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梅:“生产力”成了预防的代名词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u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赶在林局长出发的前四天,记者打通了她的电话,问了两个问题:作为预防条线唯一一位人大代表,是否能在这次会议上提出预防相关的提案;能否在会后抽出时间与我们分享自己的参会体验和感悟。林局长说,作为一名新代表很不容易,肩上的担子也很重,这次时间很紧,可能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提出预防立法的议案,但是在自己的五年任期内一定要做到,并约定好等她回来之后接受本刊的采访。
  “预防职务犯罪也出生产力”。3月8日,林志梅在江苏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消息传来,鼓舞了全国预防人的士气,也让编辑部兴奋起来,再次与她取得联系,商谈采访事宜。她答应等回到南京,一旦有空,就会与一直关注“南京大预防”的本刊联系。
  3月19日中午1时许,终于等来了林局长的电话。“您好,我是林志梅。不好意思,上午刚汇报完,下午两点半还要开我们院的党组扩大会议作汇报。”电话那头传来了清脆又不乏温柔的声音……
  预防专刊:感谢林局长中午不休息,第三次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谈一下有了亲身经历之后,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有什么新的感受?
  林志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我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不但白天没想过,连晚上都没做过这个梦。当上人大代表了,心里非常开心和兴奋,同时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除了要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呼声,切实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对于这次大会,我想用一个词组形容:简朴的盛会。过去我看到电视和报纸上对“两会”的报道,觉得非常神圣。这次大会给我的感觉是,在保留了盛会特征的同时,又非常朴实。一到会议现场,就给我们发了大会的“十五条举措”。比如明确规定,不允许在会上搞宴请,不允许浪费食物,不允许搞大会专供、特供,不允许拉赞助,不允许借助开会商谈业务……
  这种会风的转变,体现在会议组织的全过程。到了北京之后,我们下了火车,就直接被送到了宾馆,并没有之前老代表说的鲜花、红地毯、欢迎队伍和标语。包括宾馆里面,也没有任何欢迎词,都非常勤俭节约,没有铺张。但是会议代表的精神跟以前一样,用内容的充实取代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议程安排十分紧凑。
  在文风上,摆脱了原先拖沓、冗长的措辞,从政府、人大报告到两院报告都非常精炼。听说过去的两院报告都有二十几页,这次只有十四页。代表们都反映报告内容很翔实,把过去五年的工作写得清清楚楚,未来的工作打算也很明确,还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把实实在在做得一些事情报告给了代表。每位代表也都能认真听取会议报告,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在对报告中提到的过去工作进行肯定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建议,畅所欲言。所以这次大会既十分的隆重,又是纪律严明的、形式简朴的。
  预防专刊:您这次有向大会提交什么议案或建议吗?
  林志梅:这次时间太匆忙,从一月底成为人大代表,并报全国人大进行资格审查,到二月底去省里进行新代表培训,再到3月5号开幕式,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还包括了春节。议案的提出有更为复杂的程序和要求,所以很遗憾,我这次没有真正形成议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在医患纠纷和经适房方面的建议。之所以带着这两个方面的建议,是新代表培训的时候,把各个条线的意见反馈了过来,我认为这是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自己之前也在这些方面收集过资料。
  会后,我向宋寒松厅长汇报过,说在未来的五年里,我的议案一定会立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
  预防专刊:3月8日,作为江苏代表团代表,您的发言得到了习总书记的肯定,也备受大家关注,您能讲一下那天的故事吗?
  林志梅:总书记到了一个地方团,大家都是非常高兴和紧张的。那天,习总书记作为上海团的代表,受我们的邀请,来到江苏代表团。很荣幸,我被大会会务组选中,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当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发言必须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自己工作。我的发言则主要是结合对政府报告中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解和认识,如权力过分集中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三清”是我们未来反腐倡廉工作要实现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怎么做。还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了我在检察机关工作30多年,看到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干部倒下的情形;谈从事预防17年来,深刻地感受到预防工作也是生产力,也是GDP。这就引出了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说预防职务犯罪也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培养一个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要贵得多。他还要求我们公务员要向出家人念阿弥陀佛一样,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
  大会发言稿都是经过审核的,但是我们发言的时候不允许带稿件,每个人都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讲。而且不能讲空洞的东西,如果是你自己做的事情,你都会直接说出来,对我们的要求都非常高。不光那一天,平时大家也多是脱稿去讲的。
  发言稿的形成其实很快。接到任务之前我还在高检院,他们一打电话来,我就赶过去了。当时是4号晚上6点多,他们通知我说习总书记要到江苏团来,确定由我作为代表发言,还要求6号12点之前交稿件。我非常开心,特别开心,但写稿件是我的弱项,我最怕这件事了,不知道写些什么。4号晚上我开始思考这篇稿件,5号人大开幕式当晚,就动笔写了初稿,主要是工作上的事情,比如社会化大预防、党委领导机制之类的。第二天上午9点就把稿子交上去了。到晚上7点接到反馈说,基层工作谈得太多,属于工作汇报,这种写法不行。
  后来大会组委找到我,说让我谈谈对反腐倡廉的认识。我就又开始思考,这怎么写呢,是写重要性、必要性吗?但是这些方面,领导已经说得很多、很清楚了,我再说好像也只是重复。那该从何处下手?后来我突然想起来,为什么不把我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呢!预防工作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去做?因为前面有这么多的干部倒下去,我觉得很心痛,觉得不应该看抓了多少人,应该看预防了多少人。预防很难用数字来统计成效,但是在看过很多案件之后,确实有很多例子能够证明预防工作确实有成效,于是我就讲了几个关于GDP的故事,举了几个例子。这就是我的二稿,也是终稿了,是在第二天8点钟交掉的。   稿件之所以写得这么快,是因为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预防也是生产力和GDP我说了三年了,从三年前哪一天开始讲,在什么场合讲的,我不记得了,但这几年我一直是这个想法。预防为什么就不能算账呢,预防职务犯罪可以挽回多少损失是完全可以计算的,经济损失不就是GDP么。所以这次我也是机会好,那天我被选中发言,又遇到习总书记,又恰好他最近在中纪委上关于十八大报告的讲话对这方面感触很深,这才引起他的一段话。
  预防专刊:大家对那天您的发言有何反响?或者对您有何新的看法?
  林志梅:江苏代表团听了我的发言后,都喊我“志梅同志”,姓也不要了,说“这是总书记给你改的名啊!”“生产力”成了预防的代名词,也成了我的代名词。
  在习总书记给予了肯定和评价之后,又登在了《检察日报》的头条,引起了与会代表,尤其是检察系统代表的注意,在他们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他们都特别开心。
  在3月8号当天晚上,曹建明检察长通过省院徐安检察长,向会务部门要习总书记的讲话。12号休会的时候,高检院预防厅立即召开会议,北京市、区两级检察院预防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预防职务犯罪也出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还让我去介绍了一个小时。11号下午,我在梅地亚中心,与天津、吉林省院的两位检察长一起接受十几家网站的访谈。本来我们三个不是一个代表团的,之前也不认识,他们就是因为在报纸上看了关于我的报道才知道了我,说你了不起啊,这次出了大名了,为检察机关争了光,之前大家对两院都不是很了解,这次大家知道我们检察机关的一些情况了。这是检察系统的反响。
  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看到我也说,志梅同志你讲得很好,你为江苏争了光,为南京争了光,为检察系统争了光。
  预防专刊:作为检察人、预防人,您打算怎样继续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
  林志梅:从北京回来以后,我已经作了四次汇报,也接到很多来自各机关、企业的邀请。这几天确实很忙,主要是传达“两会”精神。因为我是人大代表,而且讲话得到了习总书记的肯定。
  在具体工作上,我希望推动南京的预防工作有创新发展。今天下午两点我们就将召开侦防一体化会,讨论如何把侦防一体化、检察建议,纳入人大的监督范畴,通过检察建议让更多的单位建章立制,让检察建议更有针对性,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扎实有效,防止出现检察建议发出之后,单位是否进行整改都不知道的被动局面。这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但肯定还要和人大沟通。今天下午开会,就是想通过讨论,拿出一个初步的意见,希望人大重视我们预防工作,也争取把我们预防工作向人大做一个专题汇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我们工作,扎扎实实使我们通过办理的案件能够治理一片,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我们今年新的工作思路。
  其他的常规工作,如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通过四条途径来拓展。一是通过谈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的重要性,论证预防工作的成效。第二是要争取使我们的“争创无职务犯罪单位”平台做到社区预防全覆盖。第三个是在农村基层组织方面,通过设立村官检察站和联系点,做到涉农全覆盖。第四个是成立非公企业预防协会,准备在今年第二季度,将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工作在非公领域打开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了南京市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林志梅作的有关职务犯罪预防的主题发言后,习总书记肯定道:“志梅同志讲得好,职务犯罪确实使我们的损失很大。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他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在纷繁的物质利益面前,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期刊
去年年初,借着报道“争创无职务犯罪单位活动”的机会,本刊记者第一次走进了南京市人民检察院,采访了林志梅。那时候的她还是预防处处长,在南京的预防部门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在全国来看,却依然默默无闻。  至十月,南京市鼓楼区开展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工作。本刊记者再次走进南京,进一步了解已经升任预防局局长的林志梅的大预防理念,报道吸引了全国预防人的目光。  随后,喜讯频传。先是本刊第一时间得知林志梅
期刊
一年前,林志梅对记者说:“就算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一定要拿好接力棒,传承好南京预防人的精神。我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把荣誉抱回来。抱不回荣誉,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是我对预防没理解透彻。”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林志梅抱回了荣誉,成为一张南京走向全国的预防名片。  从南京到北京,一千公里,坐高铁四小时,但为了这个跨度,她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足足走了十七个年头。  起点:社会认知  十七年前,预防不但不被
期刊
文化是一种传承,一种沉淀。今年两会,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历史上一直倡导廉洁文化,其核心是官德,当年儒家精英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把肯定差序礼制的思想融化到国人血脉中,把孔子诸多近乎乌托邦的“愿景”给实现了,使百姓自觉维护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陈腐观念还在散发着臭气,当前腐败泛化现象和从众心态与这些陈腐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观念需反思和批判 
期刊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这是一个为民、务实的政府所做的一份朴实、亲民的报告。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论述:“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短短48个字,不仅抓住了“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这一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又明确指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这和十八
期刊
“新农合涉及全市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加强监管,势必会成为某些不法分子肆意侵吞的‘肥肉’。”  案件办完了,溧阳市院预防科科长朱伟并没有结束工作。他多次带领预防科以及反贪干警走访案发单位,分析原因、查找根源。调查发现,此案虽然发生在极少数工作人员身上,但却暴露出了新农合管理上存在的种种漏洞:医保专管员身兼两职——既是会计又是出纳;专管员的权力集医保费用报销、审核、发放等于一体,特别是以现金(或
期刊
余孝明,原重庆市梁平中学校长。余孝明利用其担任重庆市梁平中学校长的职务便利,自2007年至2012年3月期间,在梁平中学学生食堂发包、国家食堂补贴、学生教辅资料采购等工作中,先后多次非法收受莫某等人贿赂款人民币共计103.5万元。经重庆市梁平县检察院起诉后,2012年12月6日, 余孝明被县法院一审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他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忏悔书——  我错了,
期刊
堆积如山的医疗垃圾经过手工清洗、粉碎后,再销往外地作为制作饮水桶、食品包装袋、塑料手套的原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严重污染让人触目惊心。2011年3月初,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黑作坊”大肆回收、加工高危医疗垃圾的乱象被中央电视台曝光。  人们震惊之余,也不禁要问,这里的“垃圾产业”为何如此红火?直到沙集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监办”)主任方志强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查办,“垃圾围城”
期刊
军人出身的葛国海,转业之初,尚能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工作,期望受到领导的器重。1994年调入奉化市财税局农财科后,作为奉化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他负责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等工作。因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属于非独立机构,具体工作都是由农财科承担。那几年,国家对强农惠农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比较多,自科室里的老主任退休后,葛国海就成了农财科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随着
期刊
公安消防是保护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防火墙”,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但是,浙江省开化县消防大队原大队长叶身强,却利用消防审核、验收、检查等消防行政执法的权力,收受重点消防单位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不但引发消防安全隐患,更是影响了消防干警的形象。在屡次的消防救火中奋不顾身的他,没有被烈火烧伤,却是自己跳入了职务犯罪的火坑。  现年40岁的叶身强出生在江西广丰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19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