间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学校一直以来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
  第二步,需要评估,寻找依据。评估需要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
  第三步,讨论研究,确定课程方案。如何开发出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来呢?通过需要评估,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针对家长、学生的意见,结合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设施等客观实际,确定出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第四步,组织实施,具体操作。
  1.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我们根据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出《驻操营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教师开发各个门类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2.校本课程开发动员及培训
  确定出开发指南后,我们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进行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动员,并对教师重点进行了课程意识、课程开发的培训,为顺利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3.组织申报与审议
  我们要求拟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上《课程介绍》,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审议委员会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初审主要看该门类的课程是否符合学校确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是否体现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要求。
  4.学生自主选择任选课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快捷地了解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情况,方便学生自主选课,学校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组
  织全校学生听取审议通过的任选课执教教师进行课程介绍。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1.督促、检查教师教案,教学随记,随堂听课等管理方法贯穿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校本课程研讨课、观摩课等大型听评课活动。活动后及时总结表扬,反思交流,改进提高。
  2.制定《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直接与教师晋升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开发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本着激励性的原则,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做好阶段性等级评定;并对校本课程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并把其优秀作品在期末一并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总之,我们将校本课程的评价始终贯穿在教与学的全过程。
  
  三、我们的收获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张扬
  我校校本课程具有选择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因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
   2.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教师协作、与校领导的交流、与学生的探究等形式,通过对自己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进行反思,逐渐发展了课程开发的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
  4.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课改三年,我们欣喜的看到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中考成绩喜人,社会声誉很好。
  (抚宁县驻操营中学)
其他文献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的解释通常为:  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2.作品中“我”的
期刊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我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最近指出:“面对到来的21世纪,中国要抓紧进行教育的改革,其中的重点就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西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
期刊
现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广泛实行,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并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中。  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的安排和设计。  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由于他们所教授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殊——他们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我们必须
期刊
提要:新课程已走进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课程改革理念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合作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
期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 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维活跃,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问题,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师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惑。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形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那些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有广泛口碑的、深受下级拥护的领导称之为懂领导艺术。有些人话说得很动听,处处讨人喜欢称之为懂语言艺术,还有些人在公开场会如鱼得水我们称之为懂公关艺术。  生活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观念由来已久,那么何为艺术呢?得到大家认可的说法是:①艺术在最广义上,是指任何技艺。②较狭窄的含义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就教学艺术含义而言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
期刊
不少语文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好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简简单单上语文”,可是就连许多特级教师似乎也没有把语文课上简单。为什么简单的事反而搞复杂了?老师们说:怕别人说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没有亮点”意味着什么?它虽然不能和失败画等号,至少意味着平庸。  以往,我的许多徒弟,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出“彩”来(我有时也这样)——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