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很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拜金主义、暴力等。如果中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很难抵制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德育——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也应该成为是我国全面发展,真正施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创设环境,在活动中体验满足感
  良好的德育环境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多方面因素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后,我们可以把规章制度交给学生,改变传统习惯下的“必须遵守”为“讨论遵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及时改进,不太成熟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即可使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我们也可以借鉴生活中学习生活的相关情节,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教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班委会、团委、学生会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自己组织、设计、安排,最后取得成功,这样就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而丰富的道德训练,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形成品德认同,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必须使情感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坚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
  学校、教室作为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们常常表现为被动接受者,单纯的说教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单纯的感化而不伴之说理,也难以让他们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感知,因此,我们应在点点滴滴的交流中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行”,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
  三、加强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
  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与学生交往中要以身作则,推己及彼,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己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
  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期的他们模仿性强,判断力差,行为偏激,易入误区。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培养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得良好品质。
  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调动和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激发其自我完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教育现象,并敏锐地察觉到现象后的危机,直面并思考我们面临的德育困境,尽己所能地引领学生在生活的自主体验中实现德性的超越,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古希腊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怎样才能让草坡不再长草呢?答案是让草坡长满麦穗。我想,如何让草坡长满颗粒饱满的麦穗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心去思考,去探究的话题。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者可以用道德判断来选择支持争论者的行为而非他们的身份来选择站位,这样避免在他们之间付出彼此斗争的代价,且在不同的冲突中他们支持的人是动态变化的。  【关键词】站位假说 道德判断 冲突  【中图分类号】B8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7-01  一、引言  想象你一个人在荒岛上,当一个高大的人让你交出你的所有食物不然就杀了你。你抗议,因
气性坏疽是战时火器伤中最严重、病情发展最快的并发症之一 ,和平时期极为少见。我科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者于×× ,女 ,2 3岁 ,农民 ,因车祸致右上肢
【摘要】任何内容的教育都应当是建立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健康基础上的。对此,在民办高校教育中,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对待。为了提升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重视度,本文详细分析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2-02  引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业的快速推进,人们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大的格局之下,我国新时期的基础性教育也发生了较重要的变化。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基础性教育也逐渐重视了学生的政治教育,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政治。满足于实践性政治教学理念的完善和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架,就基础性的政治探究式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政治教学 探究式教学方法 多元
患者,男,35岁.主因左腕部割伤后左手掌麻木1年半入院.1年半前不慎被玻璃割伤左手腕部,当时无手指活动障碍,因条件有限,未行麻醉而直接行“清创缝合、肌腱吻合术”.
臀部肌肉注射是临床工作中较普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违反无菌操作时,常引臀部脓肿.但因注射损伤臀上动脉引起血肿却很罕见.通过该病例,对肌肉注射损伤臀上动脉的应用解剖及
这是在检查处和分选处距离很远的情况下,对生产线上连续流动产品中的次品和成品进行自动分选的装置。例如:造纸中,对纸伤检查后,按一定尺寸切断。检查处可在损伤开始的地方,
患者刘×× ,女性 ,40 d,生后 16 d即出现发热伴右膝部肿胀 ,活动受限 ,体温达 38℃ ,当地卫生所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直肠灌注“安痛定及地塞米松”等治疗 ,体温正常。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入到象牙塔学习的高校学子们通过网络更好的扩大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以其独有的异质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征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是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冲击。因此,在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更加谨慎、科学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
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实训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一名实用、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就如何提