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实例,通过规范的比较和分析,探讨性提出该类建筑的疏散设计要点。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疏散;设计要点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design example, through the standar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discusses sex are proposed building evacuation design essentials.
Keywords: big business; Complex; Fire evacuation;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圖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相继建成了很多大型商业广场,它们的功能齐全,集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消费功能于一体,结合室内商业步行街等各种商业形态组成大型商业综合体。此类建筑具有工程规模大、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蔓延迅速、人员疏散量大、扑救难度大等后果,其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计等方面也都有别于一般民用建筑。而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此类商业综合体设计的专门规范,疏散设计除依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还要遵循相关功能涉及的众多规范,及地方规范和标准,如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设计实例
宜兴万达广场为步行街式大型商业综合体,位于宜兴市枫隐路以东。该工程地下两层,地上由多幢二~九层建筑连成一体,集大型地下超市、主力店、精品店、美食街、电影城、酒楼、停车库于一体,总建筑面积24万平米 。面对功能如此复杂的商业综合体而又无专门规范,笔者在设计中按功能分类,“化繁为简”,不同功能分别执行相对应的专门规范,在计算疏散人数和确定疏散宽度时分别对待,并结合现行国家和地方设计标准,做到设计合理、有据可依。现就设计过程中体会到的疏散设计要点阐述如下,与同行探讨。
3. 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疏散设计要点
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防火疏散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总平面布置
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便于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周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保证两个长边或不小于1/2周长范围形成消防车道。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建筑之间、综合体内的各幢单体之间应满足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方便消防扑救。
3.2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
3.2.1 防火分区划分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一旦某处建筑发生火灾,将其控制在一个分区之内,防止蔓延。主力店、电影院、室内步行街、KTV、外铺等因建筑业态性质不同,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室内步行街划也化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各分区面积均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2.2 次主力店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墙体与相邻商铺分隔,面向步行街一侧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分隔物进行分隔。面向步行街一侧的防火分隔物采用钢化玻璃进行分隔时,设置有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且设计喷水时间不小于2h。
3.2.3 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之间及与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面积大于300m2 的商铺,采用耐火极限3.00h 的墙体与相邻商铺进行分隔,当小于300m2 时,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为2.00h; (2 )商铺与室内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 的分隔物进行分隔,当采用钢化或防火玻璃进行分隔时,满足下列要求:
1)钢化玻璃的高度不小于4.0m,玻璃的上檐至楼板处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h 的不燃材料进行封堵。
2)设置独立的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
3.3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2个,且设置在不同方向,楼梯设置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楼梯设置剪刀楼梯,梯段宽度均大于1.4m。
3.4疏散宽度计算
根据《建规》和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得出计算公式:
W= Sj×a×ß100
其中 W—计算疏散宽度
Sj—营业厅计算面积,Sj=S×K1×K2,S为营业厅建筑面积,K1,K2分别为商业建筑规模修正系数和业态修正系数。地上大于5000平米,K1为50%,地下为0.7;业态为商场时K2取0.85,为超市时K2取0.90。
a—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m2),取值为地下二层0.80,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0.85;地上三层为0.77;四层及四层以上为0.6;
ß——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取值为地下层0.75或1(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 10m 时取0.75,与地面出入口的高差超过 10m 时取1),地上一、二层0.65,地上三层0.75,地上四层及以上1.0。
经计算,每100 m²需要疏散宽度分别为:地下一层超市为0.40m,地上一、二层0.23m,地上三层0.24m,地上四层及以上0.26m。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上各层所需疏散宽度相差不大;但地下商场比地上增加50%~100%的疏散宽度,相差很大。商场因为人员密度大,所需疏散宽度也大,成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疏散设计的重点。
3.5疏散距离
《江苏规》规定柜架式营业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设有自动喷水系统时,可扩大为37.5 m。这一规定与《建规》、《高规》相吻合
3.6防火救援窗
《江苏规》规定:外墙上应在三层及以上每层设置防火救援窗,间隔不易大于40.0m;每个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0m2,且其净宽不小于0.9m,净高不小于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坪不大于1.2m。
4.问题探讨
4.1 通向与其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是否可计入宽度?
《建规》和《高规》规定地下相邻防火分区可以借用出口,没有明确能否借用宽度,但《江苏规》明确规定:地下相邻防火分区即可以借用出口,也可以借用疏散宽度,但其总宽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所需疏散总宽度的20%。笔者认为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国家应补充完善此类建筑规范规定,特别是对于地上部分时相邻防火分区应该也可以借用出口及疏散宽度,原因是火灾一次一点理论,那种两个以上防火分区同时发生火灾几率很小。
4.2高层中的低层部分、裙房及地下室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取值是否参照《建规》?
《建规》规定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不大于1,根据层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高规》规定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均为1,对于高层中高度小于24m的低层部分、高层裙房及高层地下室是否可参照《建规》的指标计算没有明确。笔者认为可以按多层考虑,原因是裙房部分本身与主体用防火墙分开,且垂直疏散的距离只与层数有关,建议国家规范对此进行统一。
4.3 室内步行街是否可以认为安全区,等同于室外?
目前无此类规范规定,针对此类问题需要消防性能化分析。笔者认为步行街上空设置自然排烟,并且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之间间距大于8米,且与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取防火分隔,门口上方设有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等措施,再加上设有间距小于120米的直通室外出口,可以认为是亚安全区。
5.结语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实际, 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种业态发展和商场发生火灾的特点,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多、更好的安全购物空间。
参考文献
注[1 ]潘充启潘京《浅析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四川建筑第24 卷6 期2004.12
[2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1988年版,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006年版,公安部主编。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公安部主编。
[5 ]公安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006年版,公安部主编。
[6 ]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主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疏散;设计要点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design example, through the standar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discusses sex are proposed building evacuation design essentials.
Keywords: big business; Complex; Fire evacuation;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圖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相继建成了很多大型商业广场,它们的功能齐全,集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消费功能于一体,结合室内商业步行街等各种商业形态组成大型商业综合体。此类建筑具有工程规模大、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蔓延迅速、人员疏散量大、扑救难度大等后果,其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计等方面也都有别于一般民用建筑。而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此类商业综合体设计的专门规范,疏散设计除依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还要遵循相关功能涉及的众多规范,及地方规范和标准,如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设计实例
宜兴万达广场为步行街式大型商业综合体,位于宜兴市枫隐路以东。该工程地下两层,地上由多幢二~九层建筑连成一体,集大型地下超市、主力店、精品店、美食街、电影城、酒楼、停车库于一体,总建筑面积24万平米 。面对功能如此复杂的商业综合体而又无专门规范,笔者在设计中按功能分类,“化繁为简”,不同功能分别执行相对应的专门规范,在计算疏散人数和确定疏散宽度时分别对待,并结合现行国家和地方设计标准,做到设计合理、有据可依。现就设计过程中体会到的疏散设计要点阐述如下,与同行探讨。
3. 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疏散设计要点
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防火疏散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总平面布置
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便于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周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保证两个长边或不小于1/2周长范围形成消防车道。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建筑之间、综合体内的各幢单体之间应满足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方便消防扑救。
3.2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
3.2.1 防火分区划分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一旦某处建筑发生火灾,将其控制在一个分区之内,防止蔓延。主力店、电影院、室内步行街、KTV、外铺等因建筑业态性质不同,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室内步行街划也化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各分区面积均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2.2 次主力店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墙体与相邻商铺分隔,面向步行街一侧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分隔物进行分隔。面向步行街一侧的防火分隔物采用钢化玻璃进行分隔时,设置有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且设计喷水时间不小于2h。
3.2.3 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之间及与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面积大于300m2 的商铺,采用耐火极限3.00h 的墙体与相邻商铺进行分隔,当小于300m2 时,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为2.00h; (2 )商铺与室内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 的分隔物进行分隔,当采用钢化或防火玻璃进行分隔时,满足下列要求:
1)钢化玻璃的高度不小于4.0m,玻璃的上檐至楼板处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h 的不燃材料进行封堵。
2)设置独立的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
3.3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2个,且设置在不同方向,楼梯设置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楼梯设置剪刀楼梯,梯段宽度均大于1.4m。
3.4疏散宽度计算
根据《建规》和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得出计算公式:
W= Sj×a×ß100
其中 W—计算疏散宽度
Sj—营业厅计算面积,Sj=S×K1×K2,S为营业厅建筑面积,K1,K2分别为商业建筑规模修正系数和业态修正系数。地上大于5000平米,K1为50%,地下为0.7;业态为商场时K2取0.85,为超市时K2取0.90。
a—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m2),取值为地下二层0.80,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0.85;地上三层为0.77;四层及四层以上为0.6;
ß——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取值为地下层0.75或1(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 10m 时取0.75,与地面出入口的高差超过 10m 时取1),地上一、二层0.65,地上三层0.75,地上四层及以上1.0。
经计算,每100 m²需要疏散宽度分别为:地下一层超市为0.40m,地上一、二层0.23m,地上三层0.24m,地上四层及以上0.26m。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上各层所需疏散宽度相差不大;但地下商场比地上增加50%~100%的疏散宽度,相差很大。商场因为人员密度大,所需疏散宽度也大,成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疏散设计的重点。
3.5疏散距离
《江苏规》规定柜架式营业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设有自动喷水系统时,可扩大为37.5 m。这一规定与《建规》、《高规》相吻合
3.6防火救援窗
《江苏规》规定:外墙上应在三层及以上每层设置防火救援窗,间隔不易大于40.0m;每个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0m2,且其净宽不小于0.9m,净高不小于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坪不大于1.2m。
4.问题探讨
4.1 通向与其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是否可计入宽度?
《建规》和《高规》规定地下相邻防火分区可以借用出口,没有明确能否借用宽度,但《江苏规》明确规定:地下相邻防火分区即可以借用出口,也可以借用疏散宽度,但其总宽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所需疏散总宽度的20%。笔者认为针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国家应补充完善此类建筑规范规定,特别是对于地上部分时相邻防火分区应该也可以借用出口及疏散宽度,原因是火灾一次一点理论,那种两个以上防火分区同时发生火灾几率很小。
4.2高层中的低层部分、裙房及地下室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取值是否参照《建规》?
《建规》规定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不大于1,根据层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高规》规定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均为1,对于高层中高度小于24m的低层部分、高层裙房及高层地下室是否可参照《建规》的指标计算没有明确。笔者认为可以按多层考虑,原因是裙房部分本身与主体用防火墙分开,且垂直疏散的距离只与层数有关,建议国家规范对此进行统一。
4.3 室内步行街是否可以认为安全区,等同于室外?
目前无此类规范规定,针对此类问题需要消防性能化分析。笔者认为步行街上空设置自然排烟,并且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之间间距大于8米,且与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取防火分隔,门口上方设有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等措施,再加上设有间距小于120米的直通室外出口,可以认为是亚安全区。
5.结语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实际, 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种业态发展和商场发生火灾的特点,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多、更好的安全购物空间。
参考文献
注[1 ]潘充启潘京《浅析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四川建筑第24 卷6 期2004.12
[2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1988年版,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006年版,公安部主编。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公安部主编。
[5 ]公安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006年版,公安部主编。
[6 ]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主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