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美术多山水画,云烟苍茫,引人做出世之想,难得有一件《清明上河图》,让我们有机会细看这件名作,也同时回头来观看我们自己的城市。
  《清明上河图》是一份珍贵的艺术与社会史料,引领我们走进千年前的市井况味,找到繁华城市里的幸福节奏,思考自己与城市的关系,思考城市文明存在的幸福正向价值。
  全世界有近四十件不同的《清明上河图》版本被收藏着,但只有收藏在北京故宫的被公认为北宋张择端画的这一张是原作。这件中国美术史上难得一见的以城市为主题的杰作,放在世界美术的格局上,远远超过同一时期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成就。
  ◎一部现代电影
  《清明上河图》就像一部现代电影,真实记录了一千年前乡村、都市间的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面貌。
  一座城市的交通运输可以抚育一座城市的繁荣,而一条河流就如同城市的血液,如今河流的作用似乎有所减弱,但在北宋徽宗的年代,对于首都上河的重视非同小可,皇帝请画工去调查上河整个的漕运以及两岸商户人民的生活情况,把它描绘成图像的时候,有很多写实的意义在其中,每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如何去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这一条河流与我们互动的关系,在画里有可能依旧看到与今天与我们的关联,大概就是张择端当年所作的这件画作的意义所在。
  这部视觉变化万千的中国长卷艺术,让欣赏者随时可以掌握最精彩的画面。从“驴队驮炭”“近郊农村”,经过“行道树”“交流道”这样缓和的场景铺叙后,走进城市主题,一幕幕漕运繁华与商业街道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将剧情带到画卷中心位置的“虹桥事件”。
  ◎全卷五百多公分、汇纳八百多个人物
  《清明上河图》全卷五百多公分、汇纳八百多个人物,是十二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多元兴盛的都会缩影。
  这一张画在当时完成的五百多公分里,大概分为三个比较明显的大的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从右边打开来,完全郊外的景象,很多的柳树,有一对小毛驴驮着炭往城里面走,树林中掩映着农村的草房,我们看到陆路和水路一起在走,路上的人和水上的船一起在走,可方向都是从右往左逐渐地进入城市,这一段是近郊的风景,慢慢的进入到水的主题,把陆地压低后进入水的部分。进入第二个大的段落的主题,就是虹桥的出现,进入了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个段落是城市热闹的街区。
  在张择端的美学世界里没有“英雄”,城市繁华的“主角”就是庶民百姓。他在京城街头,看庶民百姓的生活,看苦力搬运米粮,看纤夫拉船,看街头摊贩叫卖,看桥梁上人潮来往,看车马滚滚驶过,看士绅豪商的富贵,也看城墙脚下残障乞丐的贫苦——他们都是张择端笔下“主角”,八百多个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城市居民”,不分富贵贫贱。透过人与人的身体,人与人的眼神,互动牵连,张择端在一片看似繁荣喧哗的商业闹市中,捕捉到属于“人”的深沉心事以及城市人性荒凉中的温暖。
  ◎一份珍贵的社会与经济史料
  《清明上河图》更搜集了城市林林总总的图像。
  汴京河岸漕运卸货的真实景象,让观赏者对一千年前的造船技术,货物的运输、贸易、仓储、搬运,都有了全面具体的了解。一轴白描市井的画卷、一段京华烟梦的收藏、一部民俗民风的史诗。这或许是东京汴梁城的某个清晨,或者是正午,或者是黄昏……
  丈六长卷,表现了东京汴梁的风采神韵;妙手丹青,渲染了神州沃野的繁华似锦。轻轻打开《清明上河图》,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祥瑞之气,生民之气,灵秀之气,裹挟着我,簇拥着我,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清明上河图》对舟车、桥梁、屋宇、人物、服装的精细写实,成了北宋城市最丰富的一卷百科全书,不只在艺术上具有杰出的价值,也保留了第一手最不可取代的北宋都城史料。
  不论是都市豪宅、农村竹篱茅舍、各种建筑物,或是巍巍皇城高大宏伟的城楼,屋上琉璃瓦铺面,两端屋脊鸱尾,巨细靡遗的宫殿建筑,每一处都是个性层次分明,可以说是十二世纪北宋建筑史的最好资料。并记录了北宋漕运物资通有无的经济贸易现象,可说是一千年前北宋“漕运码头”最真实的纪录片。
  汴梁郊外的官道上,只见张择端,翰林画师,布帕束发,手握摇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骑一马,携一仆从,马虽偏瘦,但洁净俊朗;人虽稍疲,却意气风发,也许满目的春和景明,激活了画家的灵感,《清明上河图》便在春天的画布上润色起笔。也许这是一幅俗得不能再俗的国画,画幅写满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这是一幅大得不能再大的国画,锁住所有南来北往的脚步。张择端,那个书生样的背影,用自己神功妙笔,泼墨勾勒,娓娓诉说一个王朝的富庶繁华……
其他文献
十二辟卦代表十二个月,十二辟卦是以“阴爻阳爻”喻示一年十二个月气候中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即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逐次上升,复卦为冬至一阳升,为十一月,临卦为十二月二阳升,泰卦为正月三阳升,(即三阳开泰),大壮卦为二月四阳升,夬卦为三月五阳升,乾卦为四月则全阳,六个卦象中阳爻在此逐次增长,故称为消息卦,“息”即为生长之意。反之从午后的姤卦到亥月的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姤
期刊
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发展,从唐以前绘画的工笔重彩,渐渐转移到写意和泼墨、积墨法,就是从重视色彩逐渐地转变到水墨方面来。色彩在中国画中逐步让位给单纯的水墨,正说明着中国人对客观对象,从外在追逐到内向静观的过程。
期刊
《说文》中说,“泰,大也。”泰者,大中之大也。可见泰的意思是极其的博大。地大物博,人们自然就富裕,所以泰也有富裕、宽裕的意思。人们丰衣足食,社会就和谐安定,所以泰还含有平安、稳定的含义。  泰卦是异卦相叠(乾下坤上)。本卦上卦为坤代表阴与地,其性质向下;下卦为乾代表阳与天,其性质向上,阴气凝重而下沉,阳气清明而上升,阴阳交感,万物纷纭,所以卦名曰泰。泰,通泰。泰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其阳爻代表阳气,
期刊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体系,自战国以来,发展到清朝鸦片战争之前,已经过约两千年的发展,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起源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
期刊
北宋绘画形式的写实技巧,有着空前绝后的艰辛与坚定,山水画大师们用一生的热情去实现自身的理想,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包括身体的磨砺,都置于绘画实践中。就是这些超凡入圣的人们奠定了中国画的精神和技巧的基础。置身于他们的作品面前,就会感到自然的博大与精微,感到画家丝丝入扣的缜密心智和物我一体的气息。作者成为融入自然的生命,而作品是充盈着生命力的自然。
期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水之大德  “上善”中的“上”是至高的意思,“上善”即至善,至善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善无恶。什么是无善无恶?是一切遵循自然,如佛家所讲“大爱无爱”。  “上善若水”,就是至高无尚的品德像水一样。水有什么品质那么值得推崇呢?“善利万物而不
期刊
如果说,初春的清明节,是通过对故人的追忆、对往昔的悼念,绽放新一轮的勃勃生机、吹起新一度的无限希望,那么,走入晚秋的重阳节,就是通过一季热力与一年活力的最后释放,关注起年华的晚景、生命的岁暮。  ◎菊花节,从青涩走向成熟  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正处于农历的“菊月”,此时菊花盛放,黄金满城,于是在重阳日聚会赏菊,自古就成为习俗,重阳节就此又被称作“菊花节”。  赏菊花,饮菊花酒,赋菊花诗,既是平民化的
期刊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阳明先生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而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本体合一关系。阳明先生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查处即是知。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之说是怎么产生的呢?  南宋大儒朱熹对格物的
期刊
蒙卦:蒙昧之意。  “蒙”字在这里是细雨蒙蒙的意思,通“濛”。上一卦为屯卦,卦象表现的是乌云密布,雷声阵阵,不过雨点还没掉下来,所以接下来这一卦便掉下了细小的雨点。  蒙卦 的卦画同屯卦 一样,也是两个阳爻四个阴爻,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其含义就变了。蒙卦的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山下的水蒸腾而形成雾气,好一派山水蒙蒙的自然景致,这便是蒙卦的卦象。这种朦胧的景致,是天地初开
期刊
主讲/木心  笔录/陈丹青  整理/本刊编辑部  中国古代历史,一上来就是文学,已经写得极其完美。我想钻空子,没法钻,写得太好。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绝不下于《史记》,更高古奇拔。司马迁会写实,像是画油画。  古代之所以有这光荣现象,因为文学家、史家、哲学家都是贯通的。现代知识分工大势所趋,一分工,智慧分开。  古代文化的总和性现象,一定出华而又实的大人物。现代分工,是投机取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